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午后携意,一筐豌豆的故交托付
周日的午后阳光斜斜地照进“星语花坊”,把靠窗的木桌染成暖黄色。门帘被轻轻推开,带着一身书卷气的赵老先生走了进来,手里拎着个竹编筐,里面装满了颗粒饱满的绿豌豆,还沾着些许泥土的气息——他是北京人,退休后随女儿来这座城市定居,最念老北京胡同里推着小车卖的那碗冰镇豌豆黄。
“晚星丫头,这是我托北京老同事寄来的‘密云青豌豆’,比菜市场买的更面,出沙率高。”赵老先生把竹筐放在柜台上,抓起一把豌豆,颗粒在掌心滚得圆润,“以前在北京,夏天的胡同里总有人推着小车卖豌豆黄,玻璃罩子下面垫着冰块,挖一勺放在白瓷碗里,撒点白糖,入口又沙又甜,还带着豌豆的清香。”他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个旧搪瓷碗,碗底还留着当年盛豌豆黄的痕迹,“你们要是能做出‘入口即化、沙糯清甜’的味道,我带我们北京同乡会的老伙计来尝尝,也算解解乡愁。”
林晚星拿起一粒豌豆,放在齿间咬了咬,豆香浓郁还带着软糯的质感。她转头看向正在整理餐具的谢景渊,晃了晃手里的豌豆:“上次在京菜馆吃的豌豆黄,要么硬得像块糕,要么甜得发腻,完全没有赵老先生说的‘沙到入口即化’的感觉。”
谢景渊走过来,接过豌豆捻了捻,又点开手机里存的北京老字号“锦芳小吃”豌豆黄配方,眼底泛起熟悉的专注:“京式豌豆黄的关键在两点,一是豌豆的预处理,要提前浸泡8小时,去皮后蒸熟,才能保证口感细腻;二是熬制的火候,要用小火慢炒,加入冰糖和琼脂,才能让豌豆黄凝固成型又不粘牙。我查过经典配比,500克干豌豆配150克冰糖,加5克琼脂,能做8块豌豆黄,冷藏4小时定型,最地道。”
林晚星立刻拿出笔记本记录,指尖在“豌豆去皮”上画了横线:“那豌豆怎么去皮才快?熬制的时候怎么判断火候够不够?”谢景渊指着配方上的“温水浸泡”字样:“豌豆用温水浸泡后,用手轻轻一捏,豆皮就会脱落;熬制时要炒到豌豆泥能挂在铲子上不掉,这样凝固后才不会松散,口感也更沙糯。”
当天下午,“星语花坊”的后厨就飘起了豌豆香与糖香。林晚星负责泡发豌豆、去皮,谢景渊则忙着蒸豌豆、熬制豌豆泥,砂锅里的豌豆泥在小火下慢慢变得浓稠,等着凝固成清甜的模样,像极了即将绽放的京式雅致。
二、清甜沁心·京式豌豆黄
- 适配场景:北京经典传统小吃,口感沙糯细腻、清甜不腻,适合作为下午茶甜点、夏季解暑小吃或节庆待客美食,冷藏后食用最佳(冷藏4小时以上,口感更清爽;常温放置不超过2小时,避免融化变软);剩余的豌豆黄可放入冰箱冷藏(保存3天内),食用前无需加热,直接切片即可;若想延长保存时间,可冷冻(保存7天内),食用前提前1小时冷藏解冻。
- 基础原料(约制作8块,每块100克,配2克干桂花):
- 主料(豌豆基底,沙糯的核心):
- 干青豌豆500克(选颗粒饱满、颜色鲜绿的,无虫蛀、无霉变;避免用黄豌豆,口感偏硬,颜色也不够鲜亮;若没有干青豌豆,可用400克冷冻去皮豌豆+100克干青豌豆混合,减少浸泡时间)。
- 清水2000毫升(泡发豌豆用1500毫升,蒸豌豆用500毫升;泡发水需没过豌豆5厘米,确保豌豆充分吸水;蒸豌豆时水量要足,避免蒸锅烧干)。
- 小苏打3克(泡发豌豆时加入,帮助豌豆软化、去皮更轻松;用量不可过多,否则会有碱味;若没有小苏打,可用2克食用碱替代,或延长泡发时间至10小时)。
- 主料(甜味调和,清甜的核心):
- 老冰糖150克(选多晶体老冰糖,打碎后使用;避免用白砂糖,甜度太冲易腻;若没有老冰糖,可用120克白冰糖+30克麦芽糖混合,增加层次感)。
- 清水100毫升(融化冰糖用,避免冰糖直接加入豌豆泥中导致局部过热糊底;若喜欢更甜的口感,可增加20克老冰糖,减少10毫升清水)。
- 琼脂5克(凝固定型用,提前用50毫升冷水浸泡10分钟至软化;避免用吉利丁片,口感偏q弹,失去豌豆黄的沙糯感;若没有琼脂,可用3克卡拉胶+2克魔芋粉混合,替代凝固效果)。
