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雨丝像扯碎的棉絮,密匝匝地落了一上午,把谷里的空气泡得发潮,连田埂上的草都挂着串水珠,一碰就往下滴。阿禾揣着把旧剪刀,手里攥着块粗布巾,深一脚浅一脚往银花田走——裤脚早就被泥水溅湿,贴在腿上凉丝丝的,可她顾不上擦,心里只惦记着刚冒的银花穗。
刚踏进田边,她的心就揪成了一团。原本该缀着细密花粉的银花穗,此刻被雨水打得蔫头耷脑,浅黄的花粉顺着穗子往下掉,落在泥水里,瞬间就被冲散;有的穗子更可怜,花瓣卷着边,连花粉都被冲得光秃秃的,用手指轻轻碰一下,穗子就晃了晃,像没力气的小孩。阿禾赶紧用布巾去擦花穗上的水,可雨还在下,擦完这边,那边又沾了水,布巾很快湿透,攥在手里沉甸甸的。
她蹲下身,扒开银花根边的土,更急了——土里积了层浅水上,根须泡在里面,泛着点暗褐,摸起来发黏,稍微用力一碰,就有泥水沾在指尖,连灵气都变得滞重,在根须周围绕了两圈,又沉进水里,像被泡软的棉线。老周背着共鸣仪走过来,探头往花穗和根部一扫,仪器屏幕瞬间跳成刺眼的红色,数值跟着闪:“花粉留存率才28%,坐果风险42%!再这么泡,根要烂,花穗也别想结果了!”
“林哥哥!花粉都被冲掉了,花穗要枯了!”阿禾的声音带着点发颤,又用布巾去擦花穗,可雨水顺着布巾缝往下渗,反而把更多花粉蹭掉了,“根又泡在水里,这可怎么办啊?”
远处传来油纸卷滚动的声响,林砚扛着一卷油纸快步走来——油纸泛着浅褐,是去年特意浸过桐油的,摸起来又韧又防水,卷边还沾着点干松针。他把油纸靠在田埂上,弯腰帮阿禾把湿透的布巾拧干:“别慌,油纸能挡雨护花粉;这些陶片是昨天敲的旧陶罐,边缘磨平了,不会戳着根,铺在根边能排水。”
苏晴提着个竹篮跟在后面,篮子边缘编着朵小竹花,是阿妹之前帮她编的,里面装着碎陶片,每块都敲得大小差不多,边缘光溜溜的:“去年清明就是靠这两样,花粉没掉多少,根也没涝,后来坐果率比哪年都高。”她说着,从篮里拿出一块陶片递给阿禾:“你看,不硌手,铺在根边刚好导水。”
阿禾眼睛一亮,立马拿起剪刀,把油纸裁成半尺见方的小块:“我来搭油纸!不让雨再打花穗!”她找了些细竹棍,弯成小拱的样子,插在花穗两边,然后把裁好的油纸搭在竹拱上,像给每串花穗撑了把小伞——雨打在油纸上“嗒嗒”响,花穗躲在里面,一点水都没沾着。裁到最后,油纸剩了个小角,她还特意给最矮的那串小穗子搭了个迷你伞,怕它被忽略。
苏晴则蹲在旁边,教小阿妹摆陶片:“阿妹,把陶片绕着根摆成圈,片与片之间留个小缝,让水顺着缝流走,别摆太密,免得闷着根。”小阿妹点点头,小手抓着陶片,歪着头把陶片摆得整整齐齐,摆完一块还会用手指推推,看稳不稳;几个小男孩也凑过来帮忙,有的递油纸,有的捡陶片,小脸上沾着泥,却笑得开心。
林砚则拿着小铲子,顺着陶片摆的圈挖浅沟——沟挖得刚好能没过陶片的边,他还特意把沟往田外的土渠引,边挖边说:“这样积水就能顺着陶片流进沟里,再排到渠里,根就不会泡着了。”他挖沟的时候,特意避开根须,动作轻得像怕惊到它们,偶尔碰到小石子,还会捡出来扔到田埂上。
没半个时辰,整片银花田的花穗都罩上了油纸,远远看去,像铺了层浅褐的小伞;根边摆满了碎陶片,浅沟绕着陶片转,积水顺着沟慢慢往田外流,土也渐渐变干。老周再把共鸣仪的探头对准花穗和根部,屏幕上的红色慢慢变成了浅绿色,数值也跟着变了:“花粉留存率升到75%!坐果风险降到15%!成了,花穗能好好授粉了!”他推了推老花镜,笑着指了指花穗:“你看,现在碰一下,花粉还沾在指尖呢。”
午后,雨终于停了,太阳从云层里探出头,照在油纸上,泛着层浅光。苏晴把剩下的碎陶片洗干净,放进铁锅里煮水——陶片煮过能去腥味,水熬得清亮后,滤掉陶片,加进磨好的米粉、切碎的银花穗和晒干的艾草粉,揉成浅绿色的面团,放进蒸笼里蒸。没一会儿,蒸笼里就飘出了艾草的清香和银花的甜,蒸好的陶片银花艾草糕泛着浅绿,咬一口,软乎乎的,还带着点银花穗的清甜。
孩子们捧着糕,坐在田边的石桌上吃,小阿妹吃得嘴角沾着绿粉,还不忘指着银花田说:“你看!花穗上的油纸像小伞!糕真好吃!”族老接过苏晴递来的糕,咬了一口,慢慢嚼着,笑着叹道:“以前清明啊,我总蹲在田边用布挡雨,手冻得通红,花粉还是被冲掉,晚上还得起来挖沟排水,哪有现在这么省心?现在油纸一搭,陶片一摆,啥都解决了,还能吃这么香的糕,日子真是越来越稳当了。”
夕阳落时,天边染成了淡粉,风里带着雨后的清新。阿禾拉着林砚的手,走到银花田边,轻轻掀开一块油纸——花穗上的花粉不再掉,浅黄的穗子挺了起来,透着点精神;根边的陶片缝里,最后一点积水也流进了沟里,土摸起来干爽了不少。“林哥哥,”她抬头看着林砚,眼里映着夕阳的光,“明年清明,我们还来铺油纸、摆陶片好不好?”
林砚摸了摸她的头,指尖轻轻蹭掉她脸颊上沾的一点艾草粉,笑着点头:“好啊,年年都一起护着花穗,等着它们结果。”
晚风拂过油纸,发出“沙沙”的轻响,花穗在油纸下轻轻晃,透着要坐果的劲;陶片缝里的土慢慢变干,根须悄悄吸着土里的养分,不再是之前发黏的暗褐。原来护住花粉、排走积水,从来都不是难事,不过一卷浸油的油纸、一袋磨平的陶片、一笼清香的艾草糕,一群人守着这片银花,把清明的雨涝,都酿成了穗壮待果的安稳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