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荷塘边,就听见田桂花那极具穿透力的声音正在介绍:
“……这位老先生!您看这竹屋,干净敞亮!租半日二百文,整日三百!送一壶荷叶茶,还能划小船!要是只吃莲子,在咱们这儿随便吃!想摘荷花带走,得另外算钱,荷花十文,荷叶三文,莲蓬……”
赵老七一听,脑门上的汗都快下来了。
他赶紧小跑过去,脸上堆起自以为最得体的笑容,冲着石坚拱手行礼:
“石山长,贵客光临,有失远迎!小老儿是桃溪村里正赵老七,上回在桃源村的村宴小老二见过您……”
石坚捋须笑道:“谢里正,不必客气。老夫昨日听闻桃溪村的荷塘花开正好,今日携学子前来赏荷。”
“您能来,真是让我们这小荷塘蓬荜生辉!”他按照想好的说辞继续道:
“您是咱们荷塘开张迎来的第一批贵客,这是我们的福气!今日所有费用,一律给您打八折!聊表心意!”
石坚笑着摆摆手:“赵里正不必如此客气,规矩既然定了,按规矩来便是,无需特意优惠。”
他目光扫过那精致的竹屋和接天莲叶的荷塘,眼中闪过一丝猜疑:“不过这荷塘的经营方式倒是新颖,租屋、品茶、泛舟、采摘……层次分明。该不会……又是谢广福谢先生出的主意吧?”
赵老七被说中,嘿嘿笑着挠了挠头,带着点与有荣焉的得意:“石山长好眼力!广福贤侄是我们桃溪村村建理事会的会长,这些个新奇的收费、游玩的点子,都是他在理事会上提出来的,咱们就是照着做。”
石坚闻言,脸上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笑道:“怪不得,总觉得这风格莫名熟悉,透着股……嗯……章程分明的务实劲儿。”
他顿了顿,目光越过赵老七,望向村道方向,嘴角勾起一丝看好戏的弧度:
“好了,赵里正,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规矩我们都清楚了,你快去招待后面那批客人吧。喏,他们来了。”
他抬手指向远处,只见清川桥方向,白羽仙、严松龄、藏书海三位山长,正领着各自学院的学子,脚步匆匆,甚至带着点争先恐后的意味向荷塘赶来。
赵老七顺着方向一看,好家伙!
又是三大队人马!
看着那些人的穿着气度,就知道肯定也是非富即贵,说不定就是县城里其他学院的!
他连忙向石坚告罪:“那……石山长您先随意逛逛,若有任何需要,随时招呼我们的人!小老先失陪一下!”
说完,也顾不上什么仪态了,赶紧整理了一下衣襟,小跑着迎向那第二波、看起来阵仗更大的“贵客”去了。
赵老七脸上堆起比刚才更热情三分的笑容,心里却直打鼓——这三位看着气度不凡,身份地位怕是比石山长也差不了多少。
“各位先生、各位公子,欢迎来到我们桃溪村荷塘!小老是村里正赵老七。”
白羽仙最先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催促:“赵里正不必多礼,听闻此处荷塘景致殊异,不知可还有临水的竹屋可供小憩?”
他说话时,目光已经越过赵老七,飞快地扫过荷塘边那几座竹屋,见已有崇实学院的人影隐没在荷叶中,眉头微微蹙起。
严松龄也紧接着道:“正是,我等远道而来,欲借贵宝地让学子们领略田园野趣,还请行个方便。”他说话间脚步悄悄往前挪了半步。
藏书海哈哈一笑:“赵里正,咱们这些学子啊,就盼着能找个清静地方赏景,你看……”
赵老七心里乐开了花,面上却努力维持着镇定:“有有有!几位先生来得正好,如今还剩六座竹屋空着!这竹屋租用……”
他刚想把收费标准再说一遍,青松学院的一个年轻学子眼尖,指着离崇实学院最近、景致看似最好的一座空竹屋喊道:“山长,我们要那间!”
他这一喊,如同点燃了导火索。
白鹭学院的学子立刻不甘示弱:“严山长,那间似乎更靠近荷塘深处,景致定然更幽静!”
瀚文学院的学子也急了:“藏山长,我看那座视野开阔,能览尽满塘荷花!”
三位山长还没发话,身后的学子们已经互相用眼神较上了劲。
不知谁低声嘟囔了一句:“再不快点,好位置就没了……”
这话声音不大,却恰好能让几位山长听见。白羽仙立刻对赵老七道:“赵里正,靠东边那两座竹屋,我们白鹭学院要了,租半日!”
严松龄几乎同时开口,指向另外两座:“赵里正,临水延伸最远的那两座,青松学院租半日!”
藏书海“好好好,那咱们瀚文学院就要旁边那两座!也半日!”
“呃……各位先生……”赵老七被这争先恐后的架势弄得有点懵,刚想说话,却被更急切的声音打断。
“租金是多少?快说快说!”
“这是定金!快带我们过去!”
三位山长几乎是催着赵老七去安排,生怕自己看中的竹屋被另外两家抢了先。
赵老七手忙脚乱地收了钱,连忙让等在一旁的姑娘们引他们去各自的竹屋。
就这样,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八座竹屋全部名花有主。
看着瞬间被填满的竹屋和荷塘上开始出现的行舟,赵老七站在岸边,擦了擦额头的汗,心里又是狂喜又是懊恼——喜的是生意火爆,懊恼的是这竹屋……好像建少了啊!
他掰着手指头算,这才来了四家,要是再来些其他游客,岂不是没地方招待了?
回头一定得赶紧去找张秋笙,说啥也得再加盖几座!
四大学院的先生和学子们在如画一般的荷塘景色中品茶,闲聊,赋诗,泛舟,玩得十分尽兴。
偶尔有小舟在水道中相遇,不同学院的学子还会互相拱手致意,但眼神里都带着点比较的意味。
“王兄,好巧啊!”
“李兄也来泛舟?不知可有所得?”
“偶得拙句,正要回去请教先生。”
“巧了,我白鹭学院同窗刚作了一首《采莲曲》,正要请山长品评。”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荷香,也弥漫着一股无形的、文人之间特有的“哼哼”气息。
赵老七看着这热闹非凡又透着雅致的场面,心里乐开了花,他明白,桃溪村荷塘的名声,经过今天这四大学院“认证”,想不传开都难了!
他仿佛已经看到,更多的游客正在涌来的路上,而桃溪村的荷塘,必将成为云槐县一个新的风雅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