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赛三战全胜晋级16强后,屈正阳的状态更显沉稳。周四上午的1\/8决赛,他的对手是湖北队的“发球怪才”陈思远——这位曾爆冷击败二队主力的选手,最擅长用多变的旋转短球打乱节奏。赛前,秦志戬教练拿着战术分析表找到他:“陈思远的发球有12种旋转变化,重点看他手腕动作,别被假动作骗了。”屈正阳点点头,手里的“陈思远发球分析表”正是他结合系统“对手数据分析”熬夜整理的,每一种发球的旋转方向和落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比赛开始!”裁判话音落下,陈思远果然亮出“发球绝技”。第一球,他手腕快速抖动,球擦着球台左侧落下,屈正阳按分析表预判用太极“松沉”劲搓球,却发现旋转方向完全相反——这是陈思远的“反向旋转发球”。“1-0!”
系统界面弹出提示:【发球预判失误,反向旋转识别率60%,建议开启“旋转实时捕捉”(消耗50点经验值)】,他毫不犹豫选择“开启”,经验值实时更新为350\/2000。淡蓝色能量流覆盖球拍,球的旋转轨迹清晰浮现:红色下旋、蓝色上旋、黄色侧旋。
第二球,陈思远再发反向旋转球,屈正阳按系统提示调整搓球方向,球带着强烈侧旋直奔陈思远反手短区(对手短板)。陈思远上步不及,球下网。“1-1!”场边的王教练笑着点头,这记应对正是国术乒乓与系统的完美结合。
接下来的比赛,屈正阳逐渐摸透陈思远的发球节奏:每发3个反向旋转球,就穿插1个常规下旋球,且手腕动作有细微差别——反向旋转时手腕内扣,常规下旋时手腕外展。第五球,陈思远手腕内扣,屈正阳预判反向旋转,横劲搓球回得又快又刁,陈思远挑打失误。“3-2!”他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破解发球,这场比赛就赢了一半。
可陈思远很快变招,用“发球+台内挑打”主动进攻。第七球,陈思远发常规下旋球,屈正阳想搓球过渡,对方突然挑打直奔他正手大角。屈正阳用转掌步法勉强接住,回球偏高被反手快撕得分。“3-3!”
系统提示:【台内挑打应对效率70%,建议开启“步法加速”(消耗40点经验值)】。经验值暂降至310\/2500,他果断开启功能——步法启动速度提升10%,台内对抗瞬间占优。第九球,陈思远再发短球,屈正阳用游身步快速上步,不等对方挑打,就用崩拳劲挑打反击,球直奔中路追身。“5-4!”
此后,他彻底掌控节奏,用国术发力轮番进攻:劈拳劲打正手大角、崩拳劲打反手快拨、钻拳劲打上旋发球,每一招都让陈思远防不胜防。
第二局比分8-3时,陈思远体能明显下降,发球旋转减弱,台内挑打成功率从70%跌至40%。屈正阳抓住机会连续进攻,第十一球用钻拳劲打上旋,陈思远防守回球偏高,他再用炮拳劲爆冲得分。“10-3!”赛点!
最后一球,陈思远发反向旋转球,屈正阳借太极借力打力,将球卸向对方反手死角。“11-3!”2-0,轻松晋级8强!
赛后,陈思远走过来摇头笑:“你的国术乒乓太全面了,我输得口服心服。”屈正阳笑着回应:“你的发球也给我上了一课,以后多交流。”
回到休息区,秦教练递来冰镇饮料:“破解发球的思路很清晰,尤其是结合手腕动作预判,比小组赛时更成熟了。”屈正阳接过饮料:“主要是赛前准备充分,系统也帮了不少忙。”此时系统提示弹出:【1\/8决赛胜利,经验值+240,当前550\/2000】。
下午,屈正阳给家里打了视频电话。妈妈李慧兰声音激动:“正阳,晋级8强太厉害了!妈给你寄了牛肉干,明天就到。”妹妹屈晓萌抢过手机举着加油海报:“哥!同学都要你的签名照,你什么时候回家?”姐姐屈晓雅补充:“别太累,我们都相信你。”家人的关心像暖流,让他更有动力。
晚上,他在文艺角画“1\/8决赛技术总结图”,标注破解发球的方法和国术发力场景。刚画完,手机震动——樊振东发来微信(八一队训练馆背景的自拍):“我明天要跟湖北队选手比赛,你那张总结图能发我看看吗?说不定能用得上!”屈正阳笑着拍照发过去:“拿去,咱们一起晋级四强!”
躺在床上,屈正阳想起1\/4决赛的对手方博——那位擅长暴力进攻的选手,曾在之前的对抗中给过他麻烦。他打开系统,【开启方博专项模拟训练】,虚拟赛场里,他反复演练太极卸力应对暴力进攻的动作,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
他知道,下一场比赛不会这么轻松,但小组赛和1\/8决赛的胜利,让他更有信心——只要坚持国术乒乓的优势,做好针对性准备,就能离“进入一队”的梦想再近一步。窗外的月光落在战术笔记本上,上面“专注”二字,在夜色里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