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1月中旬 ,太平江北岸,中国驻印军第一集团军前进指挥部。
太平江北岸的硝烟渐渐散去,但中国驻印军第一集团军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并未冷却,反而在胜利的激励下,迸发出更加灼热的战意。
指挥部内,气氛一如既往地紧张而高效,巨大的作战地图上,代表我军控制的蓝色箭头已稳稳覆盖了整个太平江北岸区域,兵锋直指南岸的八莫城。
然而,李锦的目光并未仅仅停留在近在咫尺的八莫。他的指挥棒向南移动,越过八莫城区,点在了伊洛瓦底江南岸一片起伏的丘陵地带——新龙卡巴(hsinlongkaba)。
“八莫已是瓮中之鳖,松山佑三现在做的,无非是困兽之斗。”李锦的声音冷静而清晰,带着一种战略家的深远考量,“但要彻底困死这只鳖,防止其破网而逃,或等待毫无希望的增援,我们必须控制这里——新龙卡巴。”
众将的目光聚焦在地图上。 “新龙卡巴,”李锦的指挥棒在上面画了一个圈,“位于八莫以南约二十公里,伊洛瓦底江东岸,地势较高,俯瞰周边水路和陆路通道。日军在此部署了一个加强大队的兵力,配属了炮兵和工兵,构筑了相当坚固的阵地。其目的很明确:一是作为八莫外围的最后支点,策应城内守军;二是控制南下通道,理论上可作为其援军北上的跳板,或城内日军溃逃的接应点。”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麾下爱将:“拔掉这颗钉子,八莫之敌将彻底成为孤军,我军亦可完全掌控八莫以南广大区域,彻底切断日军第56师团与缅甸中部的陆路联系。此战,关乎能否全歼八莫守敌,不容有失!”
“命令!”李锦的声音斩钉截铁。 “新一军孙立人部!”
“到!”孙立人起身,眼神锐利。
“以新38师113团为主攻,配属师属炮兵一营、工兵一连,集团军加强一个105mm榴弹炮连。由你亲自督导,南下渡过伊洛瓦底江(需在八莫上游或下游另寻渡点),攻克新龙卡巴!务必全歼守敌,占领并巩固该要点!”
“是!坚决拿下新龙卡巴!”孙立人领命。
“第七军楚南河部!”
“到!”
“你部继续加强对八莫城的围困和压力,进行试探性攻击,牵制日军主力,使其无法分兵南下增援新龙卡巴!”
“明白!”
“集团军炮兵司令部,周振邦将军!”
“到!”
“统筹火力,既要保障八莫方向的压制和威慑,又要优先满足新龙卡巴方向的火力需求!精确计算弹药投送量!”
“是,总司令!”
“特种作战司令部,王大山将军!”
“到!”
“立即派侦察小队渗透新龙卡巴周边,详细摸清敌军阵地部署、火力配系、雷场和障碍物设置情况!”
“已经派出了!”
“后勤部门,确保南下部队的弹药、粮秣供应!工程兵,保障渡江和开进道路畅通!”
“是!”相关将领齐声应诺。
进攻新龙卡巴,首要难题是渡江。八莫附近的江面显然处于日军炮火威胁之下,必须另寻渡点。
新38师师长李鸿与工兵、侦察部队详细研究地图和侦察报告后,选定在八莫上游约十五公里处一个河道较窄、水流相对平缓、且日军防御薄弱的地段秘密渡江。
行动在夜间进行。没有大规模的炮火准备,只有无声的渗透。 工兵部队率先行动,利用夜色掩护,悄悄将橡皮艇、冲锋舟和预制浮桥构件运抵江边。特战旅的侦察兵早已在对岸建立了隐蔽的警戒点。
“第一波,侦察连加强一个步兵排,渡江!”
113团团长低声下令。 数十条黑影悄无声息地滑入冰冷的江水中,奋力向对岸划去。对岸一片寂静,只有江水哗哗流淌的声音。
先头部队顺利登岸,与特战队员汇合,迅速控制了滩头,并向两侧派出警戒。
“报告,登陆场安全,未发现敌军。”
“好!工兵,立即架设轻型浮桥!后续部队,准备过江!”
工兵们迅速行动,在黑暗中紧张地作业。马达声被压到最低。不到两小时,一座可供人员和小型车辆通行的轻型浮桥已然架通。
113团主力以及配属的炮兵、工兵部队,开始井然有序地连夜渡江。整个过程隐蔽而迅速,日军对此毫无察觉。
天亮时,一支数千人的中国军队已经出现在伊洛瓦底江南岸,如同神兵天降,迅速向新龙卡巴方向隐蔽开进。
部队在南岸丛林和丘陵地带行军一天后,前锋抵近新龙卡巴外围。
正如情报所示,日军在此经营已久。外围村落、隘口、制高点上,明碉暗堡林立,铁丝网、堑壕、雷场层层密布。
战斗首先在外围警戒阵地打响。 日军一个前哨小队发现了中国军队的踪迹,仓促开火。 “砰!砰!”三八式步枪的枪声响起。
“暴露了!尖兵班,散开还击!机枪,压制!迫击炮,敲掉那个机枪巢!”带队的营长反应迅速。
中国军队立刻展开战斗队形。m1919A4重机枪发出沉闷的咆哮,瞬间将日军火力压了下去。60mm迫击炮发出清脆的发射声,炮弹划出弧线,准确落在日军的简易工事上。
小股日军的抵抗很快被粉碎。但这也惊动了新龙卡巴主阵地的日军。
真正的攻坚开始了。
日军主阵地设在一系列连绵的山丘上,核心是一个名为“橡树岭”的高地,上面部署了重机枪、步兵炮和迫击炮,射界开阔,控制着通往新龙卡巴村镇的唯一道路。
113团团长观察地形后,决定不正面强攻。
“一营正面佯攻,吸引火力!二营从左侧密林迂回,三营从右侧河沟渗透!炮兵,给我集中火力轰击橡树岭正面阵地!”
