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训练馆内,汗水与拼搏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屈正阳完成了一组高强度多球训练,汗水早已浸透了他红色的国家队队服。他走到场边,拿起水壶慢慢喝水,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在一旁的手机上。
昨晚与刘亦菲的对话还历历在目。从最初的客套称呼,到如今自然亲切的叫和“”茜茜啊”的称呼!这种微妙的变化让他嘴角不自觉地扬起。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期待与她分享训练中的点滴,也想让她更多地了解他所热爱的这个世界。
阳哥,笑什么呢?樊振东风风火火地凑过来,脸上挂着促狭的笑容,是不是又在跟哪位神秘人士聊天?
屈正阳收起手机,笑着拍了下他的后脑勺:就你话多。刚才那个反手衔接还是有问题,待会加练半小时。
别啊阳哥!樊振东立刻苦着脸,我这不是关心你嘛。
训练间隙,屈正阳拿起手机,决定主动分享一些训练中的趣事。他按住语音键,带着笑意说道:今天队内练习赛,樊振东那小子学我用如封似闭去接一个爆冲,结果球没接到,人差点摔个跟头,被秦指导好一顿训,说他不学好,净学些花架子
消息发出去不久,刘亦菲就回了一段轻快的笑声:真的啊?那他肯定很郁闷。
可不是,耷拉着脑袋半天。屈正阳继续语音,后来我告诉他,那招得有太极基础,重心要稳,不是样子像就行。晚上拉着他加练了半小时步法。
你倒是个好师兄。刘亦菲回复道,语气中带着笑意。
主要是怕他把我这国术乒乓的名声给坏了。屈正阳开玩笑地说。
过了一会儿,他又想起另一件事,继续分享:今天还有个趣事。我们队里搞身体素质测试,其中一项是闭眼单脚站立。我用了点站桩的功夫,稳得不行,破了队史记录。结果好几个队友跑来问我是不是会轻功。
刘亦菲发来一个惊讶的表情:这么厉害?所以你会吗?
屈正阳失笑,语音回复:哪有什么轻功。就是传统武术里讲究落地生根,通过特定的训练方法增强了下盘稳定性和本体感觉。他顿了顿,自然地略过了自己独特的感知与分析能力,跟科学训练结合后,效果更明显了点。
听起来很神奇。感觉你的国术乒乓像个宝藏,不断有新的东西出来。刘亦菲回复道。
还在摸索阶段。屈正阳很谦虚,不过确实挺有意思。有时候一个传统的武术动作,经过分析和改造,就能在球台上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他继续分享:比如最近在尝试把八极拳的顶心肘的那种瞬间爆发力,融入到反手弹击里,增加速度和力量。
他分享这些,并非炫耀,而是像展示一个自己热爱并为之努力的世界。他希望她能看到他的追求,他的成长,他除了运动员身份之外的思考与探索。
刘亦菲似乎很感兴趣:虽然不太懂技术细节,但能感觉到那种融合的创新和力量感。等你练成了,让我看看效果?
没问题。屈正阳答应得很爽快。这几乎是一个未来的见面约定。
这时,秦志戬教练吹哨集合,下午的训练又要开始了。屈正阳快速回复:要训练了,晚上再聊。
加油。刘亦菲回了一个鼓励的表情。
下午的训练主要是针对性的技战术演练。屈正阳在意识深处启动那独特的能力,不是视网膜投影,而是一种更深层的直觉感知,分析着每个技术动作的发力链条和效果。
【反手发力模式优化建议:手腕角度微调3度,可提升出球速度...】
他按照这个感知调整动作,果然感觉出球更加干脆利落。这种将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科学完美结合的训练方式,让他的技术进步神速。
训练结束后,屈正阳拖着疲惫却满足的身子回到国贸的公寓。这套大平层是他用大赛奖金和投资所得购置的,视野开阔,装修风格简约硬朗。他冲了个澡,换上舒适的家居服,这才拿起手机。
刘亦菲已经发来了消息:训练结束了吗?今天累不累?
刚回公寓。还好,习惯了。屈正阳回复,你呢?收工了吗?
今天收工早,在酒店看剧本。她回道,你之前说的那个反手新技术,今天练得怎么样?
屈正阳想了想,发了一段语音详细解释了一下训练中的体会和进步。他发现自己很享受这样与她分享专业领域的心得,而她也总是很认真地倾听和理解。
虽然还是不太懂技术细节,刘亦菲回复道,但能感觉到你在不断突破自己,这种感觉很棒。
就像你挑战不同的角色一样。屈正阳回道,都是在突破自己的边界。
说得对。她似乎很认同这个比喻,我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努力呢。
通过这些轻松有趣的分享,刘亦菲眼中的屈正阳形象更加丰满。他不是苦行僧,他的训练生活有汗水,也有欢声笑语,有挫折,更有不断突破带来的成就感。她开始期待听到他分享这些点点滴滴,仿佛也参与了他的部分成长。
而屈正阳也发现,与刘亦菲分享这些训练趣事和技术突破,让原本枯燥的训练生活多了几分温暖的色彩。这种跨越领域的理解和共鸣,让两颗心在不知不觉中靠得更近。
夜深了,屈正阳站在落地窗前,望着窗外璀璨的夜景,心中充满期待。无论是即将到来的队内大循环,还是与刘亦菲之间悄然滋长的情愫,都让他对未来的每一天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