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露露裹紧了蓝布褂子的领口,骑着自行车碾过枯黄的狗尾草,发出细碎的 “咔嚓” 声。
家属院往北走六里地就是红星公社,中间隔着一大片荒得长不出庄稼的沙土地,风一刮能看见地表下的鹅卵石。
宁露露这几天都在寻摸适合扣大棚种菜的空地。
“宁同志,您又去看空地啊?” 传达室的老张头探出头,手里还攥着半截没卷完的烟卷,“这地碱得很,往年种过玉米,长到膝盖高就蔫了,白费劲。”
宁露露停下脚步,回头冲老张笑了笑:“张师傅,碱地也能改良,咱们扣上大棚,保准冬天能种出菜来。”
“呵呵呵,那感情好 。”老张笑呵呵的点头。
宁露露没再多说,骑着自行车来到那片盐碱地,弯腰捡起块土疙瘩,在手里搓碎了看,土是灰褐色的,搓开后能看见细小的盐霜,是典型的盐碱地。
虽然家属院扣了大棚,但还是不够分,食堂的蔬菜供应越来越紧张,再过两个月入冬,战士们就只能顿顿吃腌萝卜,土豆子了。
如果能够动员周边公社都扣大棚种蔬菜...
往公社去的路上碰见了放羊的老周头,一群山羊在沙地里啃着零星的芨芨草。
老周头看见宁露露,远远地喊:“宁干事,您这是往公社去?别是又来劝俺们种那啥大棚吧?”
宁露露走到近前,帮老周头把跑远的小羊往回赶了赶:“周叔,这大棚真能种出菜来。”
“您看咱们这地方,一到冬天就没新鲜菜吃,孩子们都缺维生素。要是种成了,咱们不光能自己吃,还能给军区的战士们送些去,换些稀罕物件。”
老周头往地上啐了口唾沫,手里的羊鞭往沙地上抽了一下:“说得轻巧!俺们公社哪有那钱?再说了,就算搭起来了,万一不出菜,那不白扔钱吗?”
“俺们庄稼人,可经不起这折腾。”
宁露露知道老周头的顾虑,这几年公社的收成不好,大家手里都紧,谁也不愿意冒险。
她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纸,是她画的大棚结构图:“周叔,这大棚不用花太多钱。架子能用咱们这儿的红柳枝和竹竿,塑料布我已经跟军区后勤处申请了,他们能支援一部分。而且我免费教大家种,要是真种不出菜,损失算我的。”
老周头接过图纸,眯着眼睛看了半天,手指在图纸上戳了戳:“这玩意儿真能行?俺活了五十多年,还没见过在冬天种出菜的。”
“咋不行?” 宁露露指着远处的山坡,“咱们这地方虽然冷,但光照足。只要把大棚搭严实了,白天能聚热,晚上盖上草帘保温,温度就能上去。”
“我已经试验过,冬天种出来的菜跟春夏种的没啥两样。”
正说着,公社书记王国庆骑着自行车过来了,车后座上绑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刚从县城买回来的菜籽。
看见宁露露,他赶紧下了车,车把一歪差点摔了:“宁干事,您可算来了!我正想找您呢,这菜籽我买回来了,就是不知道能不能种。”
宁露露接过布袋子,打开看了看,里面有黄瓜、番茄、青椒等种子:“王书记,这些种子都能种。咱们先选一块地,先搭两个示范棚。”
王国庆搓了搓手,脸上带着为难的神色:“可社员们还是不放心啊。”
“刚才我在大队部开会,社员们还说,这大棚就是瞎折腾,不如把地留着种冬麦。”
“我去跟大家说。” 宁露露把布袋子递还给王国庆,“咱们现在就去大队部,把社员们都叫来,我给大家详细讲讲。”
大队部的院子里很快聚了几十号人,都是公社里的老庄稼人,一个个抱着胳膊,脸上带着怀疑的神色。
宁露露站在台阶上,手里拿着大棚结构图,大声说:“乡亲们,今天我来,是想跟大家说个种蔬菜的好法子 —— 扣大棚。”
“咱们这地方冬天冷,种不了菜,但只要搭起这大棚,冬天也能种黄瓜、番茄,让大家能吃上新鲜菜。”
话音刚落,人群里就炸开了锅。
有小媳妇媳妇抱着孩子,大声说:“宁干事,您别逗俺们了!冬天种黄瓜?那不得冻坏了?俺们家去年种的白菜,一场霜就全蔫了,更别说黄瓜了。”
“就是啊!” 一青年嗓门大得很,“咱们这大西北,风这么大,就你这什么,什么大棚能扛住吗?万一刮坏了,那不白忙活了?”
