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圆之夜的雾散得猝不及防。
林砚是被晨露冻醒的,他靠在禁阁的石碑旁坐了一夜,石面的寒气透过衣料渗进骨头里,像还没散尽的蛊毒。天刚蒙蒙亮,淡青色的天光洒在谷里,把满地的青灰黏液照得像结了层薄冰——那是柳玄长老和尸傀化去后留下的痕迹,风一吹,竟带着点若有若无的腥气,黏在鼻腔里散不去。
他站起身,腿麻得发颤,扶着石碑缓了好一会儿才站稳。石碑上“寒月禁”三个字是他昨夜用剑刻的,刻痕里还嵌着点青灰,是从石棺上蹭下来的石屑。林砚伸手摸了摸,指尖触到冰凉的刻痕,突然想起柳玄长老教他握剑时的模样——长老总说“剑要握稳,心要沉”,可现在,他连握剑的手都在抖。
先去了柳玄长老的书房。门还虚掩着,是昨夜他和长老跑出来时没关紧的。屋里的油灯早就灭了,炉子里的炭也成了白灰。林砚走进去,第一眼就看见案上的药碗——是他昨天早上送的药,还剩小半碗,碗沿沾着点暗红的血,和长老嘴角的颜色一样。案下的木盒还开着,《寒月秘录》躺在里面,书页上的冰蓝血痕已经干透,像极了玉佩上的纹路。
他把秘录小心地叠好,放进怀里贴身的地方,又拿起案上的药罐——罐子里还剩点干草药,是长老用来治头晕的,可现在再也用不上了。林砚把药罐、药碗还有长老常穿的那件灰布袍叠在一起,放在书架最上层,和那三十七位弟子的灵位摆在一起。灵位最末是空的,他摸出随身携带的小刀,在木片上刻下“柳玄”两个字,轻轻放了上去。
然后是谷后的竹林。往日里这里总响着弟子练剑的“呼呼”声,现在只剩风吹竹叶的“沙沙”声,像在哭。林砚挖了个长条的土坑,从禁阁到厢房,一趟趟搬来散落的兵器——苏清寒的月白剑最显眼,剑鞘上还缠着半根月蚕丝穗,是去年她帮林砚编剑穗时剩下的,现在穗子上沾着点青灰,和她鬓边的叶子一个颜色;赵师兄的铁剑上还留着青绿色的黏液痕迹,剑刃上的缺口是当初和林砚比剑时崩的;还有阿水的小短剑,剑柄上缠着他自己编的红绳,绳子末端还挂着个小木哨,是林砚去年送他的生辰礼。
每放一把剑,林砚就立一块木牌,木牌是从长老书房的旧书架上拆的,他用小刀一笔一划刻名字,手被木刺扎破了好几处,血滴在木牌上,很快被风吹干,变成暗褐色。刻到“苏清寒”时,他停了很久,想起小时候苏清寒总把烤好的红薯塞给他,说“小砚要长壮点,才能练好剑”,鼻子一酸,眼泪掉在木牌上,砸出个小坑。
天快亮透时,林砚收拾好了行囊。行囊里只有几件换洗衣物、那本《寒月秘录》,还有柳玄长老留下的半袋干粮。他摸了摸脖子上的冰蓝玉佩,玉佩被体温焐得稍微暖了点,可一想起长老说的“月魂蛊余孽未除”,又觉得一股寒气从玉佩里渗出来,顺着喉咙往下沉。
谷口的石碑很旧,上面刻着“寒月谷”三个字,已经被风雨磨得模糊了。林砚拔出剑,剑尖在石碑上刻字,“寒月谷,无归人”,每一笔都用了力气,剑刃划过石头的“咯吱”声在空谷里格外清楚。刻到最后一个“人”字时,他的手指被剑刃划破了,血滴在刻痕里,很快凝成了暗红的点,像一颗凝固的泪。
风掠过石碑,吹得他的衣角猎猎作响。林砚回头望了一眼——寒月谷的雾又开始聚了,淡青色的,像一层薄纱,罩在禁阁和竹林上。谷里的竹林冒出了新的嫩芽,可那芽不是绿色的,是青灰色的,从芽尖到芽根,透着和月魂蛊一样的颜色,在晨光里泛着冷光。
他握紧玉佩,转身走进了山林。脚下的落叶“沙沙”响,像有人在跟着他,可他不敢回头——柳玄长老的话还在耳边:“小砚,别回头,找到余孽,别让寒月谷的悲剧再发生。”
没人看见,他走后半个时辰,禁阁后的泥土动了动。先是一点青绿色的光从土里透出来,接着一只指甲盖大的虫子钻了出来,虫身泛着荧光,和当初苏清寒手上的青虫一模一样。它晃了晃身子,似乎在辨别方向,然后朝着林砚离开的方向爬去,爬过的地方留下一道细小的青痕,像一条看不见的线,把寒月谷和山林连在了一起。
谷口的雾越来越浓,淡青色的雾里,隐约传来一声极轻的叹息,像苏清寒的,又像柳玄长老的,很快被风吹散,只剩下空荡荡的寒月谷,和满谷青灰色的新芽,在晨光里悄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