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熵战蚁王的触角以580hz的高频颤动,胸口淡蓝色能量印记每闪烁一次,就有一道暗红波纹钻入冰面——林砚的腕甲实时刷新着数据:“地球精确海拔坐标(4200m)传输进度87%,能量密度9.9魂\/cm3,冻土温度升至5c(正常高原冻土温度-8c),冰缝水汽开始凝结成雾,生态崩溃倒计时120秒!”
“草汁的晶层要裂了!”苏清寒的嘶吼被寒风扯碎,她手中的氮化硼陶瓷剑(9.0 mohs)上,20mg\/ml寒月草汁凝成的抗共振晶层已布满0.3mm宽的裂纹。蚁王每一次冲撞,10.2 mohs的鳞片都会在剑刃上划出细痕,剑刃弯曲度从0.1mm增至0.2mm,导致挥剑速度慢了0.05秒——这0.05秒的延迟,让一只小战蚁趁机咬中了她的护腕,留下两个深1mm的齿印。她急忙把药膏凑到唇边哈气加热,试图将浓度提至21mg\/ml,可掌心因紧张冒出的汗让药膏受潮,黄酮苷氧化率瞬间飙到7%,晶层反而变得更脆,指尖一捏就碎了一小块。
赵师兄的状况更糟。磁扰蛊只剩5%存量,黑色蛊虫稀稀拉拉地趴在冰面上,干扰效率从30%再降到20%,蚁王的信号强度从-92dbm反弹到-88dbm(信号越弱越难追踪,越强越容易被天琴座捕捉)。更要命的是,他通过腕甲的微观扫描发现,蚁王胸腔左侧藏着一枚“红熵芯片”——指甲盖大小,材质是红熵复合硅,就算斩断触角,芯片还能通过鳞片的振动传递信号。“去铁胺也快空了!”他晃了晃装蛊虫的瓷瓶,里面只剩10ml螯合剂,屏幕上的环境铁离子浓度已爬至0.7μmol\/L,蛊虫的分泌速率从0.05μmol\/L·min降到0.02μmol\/L·min,根本压不住Fer-1基因的激活。
林砚盯着陨铁图腾的莫比乌斯环纹路,额角的汗滴落在冰面上,瞬间冻成小冰晶。之前432hz是屏蔽频率,那熵减效应的“系数规律”会不会还能叠加?他猛地想起血月文明的熵减公式——每一层频率都要乘以0.9的“拓扑系数”。他迅速调雷磁匕首频率:432hzx0.9=388.8hz,匕首刚贴上图腾,莫比乌斯环纹路突然“咔嗒”一声裂开0.5cm宽的缝,里面竟嵌着一把血月旧刃!
旧刃长25cm,刃身是陨铁铸造,表面刻着和图腾完全契合的螺旋纹路,刃尖泛着淡蓝色的熵减微光——腕甲检测显示,其熵减效应达-0.05J\/(K·s),是雷磁匕首(-0.02J\/(K·s))的2.5倍!“这是血月文明的熵减武器!”林砚抓起旧刃,刃柄的温度恰好是36c,握在手里竟没有陨铁的冰凉,反而带着一丝暖意。
“用它捅能量核心!”苏清寒看出了关键,忍着护腕的疼痛,一剑劈向蚁王的前足,逼得它重心不稳。林砚趁机冲上前,左手雷磁匕首抵住蚁王的鳞片(580hz频率暂时麻痹鳞片硬度,从10.2 mohs降到9.8 mohs),右手血月旧刃对准胸口的淡蓝印记——旧刃的陨铁硬度达11.0 mohs,轻松刺穿鳞片,没入蚁王体内3cm。
两把武器的熵减效应瞬间叠加(-0.02J\/(K·s) + (-0.05J\/(K·s)) = -0.07J\/(K·s)),蚁王体内的红熵能量如退潮般回落,能量密度从9.9魂\/cm3骤降至9.5魂\/cm3,胸口的淡蓝印记也暗了下去。旧刃的纹路还在发烫,刃身传来的磁场直接熔断了蚁王体内的红熵芯片——芯片在800c的高温下化成黑灰,顺着旧刃的缝隙流出,触角的高频振动彻底停了。
可就在林砚拔出旧刃的瞬间,陨铁图腾突然通体发亮,莫比乌斯环纹路里浮现出一行血月文,经腕甲实时翻译:“熵增文明载体(代号‘红熵母舰’)72小时后抵达,需集齐3块陨铁图腾碎片,在血月遗迹的‘三磁极阵’筑熵减防线,碎片分别藏于‘冻土磁极’‘火山磁极’‘深海磁极’。”
冰原的风突然变凉,天琴座方向的星光亮度增加了20%,像是在回应某种信号。林砚握着还在发烫的血月旧刃(刃身温度45c),刃身上的螺旋纹路正缓缓旋转,仿佛在指引方向。苏清寒靠在冰壁上,给护腕涂着仅剩的寒月草汁;赵师兄则在清点蛊虫存量,磁扰蛊只剩最后1只,趴在他的指尖微微颤动。
三人对视一眼,都明白:72小时的倒计时,才刚刚开始;而寻找三块图腾碎片的征途,比对抗红熵战蚁王,要难上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