宁露露等大家安静下来,才接着说:“乡亲们,我知道大家有顾虑。但我可以保证,这大棚能扛住咱们这儿的风。”
“架子我们会搭得特别结实,塑料布也会用最厚的。而且我免费教大家种,从搭棚到育苗、浇水、施肥,我一步一步教。最重要的是,不管大家种出多少蔬菜,军区都能收,按市场价收,绝不压价。”
“军区真能收?” 人群里有人小声问。
“当然能!” 宁露露肯定地说,“我爱人就是36团的团长。”
“这事儿我已经跟后勤部处长说好了,只要大家种出菜来,不管多少,军区都要。”
“大家完全不用担心菜卖不出去烂在地里。”
老周头在人群里嘀咕:“就算军区收,那也得能种出来啊?要是种不出来,那不还是白搭?”
宁露露听见了,看向老周头:“周叔,我知道您不信。”
“这样吧,咱们先搭两个示范棚,我亲自种,要是能种出菜来,大家再跟着种,要是种不出来,我赔大家的损失,你们看这样行不行?”
老周头看了看周围的人,又看了看宁露露,半天没说话。
王国庆在一旁说:“社员们,既然宁干事都这么说了,咱们就试试呗。就算不成,也损失不了啥。要是成了,咱们冬天就能吃上新鲜菜了,孩子们也能多吃点新鲜花样,用不着总啃土豆子了。”
人群里开始有人动摇了,之前那个小媳妇说:“要是真能种出来,那倒是好。俺家丫头总喊着要吃黄瓜,去年冬天只能给她买腌黄瓜,孩子都不爱吃。”
“我也想试试。” 一个大娘站了出来,“俺娘家是河省的,听说他们那儿也有种大棚的,确实能种出菜来。”
“宁干事要是愿意教,俺就跟着学。”
见有人愿意试,其他人也纷纷点头。
王国庆高兴得拍了拍手:“好!既然大家都愿意试,咱们明天就开始搭棚。”
“宁干事,您看咱们选哪块地好?”
宁露露看了眼地图,指着公社后面的一块地:“就那块地吧,离水源近,而且地势平坦,适合搭棚。咱们今天先把地翻了,明天就搭架子。”
第二天一早,社员们就拿着铁锹、锄头来到了地里。
宁露露带着大家先翻地,把地里的石头捡出去,然后撒上腐熟的羊粪改良土壤。
老周头扛着红柳枝过来,嘴里还念叨着:“俺可先说好了,要是种不出来,俺可找你算账。”
宁露露笑着说:“周叔,您老放心,要是种不出来,我给您赔十斤黄瓜。”
搭架子的时候,大家又犯了难,红柳枝不够直,搭起来总歪。
宁露露就教大家用绳子把红柳枝绑结实,再用竹竿加固。
军区后勤处送的塑料布也到了,几个人踩着梯子,小心翼翼地把塑料布蒙在架子上固定好。
塑料布蒙好后,宁露露又教大家做草帘,晚上盖在大棚上保温。
老张家的儿子力气大,扛着草帘往大棚上盖,嘴里说:“宁干事,您这法子要是真能行,俺明年让俺对象那边公社也跟着一起种。”
宁露露帮着把草帘系好:“肯定能行。等过几天咱们育苗,育好苗再移栽到大棚里。到时候大家可得好好浇水、施肥,不能偷懒。”
“哈哈哈哈,那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