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 dSRA深空文明研究所(顶级实验室);“天穹堡”战略指挥中心;舰长周孜婷办公室;“远行者号”模拟战术简报室。
**时间:** 返航地球后第2个月(标准时)。
**人物:** 周孜婷, 军洛, 鸿宇, 赵娜, 赵航, 林露, **新增:刘颖(女,首席生物化学分析师)**, 李振邦将军, 安德烈·伊万诺夫。
dSRA深空文明研究所,代号“溯源”的最高级别实验室内,空气仿佛都带着量子涨落的嗡鸣。鸿宇像一头困在数据牢笼里的兴奋野兽,在巨大的全息星图、复杂的分子结构模型和那块被无数力场束缚的暗银碎片之间来回踱步,眼睛里布满血丝,却燃烧着骇人的光芒。
“不对!还是不对!” 他猛地停下,对着赵娜刚刚更新的能量衰减模型低吼,“谐振反馈的稳定性远超预期!娜娜,你用的标准硅基材料老化模型根本不适用!这东西…这东西的分子键在微观层面会**自适应性重组**!它在抵抗熵增!它在…**自我修复**?!”
赵娜没有反驳,她的目光死死盯着一组刚刚从碎片表层纳米级扫描中提取的数据流。那并非纯粹的能量或物质结构数据,而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有机-无机界面动态交换图谱**!她的指尖在控制台上快速敲击,将图谱与她建立的生物电信号-能量烙印耦合模型进行实时叠加。
“鸿宇…你的直觉可能是对的。” 赵娜的声音带着一丝罕见的干涩,她调出叠加结果。全息屏上,原本冰冷的合金分子结构和跃动的能量流之间,出现了一层**淡绿色的、如同神经网络般的动态薄膜**!这层薄膜完美地嵌入在合金的晶格间隙中,随着外部注入的同频能量(模拟星图密钥)而微微“呼吸”,调节着能量流的通过效率和碎片的物理结构稳定性!
“看这里!” 赵娜放大了薄膜与合金结合处的一个关键节点,“这种嵌入的有机基质…它在主动催化合金的自组织过程!不是简单的修复,是…**引导性进化**!以适应外部能量环境的变化!这碎片…不是死物!它残留着一部分…**原始造物的生物性本能**!”
鸿宇倒吸一口凉气,扑到屏幕前,几乎要把脸贴上去:“生物性本能?!天啊…娜娜!这层‘膜’…这结构…这根本不是单纯的‘飞船装甲’或者‘能量采集器’材料!这是…**那艘外星巨舰本身的‘皮肤’!或者说…构成它船体的‘活体组织’的一部分!** 我们带回来的,不是一块扳手或螺丝,是那艘星舰的…一块‘骨头’!带着它生前的记忆和本能反应!**”
这个结论如同惊雷,在实验室内炸响!深渊巨口那艘横跨星海、留下星图、技术如同神迹的超级星舰,其构成材料本身,就融合了如此匪夷所思的生物科技!它是飞船,还是某种…活着的星海巨兽?
“快!星图!加载星图能量背景!” 鸿宇声音嘶哑,带着一种朝圣般的狂热。赵娜立刻将最新的碎片生物-无机耦合数据导入全息星图的能量模型中。
奇妙的变化发生了。星图上原本只是被标记出的、因能量涟漪而共鸣的几个节点,在注入了这种独特的生物-无机耦合频率后,其显示方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节点周围浮现出极其细微的、如同**星尘凝聚般的旋涡状光晕**,光晕的密度和旋转方向隐隐与节点所处的古老恒星类型(红巨星、白矮星遗迹等)相关联。更关键的是,连接这些节点的能量“细丝”,在靠近银河系边缘一个极其黯淡、几乎被标记为“背景噪声”的区域时,不再是无序弥散,而是**清晰地指向了一个共同的、位于古老矮星系m54核心区域的坐标**!
“m54?” 赵娜迅速调出天文数据库,“球状星团,极其古老,恒星金属丰度极低,被认为是银河系早期吸积的遗迹…那里几乎不可能存在复杂生命,更别说发展出高等文明!”
