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九月初八,卯时三刻,小镇东路口。晨雾还没散尽,沾在道旁的茅草上凝成白霜,郭靖牵着一匹骏马立在路边——另一匹已留给了照料李莫愁伤势的张大夫,马背上架着一副双人马鞍,捆着简单的行囊,除了衣物和药包,还有他特意备好的软垫。李莫愁换了身烟霞色襦裙,外罩件素色披风,发间别着支银簪,站在晨光里,少了几分冷意,多了丝柔和。)
“李姑娘,路上风大,这马备了双人鞍,你我同乘一匹吧。”郭靖扶着马鞍,语气诚恳,目光却不时瞟向南方襄阳的方向,透着难掩的急切,“你伤势刚愈,独自骑马怕是吃力,同乘也能省些力气,我也好照应你,早些赶到襄阳。”他心思全在战事与寻妻上,只想着尽快赶路,全然没多想同乘的暧昧。
李莫愁闻言,眼尾悄悄亮了亮,指尖攥了攥披风系带,故作犹豫地低声道:“这……会不会太麻烦郭大侠了?”话虽这般说,耳尖却已泛红,垂眸避开他的目光,脚步却不自觉向马边挪了挪。
郭靖连忙摇头:“不麻烦,你小心些。”他扶着李莫愁的腰,帮她偏坐在马鞍前(注,李莫愁身着襦裙正常跨坐不合适,所以偏乘),自己才翻身上马,双手紧紧握住缰绳,目光一瞬不瞬地盯着前方官道,刻意与她保持着些许距离,只盼着马能再快些。
马蹄踏破晨雾,沿着官道向南疾驰。风从耳边呼啸而过,带着秋日的凉意,李莫愁坐在前面,乌黑的发丝被风吹得肆意飞舞,屡屡掠过郭靖的脸颊,带着一股淡淡的兰花香——那是她常用的发油香气,清冽又勾人。身为江湖中有名的美人,她身姿窈窕,隔着薄薄的衣料,郭靖能清晰感受到身前的柔软,鼻尖萦绕着发香与女子特有的气息,身侧种种皆是美人在怀的光景,他并非毫无所觉,只是心头被襄阳战事、百姓安危与寻找黄蓉的念头填满,纵有外界触动,心却始终无旁骛,只想着快些、再快些赶到襄阳。
“前面过了山口,就能看到汉江了,到时候咱们坐船走水路,能快些到襄阳。”郭靖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急切,目光依旧锁定前方,“路上若是累了,就跟我说,咱们稍歇片刻便继续赶路。”
“嗯,好。”李莫愁轻声应着,目光落在他握着缰绳的手上——那双手坚强粗厚,稳得很,只是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显然是急着赶路。她想起之前在小镇的日子,知道郭靖素来心系家国,此刻更是满心思襄阳之事,心里那点情愫,便借着这颠簸的旅途,悄悄藏在发香与风声里。
行至一段崎岖路段,马蹄踩在碎石上,颠簸得厉害。李莫愁身子微微一晃,没有去抓身旁的鞍桥,反而“下意识”地抬手,轻轻抓住了郭靖控缰绳的手臂——指尖刚触到他粗布衣衫下结实的臂膀,便微微收紧,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依赖。她自幼习武,平衡性极佳,便是在一根绳子上躺平睡觉也绝不会跌落,这般“不稳”,不过是借着颠簸,寻个亲近他的由头,只是不敢直接去抓他的手,怕太过直白惹他警惕。
郭靖只当她是颠簸不稳,手臂微微顿了顿,随即放缓了些许马速,语气关切却仍带着赶路的急切:“小心些,抓稳了,过了这段路咱们就快些走。”他丝毫没察觉这“不稳”背后的小心思,心思转瞬间又飘回了襄阳,琢磨着到了之后该先去城头查看战况,还是先打探黄蓉的消息。
日头渐渐升高,晨雾散去,阳光斜斜照在两人身上,把影子拉得很长,叠在颠簸的官道上。马蹄声“嗒嗒”响着,伴着偶尔掠过的鸟鸣,这乱世的旅途竟有了几分难得的平静。李莫愁靠在郭靖身前,感受着他因急切而略显急促的呼吸,指尖仍轻轻搭在他的臂上,心里暗暗想着:哪怕他此刻心不在此,能这样近近地靠着,听着他的心跳,也是好的。而郭靖始终目视前方,身前美人的发香与柔软,不过是赶路途中的一点“插曲”,他的心思,早已飞到了千里之外的襄阳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