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春开年酿新香
立春这天,京城的积雪渐渐消融,庭院里的桂树抽出嫩红的芽尖,几只燕子在廊下盘旋,忙着修补旧巢。林晚星在厨房翻晒去年的桂花干,竹匾里的花瓣泛着琥珀色的光,甜香混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在暖融融的室内弥漫。
“孩子们在挖地窖里的南瓜呢,说是要学你做南瓜酱。”靖王爷走进来,左臂抱着个陶罐,里面装着刚开封的新米,“今年的春米格外饱满,张婶说熬粥最是香甜,等下煮南瓜粥给孩子们当早膳。”他的动作自然流畅,左臂早已和常人无异,连筛桂花时扬起的弧度都带着熟稔的温柔。
林晚星笑着往米里加南瓜块:“还是让他们少碰地窖,昨日雨瓜差点踩着梯子摔下来,幸好被阿香扶住了。”她指着窗外,念暖正举着小铲子在桂树下挖坑,雨瓜蹲在旁边递南瓜籽,两个孩子的身影在晨光里晃动,像两株刚冒头的春苗,“他们非要种南瓜,说要长出‘能藏人的大南瓜’。”
街坊们来送立春的春饼,张婶裹着棉袍走进来,手里捧着个竹篮:“刚烙的春饼,卷着炒合菜吃最香。”她看着庭院里的孩子笑道,“这俩孩子随晚星,从小就爱琢磨吃食,将来定是好手艺。”
南瓜粥熬得软糯香甜,米香混着南瓜的清甜在舌尖散开。靖王爷舀起一勺吹凉,喂给凑过来的念暖,孩子的嘴角沾着金黄的粥汁,像抹了层蜜糖:“慢点吃,锅里还有很多,不够再盛。”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身上,将鬓角新添的银丝染成暖金色。
二、春分踏青春意暖
春分时节,京城被春色铺满,护城河两岸的柳树抽出新绿,桃花开得如云似霞。林晚星和靖王爷带着孩子们去郊外踏青,雨瓜骑着小竹马在前头奔跑,念暖坐在靖王爷的轮椅上,手里攥着串糖葫芦,糖衣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前面有卖风筝的!”念暖指着不远处的摊位,那里挂着各式各样的风筝,其中一只南瓜形状的风筝格外显眼,尾巴上还缀着桂花图案,“我要那个南瓜风筝!”
靖王爷笑着买下风筝,用左臂熟练地绑好线轴:“爹教你们放风筝,谁放得高,中午就给谁买桂花糕。”他握着念暖的小手调整风筝角度,春风拂过,南瓜风筝晃晃悠悠地升空,引得孩子们欢呼雀跃。
林晚星坐在草地上铺野餐布,竹篮里装着刚做的南瓜饼和桂花糕,还有张婶卤的鸡爪、阿香腌的咸菜。她看着靖王爷教孩子们放风筝的身影,忽然想起初遇时他清冷的眉眼,如今那双眼睛里盛着的暖意,比春日的阳光还要温柔。
“当年你说最喜欢江南的春天,”林晚星递过水壶,“如今觉得京城的春天如何?”
靖王爷接过水壶喝了口,目光落在她发间的银簪上,那支南瓜藤蔓银簪已陪了她许多年,边角被摩挲得愈发温润:“有你的地方,哪里都是好春天。”他指向远处的农田,“你看那片新翻的土地,今年要种些南瓜和桂花,让孩子们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
野餐时,孩子们围坐在布上分享糕点,雨瓜把最大的南瓜饼递给念暖,妹妹则把糖葫芦上的山楂喂给哥哥。阳光透过花枝洒下斑驳的光影,春风里混着花香与饼香,将春分的午后酿得暖融融的。
三、清明祭祖念旧恩
清明前夕,林晚星和靖王爷带着孩子们去给过世的长辈扫墓。雨瓜捧着束金黄的桂花,念暖抱着个小小的南瓜饼,那是她特意学着做的,边缘还沾着没揉匀的面粉。
“曾祖母最喜欢南瓜饼,”林晚星轻声教孩子们行礼,“当年她总说,过日子就像做南瓜饼,要慢慢揉,细细烤,才能甜到心里。”她将桂花摆在墓碑前,花瓣在微风中轻轻颤动,“她要是看到你们,定会很欢喜。”
靖王爷整理着墓前的杂草,动作轻柔得像对待珍宝:“曾祖父当年在边关打仗,总说最想念的就是家里的南瓜粥。后来他受伤回家,是曾祖母用南瓜和桂花给他调养身子,说‘再苦的日子,加点糖就甜了’。”他看向孩子们,“这些故事要记在心里,知道今天的安稳日子来之不易。”
回程的路上,雨瓜忽然问:“干爹,曾祖母的南瓜饼和娘亲做的一样甜吗?”
靖王爷笑着揉他的头发:“一样甜,因为里面都藏着心意。就像你给曾祖母带的桂花,念暖做的南瓜饼,都是最珍贵的心意。”
回到王府时,街坊们已在庭院里备好青团,碧绿的团子上印着南瓜形状的花纹。张婶端来一碗艾草茶:“喝口暖暖身子,刚从田里采的艾草,做青团最是清香。”阿香抱着小儿子走来,孩子手里抓着块南瓜饼干,正吃得津津有味。
暮色降临时,桂树下落满了金黄的花瓣,廊下的燕子在巢里呢喃。林晚星和靖王爷坐在庭院里,看着孩子们追逐嬉戏,灶房飘来新蒸的南瓜馒头香气。她靠在他肩头,轻声道:“你看这岁月,就像这循环的四季,有花开,有收获,有温暖的延续。”
靖王爷握紧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安稳而温暖:“是啊,最好的岁月,就是这样一代传一代,把暖意藏在烟火里,把牵挂种在时光里,岁岁年年,绵长不绝。”
春风穿过庭院,吹起林晚星的发丝,也吹落几片新发的桂叶,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远处传来街坊们的谈笑声,近处是孩子们的欢语,灶房的灯火亮着,像在静静守护着这寻常的温暖,等待着下一个花开的季节,下一段绵长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