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园之内,死寂无声。唯有识海中,《弈天筹》冰冷地重复着最终数据记录的余音,与那惊鸿一瞥的模糊轮廓带来的刺骨寒意交织在一起。
鹿笙缓缓直起身,指尖抹去唇边那丝碍眼的血迹,眼神已从最初的震动恢复为深潭般的沉静。神识受的那点震荡无关紧要,真正让她心绪翻涌的,是“幽蚀之痕”内展现出的、远超预期的诡谲与危险。
规则改写,针对性侵蚀,以及……那个漠然审视着“枢纽碎片”的黑暗轮廓。
“活的……”她低声自语,眸中幽光流转。这并非简单的遗迹守护机制,那轮廓散发出的意念,带着一种历经万古的死寂与一种近乎本能的、对闯入者的精准打击欲望。是寂灭一脉遗留的古老造物?还是某个被囚禁于此、与寂灭本源同化的存在?亦或是……那“幽蚀之痕”环境本身孕育出的诡异“灵”?
信息太少,无法断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获取“枢纽碎片”的难度,已从破解复杂机关,飙升到了与一个能操控局部规则、智慧未知的对手博弈的层面。
《弈天筹》的光辉持续闪烁着,正以最高优先级处理着二代灵傀传回的最后数据,尤其是那轮廓出现瞬间的规则扰动波形与环境能量流向的细微变化。
「分析报告:目标意志体(暂命名‘幽痕主宰’)具备以下初步特征:
1. 高度融入环境:其出现与攻击未引发大规模能量异动,仿佛本就是‘幽蚀之痕’规则的一部分。
2. 洞察力极强:能瞬间解析灵傀防御弱点,并驱动环境进行针对性侵蚀。
3. 行为模式:表现出明确的领地意识与排外性,对‘枢纽碎片’(光茧)表现出高度关注(守护或监视)。
4. 威胁等级:极度危险(规则层面)。」
“幽痕主宰”……鹿笙在心中默念这个临时代号。面对这样的对手,强攻是取死之道,巧取也变得希望渺茫——在对方能随时改写规则、洞察弱点的情况下,任何取巧的行为都可能弄巧成拙。
她踱步至石碑残角前,指尖拂过那些冰冷的刻痕。或许,答案依旧藏在这些古老的符文之中?那“幽痕主宰”若真是寂灭一脉相关存在,其行为逻辑、力量根源,或许都能从这些本源符文里找到线索。
又或者……关键仍在寂灭令?
她取出那枚漆黑的令牌,握在掌心。令牌传来温润的凉意,与周遭源点道韵和谐共鸣,但对那遥远的“幽蚀之痕”及所谓的“幽痕主宰”,却并无特殊反应。
“是因为距离太远?还是……权限依旧不够?”鹿笙沉吟。寂灭令是钥匙,但显然,并非所有“锁”都能轻易打开。或许需要更深层次的炼化,或许需要满足特定条件,才能获得更高的“权限”,从而对那“幽痕主宰”产生威慑或沟通的可能。
《弈天筹》接收到她的思绪,开始推演新的可能性:
「新策略推演:基于‘幽痕主宰’可能具备规则意识及与寂灭本源深度绑定特性。
· 方案A(权限压制):尝试深度炼化寂灭令,或通过解析更高级别石碑符文,提升自身‘权限位阶’,以期对‘幽痕主宰’形成本源层面的压制或沟通。
· 方案b(规则利用):不再试图对抗或规避‘幽蚀之痕’的规则,转而尝试理解、甚至有限度地‘借用’其规则。例如,模拟其侵蚀特性,或寻找其规则运行中的‘惯性’与‘漏洞’。
· 方案c(间接介入):放弃直接获取‘枢纽碎片’,转而寻找其他可能影响‘幽痕主宰’或‘幽蚀之痕’环境的外部因素。例如,探寻星图上其他节点,寻找与之相生相克的存在,或收集更多关于寂灭一脉古老盟约、禁忌的信息。」
三个方向,各有利弊,且都非短期内可以达成。
鹿笙闭上双眼,将纷杂的念头压下。急躁解决不了问题。越是面对复杂的局面,越需要冷静和耐心。
她重新盘膝坐下,并未立刻开始深度炼化寂灭令或强行解析更高深符文。而是首先运转功法,平复神识的细微震荡,将金丹九转的修为调整至最圆融的状态。
然后,她开始以“寂灭灵觉”细细回溯、品味二代灵傀被攻击前、攻击时、以及那轮廓出现瞬间的每一个细节。那规则改变的瞬间波动,那无形之手的凝聚方式,那轮廓意念中除漠然审视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情绪残留……
同时,《弈天筹》也在后台持续运行,以那轮廓出现时的规则扰动为样本,逆向推演其可能的力量构成与行为逻辑模型。
她就像最顶尖的危机公关,在项目遭遇重大挫折后,不是慌乱地寻找替代方案,而是首先冷静地复盘整个事件,不放过任何一丝细节,力求从失败中榨取最大的价值,真正理解对手。
时间在深度复盘与推演中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鹿笙缓缓睁开眼,眸中闪过一丝明悟。
“规则……并非无懈可击。”她低声自语。通过反复回溯,她隐约捕捉到,在“幽痕主宰”驱动规则发动针对性侵蚀的刹那,其自身与整个“幽蚀之痕”环境的连接,会出现一个极其短暂、极其细微的“强化”节点。就像一个人全力挥拳时,身体会有一个瞬间的僵硬。
这个节点转瞬即逝,且隐蔽至极,若非她拥有“寂灭灵觉”并对寂灭法则有了更深理解,绝难察觉。
这或许……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破绽?
一个极其大胆,甚至堪称疯狂的念头,开始在她心中萌芽。
影踪初显危机临,弈局生变需谋新。深研规则觅隙间,静待时机落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