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云点头:“营商环境好了,企业才有信心扩产、招人,就业和经济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高育良也拿着招商资料过来:“京都的三家新能源企业想来考察,说看中了汉东的就业氛围和营商环境,要是能落地,能带来260个技术岗位,月薪8000以上,还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陆云眼睛一亮:“要做好对接,不仅要引企业,还要帮他们解决落地后的问题,让他们能快速投产。”
当天晚上,汉东的话题在社交平台上热度不减。#汉东经济增长超预期# #家门口就业的幸福# 等话题登上热搜,网友们纷纷留言。有网友说:“我老家就是汉东的,今年我哥从外地回来,在县里的电子厂上班,家里终于不用两地分居了,为汉东点赞!”还有网友说:“希望我们省也能学学汉东,让更多人能在家门口找到好工作。”
第二天,陆云召集班子成员开会,讨论“如何保持增长势头”。“现在全国都在关注汉东,我们不能骄傲。”陆云看着大家,“接下来要做三件事:一是继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科技企业审批流程;二是加大民生配套投入,在企业集中区再建10所幼儿园、6所社区医院;三是推动产业升级,扶持更多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让增长更有后劲。”
省教育厅厅长立刻回应:“幼儿园建设已经在推进,京州、岩台的5所下个月就能开工,预计明年上半年就能招生,能解决1500多个孩子的入学问题。”省卫健委主任也说:“社区医院会配备更多专家,定期组织免费体检,让企业员工和家属看病更方便。”
会议结束后,陆云带着小陈去了京州高新区。傍晚的园区里,路灯渐次亮起,下班的工人说说笑笑走向食堂,便利店门口排着队,幼儿园里传来孩子的笑声。陆云走进一家小吃店,老板热情地迎上来:“陆书记,您又来了!现在生意好得很,晚上十点还满座,我打算再雇两个人!”
陆云笑着点头,看着店里热闹的场景,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汉东的经济增长不是偶然,是无数企业扎根发展、无数百姓努力奋斗的结果,更是干部们把“民生”刻在心里、落在实处的结果。未来,只要继续沿着“民生优先、产业稳基”的路子走,汉东一定能交出更亮眼的答卷,让更多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而此刻,千里之外的京都,部委的调研方案已经拟定;其他省份的考察团队,也在收拾行李准备出发。汉东的经验,正像一束光,为更多地方的发展提供着借鉴,也让全国看到——只要把老百姓的事放在心上,把企业的困难扛在肩上,就没有迈不过的坎,没有实现不了的增长。
京都部委的调研团队抵达京州那天,汉东刚下过一场小雨,空气里满是清新的草木香。陆云亲自到高铁站迎接,调研组长握着他的手说:“我们这次来,不是看报表上的数字,是想听听老百姓的心里话,看看企业真正的难处——汉东的经验,得能学、能用。”
调研组第一站就去了京州高新区。走进电子厂车间,机器轰鸣中,工人小李正熟练地组装零件。调研组长问他:“为什么从外地回来上班?”小李擦了擦汗:“以前在南方,一年回一次家,现在每月能陪爸妈吃饭,工资还多了五百,值!”车间外的公告栏上,“社保缴纳明细”“工资涨幅表”贴得整整齐齐。
随后,调研组又去了岩台青溪县的罐头厂。负责人王磊领着大家看生产线,罐子里的桃子果肉饱满。“去年还担心原材料不够,县里帮我们跟三个村签了收购协议,农户每亩多赚两千,我们也有了稳定货源。”王磊指着墙上的“利益联结表”,“企业和百姓双赢,这才是长久的事。”
在云山县的乡村,调研组遇到了果农陈芳。她正领着村民给桃树剪枝,身后的冷链车等着装刚摘的桃子。“以前桃子熟了怕烂,现在罐头厂全收,还有冷链车送外地,我们不用愁销路了。”陈芳笑着说,“今年打算再种两亩,让在外打工的儿子也回来帮忙。”
调研座谈会上,调研组提出了关键问题:“汉东怎么平衡‘抓增长’和‘保民生’?很多地方怕环保、消防检查影响企业,你们怎么解决?”陆云拿出一本“企业整改台账”:“我们不搞‘一刀切’,有问题先派专家指导整改,给足时间,整改好就不处罚。安全和民生,一个都不能少。”
赵立明补充道:“我们还建立了‘营商环境投诉专线’,企业有委屈能随时说。上个月有个企业反映‘审批慢’,我们三天就优化了流程,现在办手续比以前快了五天。监督不是为了卡企业,是为了帮企业走得稳。”
调研结束时,组长在反馈会上说:“汉东的经验,核心是‘把百姓的小事当大事,把企业的难事当自己的事’。不是靠短期投资堆增长,而是靠稳就业、促民生拉内需,这样的增长有根基、能持续。我们会把这些经验整理出来,供全国参考。”
消息传到汉东省委,班子成员没有松懈。高育良召集省招商局开会:“新能源企业下周要来考察,我们要做好准备,不仅要展示园区配套,还要让他们看到汉东的民生氛围——员工能安家、能安心,企业才会留下来。”
省人社厅也行动起来,推出“技能提升计划2.0”。在京州的培训教室里,工人小张正在学电工技术:“以前只会拧螺丝,现在学了技术,以后能当技术员,工资能涨一千多。政府还帮我们考证,不用自己花钱,太贴心了。”
汉东的变化,还吸引了外地的人才。28岁的工程师林浩,从南方某城市辞职来汉东,入职了一家科技企业。“这里不仅给了研发补贴,还提供人才公寓,孩子能上园区幼儿园,我不用再为住房、上学发愁。”林浩说,“汉东让我看到了‘工作生活两不误’的可能。”
在汉东的各个角落,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京州的早市上,摊位比去年多了三成,老板们的吆喝声更响亮;岩台的乡镇集市里,买新衣、新家电的人多了,老百姓的笑容更灿烂;云山县的乡村公路上,冷链车、货车来来往往,乡村的活力越来越足。
陆云在一次省委班子会上说:“全国关注汉东,不是因为我们的数字多亮眼,是因为我们走了一条‘民生为本’的路子。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抓产业升级、补民生短板,让更多人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让汉东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窗外,夕阳洒在省委大楼上,也洒在汉东的土地上。工厂的机器声、乡村的鸡鸣声、社区的笑声交织在一起,绘就出一幅充满生机的发展图景。汉东知道,未来还有很多挑战,但只要始终把民生放在心里,就一定能交出更精彩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