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的第三天傍晚,紧绷了太久的弦终于彻底松开,两家人加上一众朋友,在方圆家热闹地聚在了一起。
屋里屋外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喧闹。餐桌上堆满了外卖盒和自家做的拿手菜,香气四溢。
童文洁和宋倩终于不再谈论任何关于分数、考题、志愿的话题,而是笑着忙进忙出,不断端上水果和饮料。
方圆和乔卫东则早早地开了几瓶啤酒,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互相吹捧着对方孩子的优秀,仿佛忘了考前那几天的焦头烂额。
主角自然是几个孩子。
季杨杨来得晚了些,眉宇间的阴郁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属于这个年纪的张扬和轻松。他捶了一下方一凡的肩膀:“怎么样,方大爷,考完是不是感觉人生都轻盈了?”
方一凡正盘腿坐在沙发上,手舞足蹈地跟林磊儿比划着考试时的某道奇葩题目,闻言立刻跳起来:“那必须的!我现在感觉能原地起飞!杨杨你快来听听这道题,我差点就掉坑里了!”
林磊儿推了推眼镜,认真地补充:“表哥,那道题其实考察的是知识点迁移,陷阱确实很隐蔽,但根据我的推算,你的解法有百分之六十七点三的可能性是正确的...”
黄芷陶在一旁 “噗嗤” 笑出声:“得了吧磊儿,考完了就别推算了!我现在一个字都不想再想了!”她夸张地捂住耳朵,然后又兴奋地拿出手机,“来来来,我们拍照!必须纪念一下这历史性的解放!”
而今天的另一个焦点——乔英子,就坐在沙发最中间的位置。
她依旧坐着轮椅,但气色明显红润了许多,那双眼睛里的平静不再是脆弱的紧绷,而是一种真正放松后的柔和。她身上盖着一条薄薄的毯子,膝盖上,那个红色的“凡”字锦囊依然安静地躺着。
她看着朋友们打闹,嘴角始终噙着一抹浅浅的、真切的笑意。
方一凡虽然咋咋呼呼,但眼神总时不时地飘向英子。看到她的笑容,他闹腾得更起劲了,像是要把过去几个月欠她的快乐,一次性表演给她看。
“同志们!静一静!”
方一凡突然跳到客厅中央,拿起一个饮料瓶当话筒,清了清嗓子,“在这个普天同庆、万民欢腾的日子里,我,方一凡,有幸代表我们冲锋陷阵、凯旋归来的勇士们,讲两句!”
大家都笑着起哄。
“首先!”他表情夸张,“我们要感谢cctV,感谢mtV......哦不对,感谢爸!感谢妈!感谢叔叔阿姨们的后勤保障!没有你们每天的营养早餐和深夜宵夜,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呃,完整地走出考场!”他朝着大人们的方向夸张地鞠躬,引得方圆和乔卫东笑骂着扔过来一颗花生米。
“其次!”他语气忽然认真了些,目光扫过季杨杨、磊儿、陶子,最后落在英子身上,“最最重要的,是要感谢我们自己!感谢我们...嗯,没放弃!尤其是......”他顿了顿,没有直接说下去,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
季杨杨接话:“尤其是,我们都撑到了最后。干了!”他举起可乐罐。
“干了干了!”大家都举起杯子,七嘴八舌地喊着,
“解放万岁!”
“青春万岁!”
方一凡走到英子面前,蹲下来,用自己的可乐罐轻轻碰了碰她手里的杯子,发出清脆的响声。他看着她的眼睛,声音不高,却足够清晰:“辛苦了,侦察兵同志。任务圆满结束,欢迎归队。”
乔英子看着他,眼里的光微微闪动,她用力地点了下头,然后缓慢的颤抖的拿起手里的杯子低头喝了一口水,再抬起头时,笑容变得更大了些。
这一刻,不需要更多语言。所有的恐惧、压力、挣扎和陪伴,都在这一碰杯和一笑之中融化开来。
晚饭后,大人们在客厅聊天,孩子们挤到了阳台。夏夜的风带着凉爽的气息吹散了白天的燥热。城市华灯初上,星光稀疏却明亮。
几个人并排靠着栏杆,看着夜景,忽然间都安静了下来。巨大的兴奋过后,一种对未来充满憧憬笼罩着他们。
“哎,你们说,咱们以后会去哪儿啊?”黄芷陶忽然问。
“不管去哪儿,”季杨杨双手插兜,看着远处,“总算能自己决定方向了。”
“根据历年数据和各高校排名分析,”林磊儿下意识地开始推算,被方一凡一把搂住脖子。
“打住!磊儿!现在是感性时间,禁止理性分析!”方一凡笑着打断他,然后也看向远方,深吸一口气,“去哪儿都行,反正...新的征途又要开始了。”
他说完,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屋内。
乔英子坐在轮椅上,正安静地听着宋倩和童文洁说话,侧脸在温暖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柔和。她似乎感应到目光,也转过头来看向阳台,对他们微微一笑。
方一凡也笑了起来,转回头,和朋友们一起,继续眺望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