- 主料(香气提升,清香的核心):
- 干桂花10克(最后撒在表面增香,选无杂质、无硫熏的干桂花;避免用桂花精,味道刺鼻;若没有干桂花,可用5克茉莉花干+5克玫瑰花干混合,研磨成粉撒在表面,香气更清新)。
- 柠檬皮屑5克(熬制豌豆泥时加入,中和甜腻;选新鲜柠檬,刮取表皮黄色部分,避免刮到白色内瓤,否则会发苦;若没有柠檬皮屑,可用3克橙子皮屑替代)。
- 辅料与工具:
- 辅料:食盐1克(加入豌豆泥中,中和甜味,提升口感;没有食盐可省略,但建议保留,能让甜味更柔和)。
- 工具:蒸锅1台(蒸豌豆用,选大容量蒸锅,确保豌豆受热均匀;没有蒸锅可用高压锅替代,上汽后蒸15分钟即可)。
- 破壁机1台(将熟豌豆打成泥,选带细腻研磨功能的;没有破壁机可用料理机替代,多打几次至无颗粒;若都没有,可用勺子将豌豆压成泥,过筛2次去除颗粒)。
- 不锈钢锅1个(熬制豌豆泥用,选厚底锅,避免糊底;没有不锈钢锅可用砂锅替代,导热均匀)。
- 硅胶刮刀1把(搅拌豌豆泥和冰糖;没有硅胶刮刀可用木勺替代,避免刮伤锅具)。
- 方形模具1个(定型豌豆黄用,尺寸约20cmx15cm,内壁刷一层薄油,方便脱模;没有方形模具可用长方形保鲜盒替代,铺一层油纸,便于取出)。
- 电子秤1台(精准称量原料,新手必备,避免豌豆过多或冰糖过少)。
- 筛网1个(过滤豌豆泥用,选细网筛,确保口感细腻;没有细网筛可用纱布替代,将豌豆泥包起来挤压过滤)。
- 刀1把(切片用,选锋利的菜刀,切片时刀要沾湿,避免粘连;没有菜刀可用水果刀替代,确保切片整齐)。
- 关键步骤:
1. 预处理豌豆(沙糯的核心):
- 干青豌豆倒入不锈钢盆中,加入1500毫升清水和3克小苏打,搅拌均匀后浸泡8小时(泡发时间不可少于6小时,否则豌豆不易蒸熟、去皮困难;浸泡过程中可换水1次,去除浮尘)。
- 泡发好的豌豆用清水冲洗2次,沥干水分后,用手轻轻捏去豆皮(豆皮要去除干净,否则会影响口感,导致有颗粒感;若豆皮难去除,可将豌豆放入沸水中煮1分钟,捞出后过凉水,豆皮会更容易脱落)。
- 去皮后的豌豆放入蒸碗中,加入500毫升清水,放入蒸锅,大火烧开后转中火蒸30分钟,直至豌豆用筷子一戳就烂(蒸制时间可根据豌豆的软烂程度调整,确保豌豆完全熟透)。
2. 制作豌豆泥(细腻的核心):
- 蒸熟的豌豆和蒸碗中的汤汁一起倒入破壁机中,加入5克柠檬皮屑和1克食盐,打成细腻的豌豆泥(打制时间约2分钟,确保无颗粒;若豌豆泥太干,可加入少量清水,避免破壁机空转)。
- 将打好的豌豆泥用筛网过滤1次(过滤能去除残留的豆皮和未打碎的豌豆颗粒,让口感更细腻;过滤时可用硅胶刮刀轻轻按压,帮助豌豆泥通过筛网),倒入不锈钢锅中。
3. 熬制与定型(清甜的核心):
- 老冰糖打碎后放入小碗中,加入100毫升清水,放入微波炉加热30秒至冰糖融化(冰糖提前融化能避免直接加入豌豆泥中导致糊底),将融化的冰糖水倒入豌豆泥中,搅拌均匀。
- 浸泡好的琼脂挤干水分,放入豌豆泥中,开小火慢慢熬制,用硅胶刮刀不停搅拌(熬制过程中必须小火,且要不停搅拌,避免豌豆泥糊底;琼脂要完全融化,否则会有结块)。
- 熬制15分钟后,观察豌豆泥的状态:用硅胶刮刀挑起豌豆泥,若豌豆泥能挂在刮刀上不掉,且滴落时呈缓慢的直线状,说明火候刚好(若豌豆泥太稀,可继续熬制5分钟;若太稠,可加入少量清水调节)。
- 将熬好的豌豆泥倒入提前刷油或铺油纸的方形模具中,用硅胶刮刀将表面抹平,轻轻震动模具,排出内部的气泡(气泡不排出,凝固后表面会不平整),撒上10克干桂花,放入冰箱冷藏4小时至完全凝固。
4. 脱模与切片(雅致的核心):
- 冷藏好的豌豆黄从冰箱取出,将模具倒扣在案板上,轻轻拍打模具底部,即可脱模(若脱模困难,可将模具放入温水中浸泡10秒,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帮助脱模)。