师属和加强的炮兵连迅速开火,105mm和75mm炮弹呼啸着砸向橡树岭,炸起团团烟尘和火光。日军阵地顿时被硝烟笼罩。
正面一营适时发起伴攻,吸引了日军大部分注意力。 与此同时,二营官兵钻入茂密的丛林,克服藤蔓沟壑,艰难地向日军侧翼迂回。三营则利用一条干涸的河床,隐蔽接敌。
“报告团长,二营已抵达攻击位置!”
“三营已到位!”
“好!总攻开始!”
刹那间,橡树岭日军的侧后方突然枪声大作,杀声震天!二营、三营的战士们如同猛虎下山,从两个意想不到的方向发起了致命一击。
日军顿时陷入混乱,侧翼火力薄弱,匆忙调整部署。
“杀啊!”正面的一营也趁势发起了真正的猛攻。
三面夹击之下,日军再也无法支撑。经过约两小时的激烈战斗,橡树岭高地被攻克。守军一个中队大部被歼。
拔掉了这个外围最大钉子,新龙卡巴村镇直接暴露在中国军队的兵锋之下。
新龙卡巴村镇内的战斗同样残酷。日军将每栋房屋都变成了堡垒,设置了大量的射击孔和诡雷。
113团的士兵们不得不再次进行艰苦的巷战和逐屋争夺。
“注意拐角!”
“手榴弹!清屋!”
“机枪封锁街道!火箭筒!轰开那面墙!”
进攻节奏再次慢了下来。日军狙击手和隐蔽的火力点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一辆伴随进攻的m3A1斯图亚特轻型坦克(通过浮桥运抵)被日军隐藏在废墟中的一式47mm反坦克炮击中履带,瘫痪在街心。
“这样打下去伤亡太大!”
团长眉头紧锁,“呼叫炮兵,进行精确打击!还有,让喷火兵上!”
后方的炮兵观察所精确引导炮火,对已探明的日军坚固据点进行了点名式清除。
更多的喷火兵被调上前线。沉重的火焰喷射器成了巷战利器。
“呼——!”一条条炽热的火龙钻入窗户、门洞和废墟缝隙,里面立刻传出凄厉的惨叫声和东西燃烧的爆裂声,日军的抵抗据点迅速被焚毁。
士兵们交替掩护,爆破筒、炸药包也被广泛用于摧毁顽固工事。战斗从中午持续到黄昏,镇内的枪声才逐渐稀疏下来。
大部分日军被压缩到村镇东部最后一个大型建筑群——原本的一座寺庙和几座相连的砖石仓库内。这里成了日军最后的巢穴。
日军依托高墙厚壁,做拼死抵抗,火力异常凶猛。
“团长,硬冲不行!请求重型炮火支援!”前线营长报告。
此时,集团军加强的那个105mm榴弹炮连发挥了关键作用。炮手们将火炮前推至直瞄距离。
“目标,日军据守的寺庙大门和围墙!高爆弹!放!”
“轰!轰!轰!” 几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寺庙厚重的砖石围墙被炸开几个巨大的豁口。
“步兵!冲进去!” 士兵们从豁口和炸开的侧墙一拥而入。最后一场残酷的室内近战展开。冲锋枪、手枪、刺刀、工兵铲甚至拳头都成了武器。
半小时后,寺庙内的枪声彻底停止。日军守备大队长以下百余人被击毙,少数伤兵被俘。
至此,新龙卡巴要点被全部攻克。
孙立人登上仍在冒烟的橡树岭高地,远眺北方。八莫城的方向,隐约传来隆隆炮声,那是第七军和友军在对八莫进行持续的压迫性攻击。而南方,广袤的丛林和原野已尽在掌握。
“报告军座、总司令,”他通过电台汇报,“新龙卡巴已在我军控制之下,守敌基本被全歼。我军正在肃清残敌,加固工事,建立向南防御正面。”
消息传回指挥部,李锦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神色。
“很好。命令113团,就地转入防御,警惕日军可能从南面来的反扑。同时,将缴获的日军物资,特别是粮食和弹药,登记造册,补充部队。”
他走到地图前,将代表新龙卡巴的标记插上蓝色旗帜。
“现在,八莫彻底成了一座孤城。松山佑三,我看你还能撑多久!”
新龙卡巴的攻克,如同一把铁锁,牢牢锁死了八莫日军的南逃之门,也彻底封闭了日军北上增援的通道。中国驻印军完成了对八莫的彻底合围,接下来的,将是对这座孤城的最后总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