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如今的蜀汉皇帝刘备。
汉中军府内,烛火摇曳。当刘备说出要亲为子午谷奇兵先锋时,满堂哗然。
“陛下不可!”简雍第一个扑跪在地,声音发颤,“万乘之躯,岂可轻涉险地?若有不测,臣等万死难辞其咎!”
蒋琬也急忙劝谏:“陛下乃一国之君,当坐镇中枢,统御四方。冲锋陷阵,非天子所为啊!”
庞统拄杖上前,神色凝重:“陛下,子午谷地势险峻,当年黄老将军尚且...陛下若亲往,三军必惶恐不安。”
众臣纷纷跪地:“请陛下三思!”
刘备环视众人,缓缓摘下沉重的头盔,花白的头发在烛光下格外显眼。他轻抚剑柄,眼神深远:
“诸卿可知,朕最近常梦见桃园。”他的声音平静却有力,“梦见那年春暖花开,朕与云长、翼德结义的情形。那时朕只是个织席贩履之徒,他们却不弃鄙贱,誓同生死...”
他站起身,走到堂中,目光扫过每一张面孔:“朕南征北战数十年,斩黄巾、讨董卓、战曹操、取益州、定汉中...这双手,握过锄头,也握过剑柄。如今在皇宫深院,反倒觉得筋骨日渐松弛,连剑都快拿不动了。”
刘备缓缓拔出佩剑,剑光如水:“可是最近,不知怎的,像是回光返照一般,身子骨忽然硬朗了许多。”他苦笑道,“太医说是心病渐愈,朕却觉得,是这把老骨头还想再战一场!”
他猛地转身,剑指北方:“还于旧都,克复中原——这是朕毕生所愿,也是孔明与诸卿多年的心血!如今机会就在眼前,朕岂能安坐成都,看将士们浴血奋战?”
诸葛亮欲言又止,刘备抬手制止:“孔明不必再劝。朕知你算无遗策,此战有你谋划,必能成功。朕要亲眼看着大汉旗帜插上长安城头,就是要死,也要死在征途上!”
这番话掷地有声,堂内一片寂静。许多老将都已热泪盈眶,想起这些年随刘备转战千里的岁月。
简雍跪行上前,抱住刘备双腿,泣不成声:“陛下...陛下...”
刘备扶起老臣,为他拭泪:“宪和啊,还记得当年在涿郡,你说要随朕匡扶汉室。这一路走来,多少老兄弟都不在了...就让朕,再任性这一次吧。”
诸葛亮长叹一声,羽扇轻摇:“既然陛下决意亲征,亮唯有竭尽全力,保陛下万全。”
他走到地图前,神色恢复冷静:“子午谷奇兵,贵在神速。陛下与亮亲率三万精兵,轻装简从,十日之内必须抵达长安城下。”
羽扇点在子午谷出口:“此处距长安仅百里,夏侯楙若闻我军至,必不敢战。届时陛下可亲竖大汉旗帜,城中必有义士响应。”
“关键在牵制。”诸葛亮转向魏延,“文长需死死咬住曹真大军。可佯装粮草不济,逐步后撤,诱其南下。待其深入汉中盆地,则据险阻击,使其不能回援。”
魏延抱拳道:“末将明白!必让曹真以为汉中空虚,诱其来攻!”
诸葛亮又看向西方:“已密令孟起与令明,率西凉铁骑出陇右,直取陈仓,断曹真归路。待长安克复,东西夹击,可全歼曹真十万大军!”
庞统拄杖大笑:“妙哉!孟起威震西凉,若率铁骑东出,曹真必惊惶失措!”
诸葛亮羽扇轻点长安:“攻城之时,陛下可亲自督战,但不可近前。”
他取出一个锦囊递给刘备:“若遇危急,可开此囊。内有三个妙计,可保陛下无虞。”
刘备接过锦囊,笑道:“有孔明在,朕何须锦囊?”
诸葛亮正色道:“兵法云,未算胜,先算败。陛下亲征,不可不防万一。”
蒋琬仍不放心:“三万兵是否太少?长安守军虽弱,毕竟城高池深...”
诸葛亮摇头:“兵贵精不贵多。子午谷险峻,大军难行。三万精兵足矣。况且...”
他羽扇轻摇,眼中闪着智慧的光芒:“长安若克,则关中震动。各地守军必望风归降,何须多带兵马?”
刘备拍案而起:“好!就依孔明之计!诸卿各司其职,待朕与丞相凯旋!”
众将齐声应诺,声震屋瓦。
是夜,三万精兵悄悄集结。人人轻装简从,只带十日干粮。战马衔枚,士卒噤声。
刘备金甲玄袍,手持双股剑,骑着马。诸葛亮羽扇纶巾,乘四轮车,紧随其后。
“出发!”刘备剑指北方。
队伍悄无声息地没入子午谷的黑暗中。魏延站在谷口,直到最后一面旗帜消失,才转身下令:
“传令!即日起,佯装粮草不济,逐步南撤!诱曹真来攻!”
与此同时,快马悄悄西出阳平关,带着密令奔向陇右。
马超接到密令时,正在练兵。他看完书信,猛地站起,银枪顿地:
“终于等到这一天!传令庞德,点齐西凉铁骑,兵发陈仓!”
星夜之下,三路大军同时行动。而曹真还蒙在鼓里,以为蜀军粮尽退兵,正打算南下追击。
子午谷中,刘备与诸葛亮并肩而行。
“孔明,”刘备忽然问道,“若长安不降,该当如何?”
诸葛亮羽扇轻摇:“亮已安排三路疑兵,昼夜不停骚扰长安四周。夏侯楙性格多疑,必不敢出城迎战。待我军围城,再施攻心之计,必降。”
刘备点头,望着前方险峻的山路,忽然笑道:“当年汉升就是在这里...”
诸葛亮神色一黯:“是亮算计不周,致老将军殉国。此次必取长安,告慰英灵。”
正说话间,前军忽然来报:“谷口发现魏军哨所!”
刘备握紧双股剑:“多少人?” “约百余人。” “全部生擒,不可走漏一人!”刘备下令,眼中闪过当年的豪情。
很快,前方传来短暂的打斗声,随即归于寂静。
大军继续前行。子午谷蜿蜒曲折,最窄处仅容一人通过。若非诸葛亮熟悉路径,极易迷失方向。
第五日,军粮将尽。刘备有些焦虑:“孔明,粮食只够三日了。”
诸葛亮却从容不迫:“陛下勿忧,明日即出谷口。亮已命人在谷外秘密囤粮。”
果然,第六日午时,前方豁然开朗——子午谷出口就在眼前!
更让人惊喜的是,谷外密林中果然藏有粮草,足够大军十日之用。
刘备大喜:“孔明真神机妙算!”
诸葛亮羽扇指向北方:“长安距此不过百里。请陛下传令,休整一夜,明日疾驰长安!”
是夜,刘备巡营,见士卒虽然疲惫,却士气高昂。许多老兵听说皇帝亲征,都激动不已。
一名须发花白的老兵跪地泣道:“陛下!老卒追随陛下三十年,今日能再随陛下征战,死而无憾!”
刘备扶起老卒,也是热泪盈眶:“好!好!待克复长安,朕与诸君痛饮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