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大会那天,周边十几个村镇的老艺人都来了,带着自己的手艺和产品。有做剪纸的、做糖画的、做陶艺的,五花八门。苏明让大伙儿摆上摊位,互相交流技艺,还组织了产品对接会,让采购商和老艺人们直接对接。
有个做陶艺的老艺人,跟苏明的工坊达成合作,把陶艺和竹编结合,做竹编陶艺花瓶,一下就成了新品爆款。老艺人握着苏明的手说:“苏明,谢谢你给我这个机会,我的手艺终于能发扬光大了!”
晚上,苏明坐在新工坊的门口,看着里面亮着的灯,年轻人在直播卖货,老艺人们在指导手艺,每个人都忙得热火朝天。阿杰拿着新的合作意向书走过来:“苏叔,有个国际文创展会邀请咱参加,还能在展会上做现场表演,咱去不去?”
苏明看着意向书,又看了看工坊里的大伙儿,笑着说:“去!咋不去?咱要让全世界都看看,咱中国的老手艺,有多牛!”
苏明答应参加国际文创展会的消息,在村里炸开了锅。老艺人们又激动又紧张,马大爷搓着手说:“国际展会啊,都是外国人,咱这手艺能入他们的眼不?”苏明拍着胸脯:“咱的手艺是真功夫,怕啥!到时候现场表演编竹编,让他们看看咱中国人的本事。”
为了展会,大伙儿开始备战。苏明和阿杰商量,挑了几款最有代表性的产品:木雕竹编联名台灯、刺绣帆布包、土布茶席,还有新出的竹编陶艺花瓶。老艺人们加班加点赶制展品,每个细节都抠得仔细,张奶奶绣帆布包时,连针脚间距都量着来:“可不能让人笑话咱手艺糙。”
陈爷爷虽然不能雕木头,但主动提出写书法,给每个展品配上行字,“竹韵”“匠心”“传承”,笔墨苍劲有力。苏明看着写好的书法,笑着说:“陈叔,您这字一配,咱的展品更有文化味儿了!”
出发去展会那天,村里的人都来送行。孩子们举着小旗子,喊着“苏叔加油”“老手艺最棒”,苏明眼眶有点热,挥挥手说:“大伙儿放心,我一定把咱村的手艺亮出来!”
展会在上海举办,展厅里摆满了世界各地的文创产品。苏明他们的展位不大,却布置得很有特色,竹编灯笼挂在头顶,木雕摆件摆在桌前,老艺人们现场表演手艺,马大爷编竹丝,张奶奶绣花纹,很快就围满了人。
有个外国客商,盯着竹编陶艺花瓶看了半天,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问:“这是手工做的吗?太精美了!”苏明赶紧点头:“纯手工!竹编是马大爷编的,陶艺是邻村老艺人做的,俩手艺凑一块儿的。”外国客商当场订了三百件,说要放在自己的连锁店里卖。
更让苏明惊喜的是,有个国际知名的家居品牌,想跟他们合作,开发联名款产品。品牌负责人说:“你们的老手艺很有特色,现在年轻人就喜欢这种有温度、有故事的产品,我们想把老手艺融入现代家居设计。”
苏明没立马答应,说要跟老艺人们商量。晚上,他给村里打视频电话,把合作意向跟大伙儿说,马大爷第一个赞成:“能跟大牌子合作,咱的手艺就能让更多人知道,好事啊!”
合作敲定后,苏明带着品牌设计师回了村。设计师们跟着老艺人们学手艺,体验编竹编、捏面塑,灵感爆棚。他们设计的第一款联名产品是竹编沙发靠垫,竹丝编出简约的几何图案,既实用又好看。马大爷带着徒弟们赶制样品,没几天就做出来了,设计师们看了连连称赞:“太完美了,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感觉!”
联名产品推出后,销量火爆,网上好评如潮:“老手艺+现代设计,绝配!”“靠垫摸着舒服,看着也有格调。”苏明看着订单,跟老艺人们说:“咱老手艺不是老古董,跟现代设计结合,照样能火遍全网!”
展会回来后,苏明又有了新想法。他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个性化,就搞了个“私人定制服务”,客户可以自己设计图案,老艺人们按需制作。有个年轻人想给女朋友送生日礼物,设计了一款绣着俩人名字缩写的帆布包,张奶奶照着图案绣出来,年轻人看了特别满意:“这是独一无二的礼物,女朋友肯定喜欢。”
私人定制服务火了,订单越来越多,传承班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忙。苏明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心里踏实得很,跟阿杰说:“咱得再招点人,再开个‘进阶班’,让学得好的年轻人当师傅,教新学员。”
进阶班开课那天,小宇、小敏成了师傅,带着新学员学手艺。小宇教竹编,跟马大爷当年教他一样,手把手地教:“竹丝要选软的,编的时候别太用力,不然容易断。”小敏教刺绣,耐心地纠正学员的针法:“针要往上挑,这样绣出来的花纹才平整。”
村里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苏明又琢磨着改善村里的环境。他跟村支书商量,把村里的小河整治一下,种上荷花,河边修上木栈道,再摆上些竹编座椅,让游客能赏景、休息。村支书举双手赞成:“现在游客越来越多,环境搞好了,才能留住人。”
整治小河那天,村民们都来帮忙,挖淤泥、种荷花、铺栈道,没人喊累。苏明看着清清的河水,心里美滋滋的:“以后游客来村里,既能学手艺,又能赏美景,咱村就成真正的美丽乡村了。”
有天,苏明接到个电话,是之前的老学员打来的,说自己开了家老手艺小店,卖编竹编、绣刺绣,生意还不错。苏明笑着说:“好啊!以后多交流,把老手艺做得更大。”挂了电话,他心里满是感慨,老手艺就像种子,撒出去就能生根发芽。
晚上,苏明坐在小河边的竹编座椅上,看着天上的月亮,听着河水潺潺。阿杰拿着新的合作意向书走过来:“苏叔,又有两个国际品牌想跟咱合作,还有个电视台想给咱拍个专题纪录片,叫《指尖上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