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变化,不仅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各地政府也多了几分底气。西南某省水利厅长,在向应急管理部汇报时,语气里满是振奋:“全省共清淤河道1200多公里,加固水库86座,整治排水管网3000多公里,所有工程都经过了第三方检测,全部达标,今年汛期一定能从容应对!”
消息传到京都,陆云正在查看各地春耕的情况。听到应急管理部送来的整治成效报告,又看到秘书发来的村民反馈照片,他嘴角露出笑意,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冬季多一分付出,夏季就多一分安稳。这些工程,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是为了守住老百姓的家园,现在看来,没白费功夫。”
工作人员补充道:“还有不少企业主动参与了后续维护,陆氏制药不仅捐赠了防灾物资,还承诺会定期派医疗团队,为汛期可能出现的应急救援提供医疗支持;几家建筑企业也主动请缨,负责汛期后的设施检修,确保工程长期管用。”
“企业有这份担当,值得肯定。”陆云点点头,“让应急管理部牵头,建立长期维护机制,不管是河道、水库,还是排水系统,都要定期排查、及时检修,不能清完淤、整完治就不管了,要让这些工程真正成为老百姓的‘安全屏障’。”
很快,应急管理部就联合水利部,出台了《水利设施长期维护办法》,明确各地每月要对河道、水库进行一次巡查,每季度开展一次小修小补,每年冬季再进行一次全面检修,确保设施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随着夏季临近,各地也开始提前备战汛期。西南某省组织了防汛应急演练,模拟台风、暴雨引发的洪水灾害,救援队伍、医疗团队、物资保障组协同配合,快速转移“受灾群众”、搭建临时安置点、运送救灾物资,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参与演练的村民老张,在模拟转移后说:“以前不知道该怎么应对洪水,现在练过了,知道该带什么东西、往哪里转移,就算真遇到事,也不会慌了!”
南部某省则联合气象部门,升级了灾害预警系统,不仅能提前三天预测台风路径和降雨强度,还能精准定位易受灾区域,把预警信息直接发送到村民的手机上。省应急管理厅负责人说:“预警及时了,老百姓就能提前做好准备,救援队伍也能提前部署,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陆云得知各地的汛期备战情况后,特意叮嘱应急管理部:“不能因为冬季整治到位就掉以轻心,台风天气变化快,汛期的不确定性还很多。要督促各地继续绷紧弦,做好应急物资储备、救援队伍培训,确保一旦出现险情,能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处置。”
应急管理部当即行动,对各地的应急物资储备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查,补充了帐篷、饮用水、药品等物资,同时组织全国防汛救援队伍开展专项培训,提升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
初夏的第一场雨,悄悄落在南部某省的大地上。雨水不大,但各地水利部门还是立刻行动起来,巡查河道排水情况、监测水库水位变化。清河县的河道里,水流顺畅,没有出现积水;省会城市的街道上,雨水快速排入下水道,路面干净整洁。
村民老李看着窗外的雨,笑着对家人说:“你看,这雨下得挺匀,河道没涨水,路上也没积水,今年夏天,肯定能安稳过了!”
消息传到陆云的办公室,他正看着窗外的阳光。工作人员笑着说:“第一场雨的考验顺利通过,各地反馈都很好,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陆云点点头,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冬筑防线,夏盼平安;民生之事,贵在坚持。只有始终把老百姓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提前谋划、扎实做事,才能应对每一次考验,守护好每一个家园。”
此时,南部、西南各省的田间地头,农民们忙着灌溉、施肥,盼着丰收;水库、河道旁,巡查人员依旧坚守岗位,密切关注水情;应急管理部的值班室里,工作人员盯着屏幕上的气象数据,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所有人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夏季,为老百姓的安稳生活,默默坚守着。
初夏的雨刚歇了两天,气象部门就传来预警——今年第一号台风“启云”正朝着南部沿海移动,预计三天后登陆,届时将带来强降雨,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短时暴雨,考验着刚整治完的水利设施。
预警信息刚下发,陆云就召开了紧急调度会,南部沿海各省、应急管理部、水利部的负责人悉数参会。屏幕上,台风路径图不断更新,陆云手指着图上的重点区域,语气严肃:“‘启云’是今年第一场台风,也是对冬季整治工程的第一次检验,各地必须绷紧弦,不能有丝毫松懈。”
他先看向南部沿海某省省长:“你们省的沿海城市,去年汛期内涝严重,这次排水系统刚整治完,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重点盯紧低洼地段、地下车库,提前转移危险区域的群众,绝不能让老百姓再受损失。”
省长连忙应声:“我们已经启动三级防汛响应,组织了200多支应急队伍,分赴沿海各市;低洼地段的居民,已经开始提前转移到临时安置点,防汛物资也都调配到位,确保万无一失。”
接着,陆云又看向水利部负责人:“水库、河道的水位情况怎么样?有没有提前腾出库容?泄洪设备都调试好了吗?”
“所有水库都已经按要求降到安全水位,腾出库容准备承接降雨;泄洪设备前几天刚完成调试,全部能正常运行;河道巡查人员也已经全员上岗,每两小时上报一次水情。”水利部负责人拿出水情报表,逐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