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后,桃记总店的后厨里,赵小莲正拿着新研发的 “山药红枣糕”,紧张地等着苏软桃品尝。糕体雪白,上面嵌着红红的红枣,还撒了层薄薄的桂花,看起来就很诱人。
“姑娘,您尝尝,这是我按您教的‘温补配方’做的,山药蒸熟后压成泥,加了少许糯米粉,红枣去核切碎,没放太多糖,适合老人和小孩吃。” 赵小莲的声音有点颤,这是她第一次独立研发药膳,心里没底。
苏软桃拿起一块,咬了一口,山药的绵密混着红枣的清甜,桂花的香气在舌尖散开,一点都不腻。她笑着点头:“好吃!甜度刚好,口感也软,肯定受欢迎。”
站在旁边的林阿妹也笑了,她手里拿着洛阳分店的账本:“姑娘,洛阳分店这个月的食材成本控制得很好,比上个月少了一成,我跟当地的食材商谈了长期合作,他们给了咱们优惠价。”
苏软桃接过账本,翻了翻,里面的记录清清楚楚,收入和支出一目了然,还标注了 “春笋采购量减少,改用本地荠菜替代” 的备注,看得出林阿妹用了不少心思。“阿妹,你做得很好,不仅会控制成本,还懂变通,洛阳分店交给你,我很放心。”
萧璟渊坐在旁边,看着三个徒弟的成长,心里满是欣慰。从去年收徒到现在,林阿妹从腼腆的江南姑娘,变成了能独当一面的食材管理者;赵小莲从只会切菜的京城丫头,变成了能创新药膳的师傅;周虎也在洛阳分店站稳了脚跟,把分店的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
“软桃,我觉得可以给阿妹和小莲授职了,让她们分别当京城总店和洛阳分店的总掌柜,你也能少操点心,专心打理药膳园和《江南药膳集》。” 萧璟渊轻声说,他知道软桃总担心徒弟们扛不起,却没看到他们早已不是当初的新手。
苏软桃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好,是该让她们独当一面了。”
授职宴定在桃记总店,邀请了张老板、刘老板等街坊,还有御厨张师傅。宴会上,苏软桃拿出两块木牌,上面刻着 “桃记总店总掌柜” 和 “桃记洛阳分店总掌柜”,分别递给赵小莲和林阿妹。
“从今天起,总店的日常管理交给小莲,你要多关注客人反馈,及时调整药膳口味;洛阳分店交给阿妹,你要继续维护好食材渠道,也要多跟周虎配合,别让分店出岔子。” 苏软桃的语气很认真,却满是信任,“记住,桃记的初心是‘用心做药膳,真诚待客人’,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
赵小莲和林阿妹接过木牌,眼眶都红了。“姑娘,您放心,我们肯定守好桃记,不辜负您的信任!” 林阿妹哽咽着说,手里的木牌攥得紧紧的。
御厨张师傅也站起来,笑着说:“两位姑娘进步这么快,真是可喜可贺!以后要是在药膳上有疑问,随时可以来找我,咱们互相学习。”
张老板则送了两匹新织的绸缎,给两人做新衣裳:“总掌柜得穿得精神点,咱们桃记的门面,可不能输!”
宴会上满是欢声笑语,徒弟们忙着给客人端茶送菜,动作熟练又从容。苏软桃看着这一幕,靠在萧璟渊肩上,轻声说:“没想到他们能成长这么快,好像昨天才刚开始学辨食材,今天就能挑大梁了。”
“是你教得好,” 萧璟渊握住她的手,“你不仅教他们手艺,还教他们做人,把桃记的初心传给了他们,这才是最重要的。以后你可以多花时间在药膳园,想研发新药膳就研发,不用总盯着店铺,有他们在,桃记不会出问题。”
晚上,赵小莲特意来找苏软桃,手里拿着一本 “药膳创新笔记”,上面记满了她想研发的新品,比如 “绿豆百合糕”“南瓜小米粥”,还标注了适合的季节和人群。“姑娘,这是我想的新品,您帮我看看,哪里需要改。”
苏软桃接过笔记,一页页认真看,偶尔在上面写几句建议,师徒俩聊到深夜,像亲姐妹一样。
苏软桃知道,徒弟们的成长,不仅是桃记的福气,更是母亲药膳手艺的传承。她终于不用一个人扛着所有事,有更多人跟她一起,守着桃记的初心,把江南的药膳味道,传得更远。而她和萧璟渊,也能有更多时间,去实现更长远的计划 —— 比如把药膳学堂办起来,让更多人爱上药膳,爱上这份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