“所以它才被标记为‘背景噪声’!” 鸿宇激动得手舞足蹈,眼中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但星图不会无缘无故指向那里!结合碎片显示的这种…这种将生命与星辰熔铸一炉的‘活体星舰’科技…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想!”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吐出宇宙的奥秘:
“全息星图指向的,可能不是外星文明现在的家园!而是它们文明的…‘摇篮’!是它们种族在宇宙尺度下的‘起源之地’!m54那个坐标,很可能隐藏着它们如何从简单的星际尘埃或能量中,演化出这种将生物特性与物质科技完美融合的终极形态的关键秘密!** 全息星图,不仅仅是一张能量网络图,更可能是一张…描绘着它们生命与科技共同进化史诗的‘起源星图’!等于是孜婷爷爷获得的这个全息星图,是外星文明一直在寻找的生命起源位置,也就是它们的祖先。”
这个猜想过于宏大,过于震撼。实验室陷入一片沉寂,只有量子核心运行的嗡鸣。
---
与此同时,“天穹堡”战略指挥中心。
李振邦将军将一份调令递给站在面前的安德烈·伊万诺夫,后者依旧站得笔挺,但眼中有一丝复杂的情绪。
“安德烈,总部需要你的经验。‘深空防御倡议’(deep Space defense Initiative)需要一位熟悉前线、经历过真正深空威胁的指挥官来统筹。你的EU.F背景在协调资源上也有优势。这是晋升,也是重任。”
安德烈沉默片刻,抬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服从命令,将军。能为人类深空防线效力,是我的荣幸。” 他顿了顿,“‘远行者号’…是一艘好船,有一群…了不起的船员。” 他没有再多说,转身离开,背影依旧硬朗,但“副舰长”的头衔,已悄然卸下。
---
舰长办公室内,周孜婷接到了两份通知。
第一份是安德烈的正式调离文件。
第二份,则是一份加密等级极高的研究员档案和一封来自“溯源”实验室的初步发现摘要(隐去了最核心的生物性本能和起源星图猜想)。档案照片上是一位目光沉静、气质干练的亚裔女性——**刘颖,dSRA首席生物化学分析师,专攻极端环境生命形态与有机-无机物质界面**。
李振邦将军的附言简短有力:“刘颖博士将接替安德烈中校的部分科研协调职责,并作为生物化学首席顾问加入‘远行者号’。鸿宇和赵娜的发现需要她的视角。最高权限已授予,详情面谈。”
周孜婷看着刘颖的档案,又看了看窗外繁忙的船坞中正在进行新一轮升级维护的“远行者号”。副舰长的位置空缺了,但新的力量即将注入。鸿宇的发现摘要虽然语焉不详,但字里行间透出的震撼感让她明白,下一次航行,将比“幻日摇篮”更加深邃,目标直指生命与星辰的起源之谜。
---
“远行者号”模拟战术简报室。
军洛正在主持一场针对“活体材料”潜在威胁的战术推演。全息屏上模拟着各种场景:碎片突然活性化攻击、释放未知病原体、与星图结合引发不可控能量共振…
“所有接触碎片的人员,必须穿戴最高等级生化防护,并在独立负压实验室操作。”
“舰内需增设针对未知有机活性物质的快速隔离与灭活系统。”
“对星图的操作,尤其是能量激发,必须建立多重物理与数字隔离…”
他的声音冷硬如铁,条理清晰。赵航和林露也在座,神情严肃。他们都知道,下一次带回来的,可能不仅仅是“骨头”,而是真正活着的、来自宇宙起源之地的“星尘遗骨”。
实验室里,鸿宇还在对着星图m54的坐标和碎片上那层淡绿色的“生命膜”痴迷地喃喃自语。赵娜则已经开始着手起草一份需要刘颖博士协助的、关于那层生物基质详细成分分析和潜在仿生应用可能性的清单。
船坞中,工程师们正根据军洛提出的新安全要求,为“远行者号”加装更强大的生化隔离模块。
周孜婷站在观景窗前,手中是刘颖的档案。她仿佛看到,由冰冷的星图、跳动的生物电、古老的星尘和一块蕴藏生命本能的“遗骨”交织而成的、通往生命起源奥秘的航线,正在脚下缓缓展开。
“远行者号”的引擎,开始发出低沉的预热嗡鸣。目标:星辰的摇篮,生命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