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透过糊着窗纸的木格窗棂,懒洋洋地洒在陆家小客厅的水泥地上,映出一块块温暖的光斑。部队凯旋后的家属院,似乎连空气都透着一股劫后余生的轻快与安宁。炉子上的铝壶滋滋地响着,水汽袅袅,衬得屋内愈发温馨。
林晚秋将一件叠好的军装放进五斗橱里,转过身,看见陆沉舟正坐在桌前,就着光仔细擦拭他那枚崭新的军功章。男人的侧脸在光线下显得格外硬朗,但眼神中却少了几分以往的冷峻,多了些许不易察觉的柔和。他的右臂活动起来仍能看出一丝微不可查的凝滞,但恢复的速度,早已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连军区医院的医生都连称奇迹。
“沉舟,”林晚秋走过去,将一杯刚沏好的茉莉花茶放在他手边,茶香混着茉莉的芬芳缓缓散开,“养殖场张场长上午托人带话,说后勤部的领导下午要来咱们家一趟,谈谈养殖场扩建和后续发展的事情。”
陆沉舟抬起头,放下手中的绒布,握住她微凉的手:“是为了你之前提出的那个‘生态循环’的想法?”他虽不直接分管生产,但林晚秋在照料他伤臂期间,时常会拿着小本子写写画画,跟他探讨一些听起来很新颖的养殖概念,他耳濡目染,也了解了几分。
“嗯。”林晚秋点头,眼里有光,也有丝忐忑,“战时‘拥军牌’罐头的成功,上面看到了养殖场的潜力,这次拨付资源和扩建,是个难得的机会。我只是个临时工,提这么大的方案,不知道合不合适……”
“有什么不合适?”陆沉舟语气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支持,“你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战时你能稳住养殖场,还能扩大生产支援前线,这就是最大的功劳。现在政策春风鼓励生产、讲求科学,你的想法既然有道理,就该大胆提出来。别忘了,你现在可是挂了号的‘土专家’。”他特意引用了最近报纸上常见的词,语气里带着一丝难得的调侃与骄傲。
林晚秋被他说得心头一暖,那点忐忑消散了大半。是啊,时代在变,她也不再是那个只能围着锅台转、小心翼翼看人脸色的林晚秋了。
下午三点,后勤部王副部长在张场长的陪同下准时到来。王副部长是个面相和善的中年人,未语先笑,身上带着长期做后勤工作特有的细致。一番简单的寒暄后,话题便转入了正题。
张场长先汇报了养殖场目前的状况和扩建的初步规划,主要是扩大猪舍、增加存栏量。王副部长听着,不时点头。
等张场长说完,王副部长目光转向林晚秋,笑容亲切:“小林同志,老张跟我说,你有些不一样的想法?关于这个扩建,你有什么建议,尽管说。咱们现在啊,不搞一言堂,讲究群策群力,科学决策。”
林晚秋深吸一口气,看了一眼身旁正襟危坐、眼神给予她鼓励的陆沉舟,然后从身边拿出一个自己用旧练习簿装订成的小册子,翻开来。
“王部长,张场长,”她声音清亮,不疾不徐,“我觉得,咱们扩建,不能只是简单地扩大规模,增加猪只数量。那样一来,饲料压力会非常大。现在豆粕、麦麴这些精饲料,都得按计划供应,数量有限。而且,猪只多了,粪便处理也是个问题,容易滋生疫病,影响猪群健康。”
王副部长听得认真起来,身体微微前倾:“哦?那你的想法是?”
“我觉得,我们可以试试搞‘生态循环养殖’。”林晚秋指着本子上自己画的简易示意图,“您看,咱们可以在新规划的养殖场旁边,配套挖几个池塘,用处理过的猪粪肥水养鱼。鱼塘的淤泥,又可以定期清出来,作为旁边草场和菜地的肥料。我们可以利用部队闲置的坡地,种植一些高产的黑麦草、聚合草之类的牧草,还可以种些南瓜、红薯,这些东西产量高,猪爱吃,能极大补充青饲料,减少精饲料的消耗。这样一来,养猪、养鱼、种草、种菜,形成一个循环,资源利用起来,成本能降下去,环境也能搞好。”
她顿了顿,补充道:“我查过一些科技报刊,南方有些地方已经在试验类似的模式,效果很好。咱们北方虽然气候不同,但原理是相通的,可以因地制宜地试试。”
屋内静了片刻,只有炉火偶尔噼啪一声。张场长有些惊讶地看着林晚秋,他只知道林晚秋懂兽医,肯吃苦,却没想到她脑子里还有这么一套成体系的想法。王副部长则用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若有所思。
“循环利用……降低成本……改善环境……”王副部长喃喃重复着这几个关键词,眼睛越来越亮,“好啊!小林同志,你这个想法很有见地!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嘛!不仅考虑了生产,还考虑了可持续性和环境卫生,很有科学头脑!”
