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刚穿出霜脉的冰雾带,就被火脉宇宙的热浪裹住——舷窗玻璃烫得发颤,远处的火核节点像烧红的陨石,表面熔浆顺着裂缝往下淌,原本环绕节点的“焰能防护盾”只剩半透明的薄壳,随时会被高温熔断。火脉族族长浑身裹着耐火甲,甲片边缘已被烤得发焦:“炽焰休眠季乱了!火核温度比往年高五成,储火仓早满了,多余的焰能没处排,再这样节点会熔成岩浆球,整个宇宙的焰能循环都要炸!”
林砚把共生核心贴在监测屏上,屏幕立刻跳出火核的热成像图——红色高温区快覆盖整个节点,核心的“冷焰枢纽”却亮着微弱的蓝光:“不是熵乱,是火核没提前完成‘焰能收缩’,冷焰枢纽功率不够,扛不住骤升的温度!得‘控温+导焰’一起上!”
苏清寒早备好“控焰孢子”——孢子里混了火脉族提炼的“冷焰原液”,遇高温会释放冷焰因子,既能给节点降温,还能在表面形成“焰能锁流膜”,防止熔浆外溢。“刚测过,孢子能把节点温度压回安全线,锁流膜还能把多余焰能导去空的储火仓!”
德尔塔推着“火核降温仪”过来,设备顶端的喷头能喷“冷凝焰剂”:“先给冷焰枢纽充能,让它恢复控温力,再装‘熔浆导流槽’,把节点表面的熔浆引去备用储火仓——以后休眠季前,节点会自动启动冷焰枢纽预降温!”
分工围绕“火核稳温”展开:
1. 林砚带共生核心抵近节点,标记高温区和冷焰枢纽的薄弱点,实时传数据给队友;
2. 苏清寒操控浮游炮绕节点喷控焰孢子——孢子落处,烤红的节点瞬间蒙上一层淡蓝膜,熔浆流速慢了下来,温度计读数肉眼可见地下降;
3. 德尔塔团队给冷焰枢纽注入能量,再装导流槽,多余的熔浆顺着槽道流进备用储火仓,储火仓的能量读数慢慢涨起来;
4. 火脉守护者操控焰能,把节点周边的散焰聚成束,引向导流槽;水脉族(应援而来)释放“冷雾”,帮节点外围降温;风脉守护者吹散高温气团,给设备争取操作时间。
一个半时辰后,火核节点的温度终于降回安全值,熔浆不再外溢,备用储火仓也存满了焰能。火脉族族长捧着一颗泛着橙红微光的“火序晶”递给林砚:“这里面记了火脉百万年的炽焰季数据,能帮其他高温宇宙调节点参数!”
通讯器突然响了——水脉宇宙发来求助:“我们的‘汛期季’提前了,水核节点被洪水冲得松动,焰能不够没法加固!”
林砚翻开“共生手册”,在“周期控能”页添上火脉的控焰方案,把火序晶数据同步到全宇宙监测网。德尔塔调出航线图:“下一站水脉!正好带着火脉的焰能,帮他们加固水核节点!”
舰队驶离时,火脉族用焰能编织出“焰之花”,花瓣的温度慢慢降下来,变成柔和的橙光——炽焰里的危机,在协作中变成了休眠季的能量储备。林砚看着监测屏上水脉宇宙的汛情数据,更懂“共生恒序”:每个宇宙的难题,都是彼此帮忙的机会,顺着节奏搭把手,平衡就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