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露辞行暖人心
白露时节,京城的桂花开得正盛,空气里浮动着甜香。王府门前停着三辆马车,车夫正将收拾好的行囊搬上车,其中一个竹篮格外显眼,里面装着叠好的南瓜饼模具和新磨的米粉。
“这桂花酱得用陶瓮装才不容易坏。”林晚星仔细将封口的红布系紧,发间的南瓜藤蔓银簪在晨光里闪着光,“张婶塞的这包花椒得单独放,别串了味。”
靖王爷推着轮椅过来,手里拿着件厚披风:“江南早晚凉,这件披风带着,车厢里还备了暖炉。”他看向站在一旁的阿香,雨瓜正趴在她肩头啃手指,“我们走后雨瓜要是闹人,就让管家去请李太医,千万别自己扛着。”
“知道啦,你们放心去吧。”阿香笑着摆手,将一个布包递过来,“这是我新做的南瓜形平安符,路上带着顺顺利利。”布包里还裹着几张孩子的满月照,小脸上肉嘟嘟的,嘴角带着笑意。
街坊们都来送行,张婶塞来一包新炒的南瓜子,货郎送来两串风干的桂花,连小柱子都捧着自己画的南瓜风筝:“祝干爹干妈像风筝一样飞得高高的!”
马车启动时,林晚星掀开窗帘挥手,看见街坊们站在桂树下目送,阿香抱着雨瓜朝他们挥手,阳光透过金黄的花瓣洒在他们身上,温暖得像幅画。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带着满车的桂香与牵挂,缓缓驶向远方。
二、秋分赏桂遇旧知
秋分这天,马车抵达江南。刚进苏州城,就闻到浓郁的桂花香,街道两旁的桂树缀满金黄的花朵,风吹过便落下一阵花雨。林晚星推开车窗,伸手接住飘落的花瓣,指尖沾满甜香。
“赵灵儿说在留园等我们。”靖王爷展开舆图,上面标着密密麻麻的红点,“这是她标记的桂花糕铺,说每家都有绝活,要陪我们一一尝遍。”
留园的桂花树下,赵灵儿穿着湖蓝色衣裙,正举着团扇扑蝴蝶,看见他们来,笑着迎上来:“可算等到你们了!我让人备了新酿的桂花酒,就等你们来开封呢。”她拉着林晚星的手细看,“比去年丰润了些,看来王府的日子过得很舒心。”
四人坐在水榭里,桌上摆着各色糕点:枣泥桂花糕、桂花糖藕、桂花酥饼,赵灵儿指着一盘翡翠色的糕点:“尝尝这个薄荷桂花糕,苏州特有的做法,比你们京城的多了份清爽。”
林晚星刚咬一口,就听见熟悉的笑声,转头看见个熟悉的身影——竟是当年在京城认识的糕点师傅,如今在这里开了家铺子。师傅笑着端来刚出炉的南瓜饼:“听说王妃要来,特意按您当年教的方子做的,加了江南的糯米粉,更软糯些。”
夕阳落在湖面,将水波染成金色,桂花香混着酒香在空气中弥漫,旧友相聚的笑语声里,藏着岁月的温情与惊喜。
三、霜降归程载暖归
霜降前夕,他们启程回京。马车里堆满了江南的特产:新采的龙井、苏州的丝绸、还有赵灵儿塞的桂花糕模具,最显眼的是个竹篮,里面装着精心保存的桂花,打算回去做新的桂花酱。
“你看这把竹筛,”靖王爷从包里取出个精致的竹器,筛眼细密均匀,“是在杭州的竹编铺买的,老板说专门为筛桂花做的,比我们常用的更顺手。”他的左臂比出发时有力多了,已经能稳稳握住竹筛。
林晚星翻开随行的画册,里面贴满了沿途的风景:苏州的园林桂花、杭州的西湖残荷、田间的金色稻浪,还有一张两人在桂树下的合影,她正踮脚为他别桂花,他的目光温柔得像春水。
“雨瓜该长牙了吧?”林晚星摩挲着孩子的满月照,“阿香说他最近总流口水,定是要长牙了,我买了些江南的软米糕,正好给他当辅食。”
马车行至黄河边时,恰逢日落,晚霞铺满天空,像打翻了的胭脂盒。靖王爷握住林晚星的手,轻声道:“这次江南之行,我最满意的不是风景,是你说‘回家’时眼里的光。”
林晚星望着他被夕阳染红的侧脸,笑着点头:“因为有牵挂的人在,所以归途才更暖啊。”
车窗外,北风卷着落叶掠过,车厢里却暖意融融。装满桂花的竹篮散发着甜香,画册里的风景还带着余温,归心似箭的期盼中,藏着对烟火人间的眷恋,对温暖家园的向往。再过几日,他们就能回到熟悉的庭院,闻着桂香,听着雨瓜的笑声,将这一路的温暖与收获,都融进余生的岁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