他转向张场长:“老张,我看小林这个思路非常好!比我们原来单纯盖猪舍的计划要周全得多。扩建方案先按这个方向重新规划一下,挖鱼塘、划拨坡地种牧草的事情,我来协调。”
张场长连忙点头:“是是是,部长,我们一定落实好。晚秋同志可是我们场的宝贝疙瘩,她的建议,我们肯定重视。”
王副部长又笑着对林晚秋说:“小林,看来你这个‘土专家’名不虚传啊!以后养殖场的技术这一块,你要多担待。有什么需要,直接跟老张提,或者让他找我!”
领导的首肯和支持,让林晚秋心中一块大石落地,脸上泛起激动的红晕:“谢谢部长信任,我一定尽力。”
送走王副部长和张场长,屋门关上的那一刻,林晚秋还觉得心跳有些快。陆沉舟走到她身边,大手轻轻按在她略显单薄的肩膀上。
“看,我说你可以的。”他的声音低沉,带着显而易见的欣慰,“你这套想法,确实比老思路高明。王部长是懂行的,他看得出其中的价值。”
林晚秋转过身,仰头看着他,眼里闪烁着如释重负和充满干劲的光芒:“沉舟,谢谢你。要不是你一直鼓励我,我可能都不敢把这些想法记下来,更不敢在今天说出来。”
陆沉舟看着她亮晶晶的眼睛,那里面盛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属于她自己的自信光彩,比他记忆中任何时候都要动人。他心头一动,忍不住抬手,用指腹轻轻拂过她的眼角,那里因为笑意而微微弯起。
“是你自己抓住了机会。”他纠正道,“晚秋,你值得这一切。”
这时,门外传来邻居周大姐的声音:“晚秋妹子在家吗?”
林晚秋应了一声,赶紧去开门。周大姐端着个小碗站在门口,脸上带着些不好意思的笑容:“诶,陆营长也在啊。妹子,我家那口子昨儿从城里带了点芝麻酱回来,我调了点,给你们尝尝鲜。”
这要是以前,周大姐是断不会如此主动热情的。但如今,林晚秋不仅是“拥军模范”、“三八红旗手”,还是连后勤部领导都看重的人才,这家属院里的风向,自然就变了。
林晚秋心知肚明,却也不点破,笑着接过来:“谢谢周大姐,您太客气了。正好,我蒸了二合面馒头,晚上切点葱丝,拌着吃香得很。”
周大姐探头往里看了看,压低声音:“刚才看见后勤部的车了,是来说养殖场扩建的事儿?妹子,你现在可是咱们院里的这个!”她悄悄竖了个大拇指,“以后场里要是需要临时工,可得先想着点咱们邻居啊。”
“大姐放心,有机会我一定记得。”林晚秋客气地送走了周大姐,关上门,看着手里那碗香气扑鼻的芝麻酱,无奈地笑了笑。人情冷暖,自古皆然。
陆沉舟走过来,接过她手里的碗放在桌上,语气平静:“很正常。你靠自己的本事赢得了尊重,这是好事。”
傍晚,林晚秋用那芝麻酱拌了凉菜,又炒了个土豆丝,蒸锅里热着馒头和小米粥。简单的饭菜,却因为心情好而显得格外香甜。
饭桌上,冬冬叽叽喳喳地说着在托儿所学的新儿歌,陆沉舟偶尔给儿子夹点菜,又很自然地给林晚秋碗里添了一勺粥。饭后,他主动起身收拾碗筷,动作虽不如林晚秋利落,却极其认真。
“你的手还没好利索,放着我来吧。”林晚秋要去接。
“不妨事,医生说了,适当的家务活动有利于功能恢复。”陆沉舟挡开她的手,语气不容拒绝,“你去歇着,或者看看你的那些医书、笔记。”
灯光下,男人高大的身影在狭小的厨房里忙碌着,水流声、碗碟轻微的碰撞声,交织成一支平凡却动人的乐曲。林晚秋靠在门框上看着,心里被一种踏实而饱满的情绪填得满满的。这就是她的家,是她一点点经营、守护,并即将与之一起迈向更广阔天地的港湾。
她想起下午王副部长的话,想起那张即将按照她设想规划的生态养殖场蓝图,再看着眼前这个逐渐学会表达关心、主动分担家务的丈夫,一股混合着事业激情与家庭幸福的暖流在她胸中激荡。
夜渐深,孩子睡了。陆沉舟在灯下看着部队下发的学习文件,林晚秋则伏在桌前,就着昏黄的灯光,更加细致地完善着她的生态循环养殖计划,不时在旁边空白处画下池塘、草场、猪舍的相对位置图。
陆沉舟偶尔抬头,看到的就是她专注的侧影,睫毛在眼睑下投下柔和的阴影,握着铅笔的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他没有出声打扰,只是悄悄起身,将炉火捅得更旺些,让屋里的暖意更足一些。
他知道,她的舞台,不再仅仅是这个小家,也不仅仅是那个养殖场。时代的春风已经吹来,而她,正张开翅膀,准备飞向更远的地方。他能做的,就是如同她支持他的戎马生涯一样,坚定地站在她身后,成为她最稳固的后盾。
这一夜,陆家小院的灯光,熄得比往常稍晚一些。那灯光下,不仅有一对感情日益深厚的夫妻,更有两个相互扶持、共同眺望未来的灵魂。扩建养殖场的计划,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家属院激起涟漪,也在这个小家庭里,荡开了关于明天更丰富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