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立刻走访这10户人家,发现有的家里盖了两层小楼,有的买了私家车,与“贫困户”身份完全不符。面对证据,当地村干部不得不承认,是通过篡改电子档案、伪造材料,帮亲戚骗取补贴。
反贪部门迅速介入,对涉案的村干部和乡镇民政干部立案调查,追回被骗取的补贴资金20余万元。消息传到陆云办公室,他让秘书将这个案例整理出来,发给所有核查小组,提醒大家重点排查“关系户”问题。
南部某省的核查小组,则遇到了“纸质档与电子档完全一致,但农户未受益”的情况。电子档显示,某村20户农户领了大棚种植补贴,可实地走访时,农户们却纷纷表示“没见过补贴,也没种过大棚”。
核查组顺着线索追查,发现补贴资金被乡镇
农业站站长挪用,用于个人投资,还联合村干部伪造了“大棚验收报告”和“补贴领取签字表”,纸质档和电子档都是按照虚假情况填写的,做得天衣无缝。
若不是核查组坚持“数据与实地结合”,这个隐藏极深的贪腐问题,恐怕很难被发现。反贪部门接到线索后,迅速将涉案站长抓获,追回挪用资金50余万元,并启动了大棚建设项目,让农户真正受益。
一周后,核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共发现问题线索80余条,涉及违规发放补贴、伪造脱贫材料、挪用资金等多个方面,已有30余名基层干部被立案调查,追回资金150余万元。
陆云将这些成果整理成报告,送到最高层办公室。最高层翻看报告时,对陆云说:“你们做得很及时、很到位,清除这些基层蛀虫,才能让民生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让老百姓相信政策、支持政策。”
得到肯定后,陆云更加坚定了推进核查工作的决心。回到办公室,他立刻召开会议,要求各小组继续深入核查,对已发现的问题线索,要一查到底,同时做好问题整改的前期准备,确保核查结束后,能及时解决基层存在的问题。
会议结束后,陆云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夕阳,心里清楚,此次交叉核查,不仅是一次“反腐行动”,更是一次“民心守护行动”。只要坚持较真碰硬,就能还基层一片清明,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走得更稳、更远,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感受到政策的温暖。
接下来的日子里,核查小组依旧在基层奔波,有的在偏远山村走访农户,有的在民政部门核对数据,有的在配合反贪部门固定证据。虽然辛苦,但每个人都干劲十足,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做的,是守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为基层的发展扫清障碍。
而陆云,每天都会翻看各小组的进展报告,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确保核查工作不打折扣、不走过场。他心里始终记着,不管是之前的农村工作,还是现在的基层核查,核心都是为了老百姓,只有把老百姓的事办实、办好,才对得起自己的职责,对得起高层的信任。
交叉核查进入第三周,西南片区的核查数据像潮水般涌向陆云办公室,每一页报表都记着各地发现的问题,密集程度远超协调专班最初的预判,也让办公室的气氛愈发凝重。
西南第一核查组刚完成片区西北部6个县的排查,组长在汇报中直言:“这6个县没有一个能逃过虚假贫困户建档问题,涉及村干部、乡镇干部亲属就有9200余户。”
更离谱的是,不少涉事家庭名下有经营性门店、家用轿车,生活条件远超贫困标准,却能连续三年稳定领取帮扶资金,初步统计涉案金额已经突破1亿元。
其中某县的造假模式更是“标准化”:乡镇民政办工作人员提前做好统一的收入证明模板,批量填写虚假的低收入信息,再由村干部统一代签补贴领取记录。
电子档案里的家庭收入、住房情况、就业状态等数据,和纸质档案一一对应,若不是核查组坚持“不看材料先访户”,根本找不到任何破绽。
西南第二核查组把重点放在了片区东北部的山区,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补贴截留问题早已成了“潜规则”。
核查人员发现,不管是低保金、种粮补贴,还是冬季给老人发的取暖补贴,只要到了乡镇一级,村、乡两级干部就会找借口扣钱。
有的说要收“档案整理费”,有的说要扣“资金划拨手续费”,扣除比例少则10%,多则15%,涉及农户超过13万户,截留的资金加起来有1.6亿元。
在某偏远山村,核查组见到了81岁的老农,老人颤巍巍拿出补贴存折,上面清楚写着每月低保金850元,可老人说实际到账只有720元。
“我问过村干部为啥少钱,他说这是上面定的规矩,扣了钱才能把剩下的发下来,我怕再问,连这720元都领不到了。”老人的话让核查人员心里发酸。
西南第三核查组则聚焦片区南部的丘陵地区,这里的“项目资金挪用”问题比想象中更严重,几乎每个乡镇都有类似情况。
核查发现,当地18个乡镇,先后以“农产品种植基地”“乡村水利设施建设”“乡村道路硬化”等名义,向上级申请补助资金,总共套取了5.2亿元。
可这些资金里,有近80%都没用到正经项目上,要么只挖了个地基就停工,要么干脆连工地都没开,只做了一套完整的申报、验收材料应付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