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脉连通后的第一个秋分,雾林学堂前的空地被改造成了热闹的广场。青羽灵鸟衔来的云丝在广场上空织成穹顶,星陨族嵌在四周的矿石泛着微光,将草原的风、沙漠的沙、南海的潮、竹海的香都引了过来——这是孩子们提议举办的“共生盛会”,邀请全大陆的伙伴来分享各自的共生故事。
广场被分成了四大展区,每个角落都透着烟火气与匠心。农耕区里,李伯捧着稻穗与浮萍共生的标本,给围观者讲“稻田养鸭”的诀窍;扎西则展示着燕麦与三叶草的根系标本,根须缠绕间还挂着小小的灵晶屑。手艺区更热闹:张婶的沙棘染布被制成了带云纹的披风,刘叔的燕麦面包旁摆着竹海竹编食盒,老篾匠现场演示如何在竹篾里嵌双阵纹,引来阵阵惊叹。
水域区的展台上,周伯的渡船模型旁种着鲜活的水草,纤夫老李握着水草纤藤,唱起了新编的船工号子:“水草固沙哟,船行稳;织藤拉纤哟,脉相连!”生态区里,竹海村的护林员展示着红外相机里的松鼠,地心灵悄悄让展台旁的泉水冒出细泡,滋润着刚移栽的板蓝根幼苗。
可没过多久,意外接连发生:草原的燕麦饼在潮湿的空气里变软,沙漠的沙棘汁因气温太高开始发酸,竹海的竹编摆件沾了水汽,边缘微微发卷。“不同地方的东西,到了一起就‘水土不服’!”阿石急得直挠头,突然想起上海来的商队说过“跨地域手艺融合”的法子 ,拍着大腿说:“我们把各地的法子混在一起试试!”
孩子们立刻行动:月蛊族长老用润草液调和沙漠的干燥沙土,做成透气的“保干盒”,把燕麦饼放进去;星陨族在沙棘汁陶罐外嵌上降温矿石,保持清凉;阿芽则教老篾匠给竹编刷上南海珊瑚提炼的防腐液,“珊瑚能在海水里百年不腐,竹编刷了肯定不怕潮!”更惊喜的是,阿糯把菌菇孢子撒进了燕麦面团,烤出的面包带着淡淡的竹香,成了“农耕+手艺”的新美味。
盛会的高潮在黄昏降临。各地使者推着一辆辆小车来到广场中央,车上摆满了融合而成的新物件:草原草绳编的云丝灯笼、沙漠沙棘染的竹海竹帘、南海贝壳嵌的城镇木盒,每样东西都刻着“共生”二字。青羽灵鸟突然振翅,翅膀下的光芒落在物件上,将它们连成了一幅流动的“共生图谱”——图谱上,灵脉的光带像银线,串起了乡村的田、城镇的坊、渡口的船、竹海的林。
“这图谱能刻在学堂的墙上吗?”西域的古丽指着图谱里的沙棘林问道。林砚笑着点头,身后的众灵虚影同时亮起:云心灵洒下云露,让图谱的光更亮;森林灵的叶片轻晃,在图谱上添了新的树苗;地心灵则让泉水在图谱的水域部分流转起来,活了一般。
外地来的学者捧着纸笔,不停记录着孩子们的话:“共生不是照搬别人的法子,是把自己的土办法和别人的巧心思缠在一起,就像藤条和云丝编网。”一位来自远方城邦的使者更是激动:“我们城邦的土地盐碱化严重,你们的‘稻萍共生’说不定能救我们的庄稼!”
夜幕降临时,广场中央燃起了篝火。孩子们和各地伙伴围着篝火跳舞,手里拿着刚做好的融合文创:阿石举着草绳云灯,小果捧着竹编面包盒,扎西和古丽合唱着《共生谣》,歌声混着烤面包的麦香、染布的果香,飘向远方。青羽灵鸟落在篝火旁的共生钟上,翅膀与钟鸣共鸣,将盛会的热闹传到了灵脉的每一个角落。
盛会结束后,广场上的云丝穹顶没有散去,反而化作了一张巨大的“共生图谱”挂在学堂墙上。各地送来的种子被种进了新开辟的“万生田”,新的共生故事正从这里开始——就像灵脉的光带连接着天地,这场盛会也让“共生”从一个个分散的故事,变成了全大陆都在续写的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