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并未去现场帮忙实际的救援工作,他站在一旁,目光紧锁着现场,陷入了沉思。
他越想越觉得这事儿透着一股蹊跷劲儿,一个纺织厂,怎么就值得特务大费周章地来搞破坏呢?他实在是想不明白。
从单纯的技术层面来讲,他觉得纺织技术并没有什么值得特务觊觎或破坏的价值。然而,这只是他片面的想法。
实际上,从国家整体的纺织业角度看,破坏纺织厂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连锁反应。
毕竟民众最关心的就是衣食住行,纺织业关乎民生,一旦纺织厂受损,很容易引发民众的恐慌。
可张浩此刻还没意识到这一点,依旧认为纺织厂似乎没什么特别的价值,不至于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没过一会儿,李烨带着朱书记匆匆赶来。张浩和朱书记算是熟人,之前张浩在纺织厂帮忙维修设备的时候,和朱书记见过面。
张浩见状,连忙在衣服上擦了擦手,主动打招呼:“朱书记,你好啊,又见面了。”
朱书记感慨地说道:“张浩同志,没想到你现在已经是东城分局的副局长了。这次还要麻烦你。”
张浩顾不上寒暄这些,急切地问道:“朱书记,厂里损失怎么样了?我更关心有没有人员伤亡?”
朱书记回答道:“还好,只有几个员工受了轻伤,问题应该不大,财产损失目前还在统计当中。这刚好是下班的时候,大部分车间都没什么人了,只有其他车间一些加班的人员受了伤。火势也只在那一个车间燃起来,没有蔓延开。”
张浩追问道:“朱书记,你们厂子是不是最近引进了什么设备?还是说有什么技术上的突破?我实在想不通,特务攻击这里的目的究竟在哪里?”
朱书记仔细回忆了一下,说道:“没有啊,倒是我们厂最近扩建了,被炸的这个车间是一个新车间。难道是因为这个?”
说着,朱书记看向纺织厂保卫科科长,招了招手让他过来。
张浩神色凝重地询问保卫科长:“初步的结论有没有?有没有怀疑的对象?”
保卫科长一脸严肃地回答道:“我们推测,特务人员趁着下班时间打了个时间差,当时车间里没人,正好方便他们安放炸弹。这炸弹威力不算大,只造成了小范围的破坏。财产损失还在统计当中,主要是有几名工人受了轻伤。我们现在初步怀疑是厂里打扫卫生的那个人。”
张浩追问道:“为什么会怀疑他?说说理由。”
保卫科长解释道:“下班的时候,工人们大多都离开了,只有他还留在车间,说是要打扫卫生,而且是最后离开车间的。所以我有理由怀疑炸弹是他放的,即便不是他亲自所为,也和他脱不了干系。”
张浩紧接着问:“人呢?”
保卫科长顿时一脸尴尬,支支吾吾地说:“人……人跑了。”
就在这时,东城分局的楚政委和夏局长急匆匆地赶了过来,两人都气喘吁吁的。楚政委喘着粗气说道:“张浩,什么情况?”
张浩简单扼要地介绍了一下情况,然后说道:“现在保卫科长有个怀疑对象。当务之急,得立马派人去查这个人的家庭住址、社会关系。另外,我建议对厂区内所有人员实施隔离审查,挨个进行审讯,直到排除嫌疑为止。”
楚政委点了点头,看向夏局长,夏局长也跟着点了点头,表示认可。楚政委说道:“张浩,这个提议可以接受,就这么办,我在这儿坐镇。”
张浩又问楚政委:“楚政委,你通知安全部门了吗?”
楚政委连忙回应:“这么大的事,我肯定通知了,就算我不通知,他们也会知晓赶来的。”
“行,那我们现在先把所有人员集中起来,开始逐个审讯。”
说完,张浩转身问朱书记,“伤员呢?朱书记,伤员送医院了吗?”
保卫科长赶忙上前敬礼,说道:“张副局长,您刚才下令不准任何人出入,只准进不准出,所以伤员还没送出去。”
此刻,案件有了初步的怀疑对象,但嫌疑人已经逃脱。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厂区人员的隔离审查能否顺利进行?
张浩一听,当机立断地说道:“伤员马上送医院,派专人跟着。” 保卫科长得令,立刻转身飞奔而去。
张浩又将目光投向朱书记,诚恳地说道:“朱书记,您帮我好好想想,到底还有什么事儿是我们不知道的?我实在是想不通,你们纺织厂究竟有什么,能让特务花这么大代价,甚至动用炸弹来破坏。”
楚政委也在一旁附和道:“老朱,都这时候了,你可别藏着掖着了。”
朱书记的表情十分复杂,像是在犹豫,又像是对某些事不太确定。
张浩见状,继续劝说道:“朱书记,都到这份上了,您说与不说,我们后续调查也还是会查出来的。您就跟我们说说实情,这样我们也好做出正确的判断,不然到时候这责任可就得您来背啊。”
朱书记无奈地叹了口气,缓缓说道:“我们从国外引进了一套年产380吨的锦纶抽丝设备,打算建一个纤维实验厂,来填补国内这方面的空白。这个消息一直都很隐秘,但是现在看来,有可能已经泄露出去了。”
张浩一听,满脸震惊,急忙问道:“朱书记,设备呢?你该不会告诉我被炸了吧?” 张浩此时紧张得咽了咽口水,一脸担忧地看着朱书记。
朱书记又是一声叹息,说道:“设备倒是没炸,被炸的是它的配套设备。那主机还没运过来呢。” 说着,她下意识地拍了拍胸口,像是在庆幸。
张浩看向楚政委,楚政委也正看着他。楚政委立马严厉地对朱书记说道:“老朱,这么大的事情,你为什么不通知我们?也不通知安全部门过来仔细排查一下?”
张浩接着问道:“那辅助设备损失大吗?”
朱书记回答:“不大,就只有一两台,其他的损失主要是一些缝纫机。”
“哎,还好还好。”张浩喃喃自语,然后又对楚政委说道:“政委,赶紧的,我们先不等安全部门了,您赶紧派人下去查一查那个扫地人员的背景吧。”
楚政委说道:“人我已经派下去了,着急也要等,估计一会儿就有结果。”
此刻,随着朱书记道出引进锦纶抽丝设备这一关键信息,案件的迷雾似乎有了些许拨开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