- 用沾湿的菜刀将豌豆黄切成8块(每块约5cmx6cm大小,切片时刀要每切一次就沾一次水,避免豌豆黄粘连在刀上),摆盘后可根据喜好再撒少许干桂花点缀,即可食用。
5. 成品特点:京式豌豆黄呈淡绿色,表面光滑,撒着金黄的干桂花,散发着豌豆的清香、冰糖的清甜与桂花的幽香;入口先是桂花的淡香,接着是豌豆的沙糯,轻轻一抿就化在口中,甜而不腻,带着一丝柠檬的清爽;口感细腻无颗粒,冷藏后更是冰凉解暑,完全还原了老北京传统豌豆黄的“清甜韵”。
三、清甜满店,暖意驱散暑气
第一盘豌豆黄刚从冰箱取出,林晚星就端到赵老先生面前:“赵老先生,您尝尝,是不是您记忆里老北京的味道?”赵老先生拿起小勺,挖了一勺豌豆黄,送入口中,沙糯的口感、清甜的味道在舌尖散开,眼睛瞬间亮了——和小时候在胡同里吃的味道一模一样。
“对!就是这个味!”赵老先生又挖了一勺,边吃边说,“以前在北京,好的豌豆黄要‘沙到不用嚼、甜到不粘牙’,你们连这个细节都做到了,比我在这边京菜馆吃的‘北方小吃’正宗多了!”他掏出手机,对着盘里的豌豆黄拍了张照,“我这就发到北京同乡会群里,让老伙计们都来尝尝,回味老北京的夏天。”
谢景渊笑着递过一杯酸梅汤:“您要是喜欢,我们以后每周日下午都做,您随时来吃。”话音刚落,店门又被推开,美食博主苏晴带着团队走进来,手里还举着相机,身后跟着两个扛着补光灯的工作人员——这是“一城一味”京式篇的正式拍摄,上次拍鲜肉月饼时,苏晴就提过想拍老北京经典小吃。
“晚星!我刷到赵老先生发的同乡会消息,特意带团队来拍豌豆黄!”苏晴对着盘里的豌豆黄开拍,镜头拉近,淡绿的色泽、细腻的质地、散落的桂花都清晰可见,“家人们看!这个豌豆黄用的是北京密云青豌豆,去皮蒸熟后打成泥,小火慢炒加老冰糖,冷藏后沙糯清甜,入口即化,这才是京式小吃的灵魂!”
她的团队成员小张也挖了一勺,边吃边说:“我以前觉得豌豆黄没味道,没想到这个这么好吃,清甜不腻,还带着桂花的香,配酸梅汤太解暑了!”负责拍摄的摄影师也忍不住说:“这个颜色拍出来太绝了,淡绿配金黄,肯定能成‘一城一味’的夏日爆款!”
下午三点多,店里渐渐坐满了人。带孩子来逛老街的妈妈李女士,点了2块豌豆黄:“孩子总爱吃甜的,刷到苏晴的预告就想来试试,没想到这个豌豆黄不齁甜,还带着豌豆的香,孩子特别喜欢!”李女士的孩子边吃边说:“这个像冰淇淋一样,冰冰的,好好吃!”
附近甜品店的老板也来了,手里还拿着个保温盒:“我听顾客说你们家的豌豆黄超正宗,特意来买一盒,放在甜品店里当夏季特色甜点卖。”谢景渊帮他把豌豆黄装进保温盒,叮嘱道:“豌豆黄要冷藏保存,食用前不要加热,否则会融化变软,影响口感。”
打烊时,冰箱里还放着刚做好的豌豆黄,赵老先生带来的竹编筐还放在灶台上。林晚星坐在餐桌旁,整理着顾客反馈:“景渊哥,今天好多顾客说想加红豆,还有人问能不能做低糖版的,给控糖的老人选择。”
谢景渊走过来,接过反馈本,指尖在“红豆版”三个字上顿了顿:“可以,下次咱们准备红豆版(提前用100克红豆煮烂,加入豌豆泥中一起熬制,增加颗粒感和豆香)和低糖版(用100克赤藓糖醇替代老冰糖,琼脂用量不变,适合控糖人群);对了,苏晴刚才说,‘一城一味’京式篇会和北京‘锦芳小吃’联动推广,他们还想邀请我们去北京参加胡同美食节,顺便学习更地道的京式小吃做法,我还没来得及和你说。”
林晚星抬起头,眼底满是惊喜:“真的吗?那我们就能学到最正宗的京式小吃手艺了!”窗外的午后阳光渐渐柔和,晚风透过玻璃窗吹进来,带着店里残留的豌豆香与桂花香,让人想起老北京胡同里的夏日时光。
“星语花坊”的美食故事还在继续,下一次,他们要带着京式的清甜味道,继续在这座城市里,用美食温暖更多人的时光。而苏晴提到的“胡同美食节”邀请,或许会让这家小店,从“地方风味”走向“烟火传承”,让更多人尝到藏在豌豆黄里的京式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