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缠缠绵绵下了三天,暖棚里挤得满满当当——李叔想教大家给灵麦疏苗,却连块展图纸的地方都没有;张婶刚整理好的疗愈方子,被挤过来的孩子碰掉在泥水里,字迹晕成一团;王伯拿着旧农耕册,想讲以前防虫害的法子,可大家站得东倒西歪,后排的人根本听不清:“没个正经聚的地方,好经验传不下去,以后遇到虫害、苗弱,还是得慌!”
苏清寒帮小竹把启蒙阁的课本归位,怀里的齿轮突然轻颤,青铜光往谷中央的高坡飘去,星核的白光紧随其后,在雨雾里拖出淡金光带——光带停在一座半塌的石阁前,阁门嵌着模糊的纹路,里面散落着朽坏的石桌,墙角堆着几本沾泥的旧册子。
“是旧聚贤阁!”王伯拄着拐杖赶过来,手里攥着块磨得发亮的石牌,“这阁以前是村民聚着传本事的地方!谁会种灵麦、谁懂疗愈、谁会修农具,都在这儿讲,还把法子记在册子上,后来地震震塌了石墙,石桌裂了,册子也埋在泥里,就没人聚了,我这石牌还是当年记经验用的!”
孩子们听说能听“本事课”,立刻从启蒙阁跑过来,手里抱着小竹凳:“我们帮着搬桌子!让爷爷们好好讲课!”
走近了才看清,阁内聚贤符文石嵌在正中央的石台里,裂着三道深缝,表面蒙着厚泥,刻着的“聚”字符文快被雨蚀没;石桌碎成几块,旧册子沾着泥和霉斑,字迹根本看不清;星核的白光扫过符文石,光带在石缝里亮了亮——石中藏着没散的“传技灵气”,能把经验投影出来。
“先清泥修阁,再醒符文!”苏清寒把齿轮贴在符文石上,青铜光顺着裂缝钻进去,泥层“簌簌”往下掉,露出青灰色的石面;阿水握着星核绕着石桌转,碎成块的石桌慢慢拼合,裂缝处凝出淡金光,连朽坏的石凳都立了起来,透着暖气。
“这些册子能救!”王伯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捡起旧册子,一页页揭开——里面记着防灵麦虫害的法子、灵泉引水的技巧,还有手绘的农具修补图,“以前李叔的爹就靠这册子,教全村人种出了双季灵麦!”小竹掏出蓝光石板,覆在聚贤符文石上,蓝光与青铜光缠在一起,石缝里的灵气涌出来,旧册子上的泥和霉斑瞬间散了,字迹变得清晰,图上的农具还能“动”——是符文石的动态投影功能。
村民们立刻动手:男人们扛来新石料,把塌了的石墙补好,还在阁内搭了圈石凳,中央摆上修好的石台当“讲台”;女人们用灵泉水擦净旧册子,把重要的经验抄在新竹片上,挂在石墙上;孩子们帮着搬石凳,把小竹凳摆到石凳旁,还把自己的启蒙课本拿来,想跟大人一起学。
傍晚时,聚贤阁彻底激活——聚贤符文石亮起淡金光,往石台上投出灵麦疏苗的动态图:李叔站在台前,指着投影讲:“苗距要留两指宽,太密会抢养分,发现黄叶要立刻拔,防止虫害扩散!”张婶也拿着疗愈方子,凑到投影旁:“上次小孙女受寒,我在药里加了点薄荷灵草,好得更快,大家记着!”村民们围在石台旁,有的记笔记,有的问问题,暖棚里的拥挤和混乱全没了。
苏清寒靠在石墙旁,指尖贴符文石,青铜光映出“聚”字符文——林砚曾在意识维度的聚贤阁画给她看,说“聚字是聚人心、传本事,好经验共享,遇到难坎大家一起扛,共生的日子才走得稳”;黑娜轻语:“聚不是凑热闹,是把每个人的本事变成大家的本事,这才是真的共生。”
夜色降临时,聚贤阁的淡金光与启蒙阁蓝光、储物阁绿光连在一起,像层暖罩裹着谷中央;阁内还亮着光,李叔在教年轻人修农具,张婶在跟女人们聊疗愈方,孩子们坐在小竹凳上,捧着竹片记经验。阿水在阁旁记录灵气波动,小竹帮着整理新抄的经验册,苏清寒攥着齿轮,看着阁内的热闹——山谷的共生守护,又多了层“聚贤传技、经验共享”的保障,把山谷的“本事”,稳稳传在每个人的手里与暖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