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的藤蔓在北地的田野里疯狂蔓延,如同绿色的浪潮,席卷了整个华北平原。当第一批红薯在初夏时节被小心翼翼地从土中挖出,那沉甸甸、红扑扑的果实堆成小山时,整个北地陷入了一场比春节更为热烈的狂欢!
“亩产三十石!真的是三十石啊!”老农捧着比他拳头还大的红薯,热泪纵横,跪在田埂上向着大名府的方向连连叩头。
“神仙果!这真是神仙果!陈青天是老天爷派来救我们的活神仙!”
市井街巷,酒馆茶楼,所有人都在谈论着这不可思议的丰收。持续数月的粮荒阴影被彻底驱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未来前所未有的信心和期盼。陈远的声望,在这实实在在、能填饱肚子的果实面前,达到了真正的顶峰,坚不可摧。
然而,陈远的眼光,早已越过了温饱线,投向了更远的地方。粮食危机解除,民心彻底归附,为他推行更深层次、更激进的变革,扫清了最后的障碍。一场比土地改革、新学推广更为深刻,将从根本上改变这个世界面貌的风暴——技术爆炸与工业革命,在北地的核心工坊区,骤然加速!
大名府城西,格物院与将作监所在的区域,如今已然成为整个大明,乃至整个世界上最神秘、最富活力的地方。高大的围墙之内,日夜不停地传出远超这个时代的轰鸣声。
在薄珏等顶尖工匠和格物学士的主持下,陈远提供的那些超越时代的技术蓝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转化为现实。
钢铁是工业的骨骼。
经过焦炭炼铁、炒钢法、乃至初步的坩埚炼钢等技术的持续攻关和改进,北地的钢铁产量和质量实现了飞跃。新建的平炉每天能吞入数万斤铁矿石和焦炭,吐出炽热粘稠的钢水。这些质量更高、更均匀的钢材,被迅速送往各个加工车间。
“大人请看,这是利用新式钢轨和蒸汽机牵引的矿区轨道车!”薄珏指着一段铺设在小高炉和矿石堆放区之间的简易轨道,一辆造型简陋、但结构坚实的铁车正被一个噗噗冒着白色蒸汽的钢铁怪物缓缓拉动,车上满载着沉重的矿石。
“虽然这台‘蒸汽机’还很小,效率低下,故障频出,”薄珏激动得脸色发红,“但它证明了,我们完全可以不借助畜力水力,就能让机器自己动起来!只要解决了密封和效率问题,它的力量将无穷无尽!”
陈远看着那台吭哧作响、如同史前巨兽般的原始蒸汽机,心中澎湃不已。这是点燃工业革命的火种!虽然原始,但意义非凡!
纺织是工业的血肉。
在解决了钢铁和初步动力问题后,应用于纺织业的技术革新率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过无数次改进的“骡机”和水力织布机,已经在大名府新建的三座大型纺织工坊内大规模投入使用。
工坊内,不再是传统织坊里零散的个体劳作,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生产模式——流水线作业!数以百计的机器在水力驱动下齐声轰鸣,纱锭飞转,梭子如闪电般穿行。女工们守在各自的工位上,只负责一道简单的工序,效率却比传统织户高出百倍!
源源不断的棉纱、麻纱和色彩鲜艳、质地均匀的布匹从工坊中产出,不仅满足了北地自身的需求,其低廉的成本和优良的品质,更是通过海贸司的渠道,开始向外倾销,冲击着江南传统纺织业的根基,为北地攫取着巨额的利润。
军工是工业的利齿。
“雷火司”所属的军工坊,是技术升级最快、保密等级最高的地方。燧发枪的生产已经实现了完全的标准化和流水线,零件通用,组装快捷。而定装弹药和米涅弹的全面列装,使得新军火器的射速、射程和精度再次提升了一个台阶。
更令人振奋的是,在陈远的指点和高品质钢材的支撑下,军工坊成功试制出了第一批后装线膛炮的样炮!虽然还存在着气密性、膛线寿命等诸多问题,但其展现出的潜力和威力,已经让李定国等将领为之疯狂!
“远兄!这炮……这炮太厉害了!射程远超红衣大炮,精度更是天壤之别!要是能装备部队,老子能一路轰到沈阳去!”李定国抚摸着那还带着毛刺的炮管,眼睛都在放光。
知识是工业的灵魂。
格致大学堂的规模再次扩大,除了传统的格物课程,还增设了“机械工程”、“冶金化学”、“航海测绘”等前所未有的专业。陈远亲自参与编写教材,将许多基础的物理、化学知识系统性地传授下去。来自探险船队的船员和那两位葡萄牙航海士,也被请入学堂,讲授航海知识和见闻。
一座规模更大的图书馆和一座拥有各种简易实验设备的“格物实验室”也拔地而起。这里,正在培养着北地未来的工程师、科学家和技术工人,他们是工业革命最宝贵的火种。
技术的爆炸式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也深刻地改变着北地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一个以机器生产、标准化、流水线为特征的工业文明雏形,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破土而出,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强大的力量。
陈远行走在机器轰鸣的工坊之间,看着那飞转的齿轮、吞吐的蒸汽、流淌的钢水,心中充满了创造历史的豪情。
“崇祯,周延儒,你们还在为权力和土地勾心斗角之时,我已在缔造一个全新的时代!”
“当工业的巨轮碾过,你们所珍视的一切旧秩序,都将化为齑粉!”
“这个世界,该换一种活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