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萧璟渊准时来到清桃院。
苏软桃已经收拾妥当,穿着春杏刚做好的浅粉色襦裙,头发梳成简单的发髻,看起来清新又秀气。看到萧璟渊,她赶紧迎上去:“萧公子,让你久等了。”
“没有,我也刚到。” 萧璟渊看着她,眼底闪过一丝惊艳,随即又恢复了温和,“走吧,我们去朱雀街。”
两人坐上马车,朝着朱雀街的方向驶去。马车里很安静,苏软桃掀开窗帘,看着窗外的街景 —— 京城的街道比江南的宽,房屋也比江南的高,路上的行人穿着各式各样的衣服,有穿着绸缎的富商,有穿着粗布的百姓,还有骑着马的士兵,热闹非凡。
“京城比江南热闹多了。” 苏软桃轻声说,语气里带着几分好奇,也带着几分陌生。
“是啊,京城是大靖的都城,人多,事也多。” 萧璟渊说,“不过朱雀街是京城最热闹的街道之一,有很多江南的商铺,你应该会喜欢。”
马车行驶了大约半个时辰,终于到达了朱雀街。萧璟渊先下车,然后伸手扶苏软桃下车。苏软桃刚站稳,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 —— 朱雀街两旁的商铺鳞次栉比,挂满了五颜六色的招牌,有卖首饰的、卖绸缎的、卖点心的,还有杂耍、唱戏的,吆喝声、笑声、锣鼓声混在一起,热闹得让人眼花缭乱。
“这就是朱雀街?真热闹!” 苏软桃眼睛一亮,拉着萧璟渊的衣袖,兴奋地往前走。
萧璟渊被她拉着,心里暖暖的,也跟着她往前走,一边走一边给她介绍:“这家‘锦绣阁’是京城最好的绸缎铺,里面的布料都是江南运来的;那家‘茗香居’是卖茶叶的,里面有很多江南的名茶;还有那家‘江南点心铺’,里面的点心都是江南口味,你要是想吃,可以去尝尝。”
苏软桃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了很多江南风格的商铺。走到 “江南点心铺” 门口时,她停下了脚步 —— 铺子里飘出的桂花糕香味,和她在江南小馆做的一模一样。
“好香啊!” 苏软桃深吸一口气,眼神里带着几分怀念,“跟我娘做的桂花糕味道一样。”
萧璟渊看着她怀念的样子,心里微微一疼。他知道,她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肯定很想家。他拉着她走进点心铺,对掌柜说:“掌柜的,来两块桂花糕,打包。”
“好嘞!” 掌柜的麻利地打包好桂花糕,递给萧璟渊,“公子和姑娘慢走,下次再来啊!”
萧璟渊接过桂花糕,递给苏软桃:“拿着,想吃的时候就吃。”
“谢谢你,萧公子。” 苏软桃接过桂花糕,心里暖暖的。
两人继续往前走,走到一个糖葫芦摊前,萧璟渊又停下来:“你以前在江南吃过糖葫芦吗?京城的糖葫芦比江南的甜,你尝尝。”
说着,他买了一串糖葫芦,递给苏软桃。苏软桃接过糖葫芦,咬了一口,甜甜的糖衣裹着酸酸的山楂,味道很好。她笑着说:“真好吃!比江南的糖葫芦还好吃!”
萧璟渊看着她的笑脸,心里也很高兴。他知道,要让她在京城安心住下来,不仅要帮她找到铺面,还要让她慢慢喜欢上京城的生活。
走到朱雀街中段时,萧璟渊指着前面的一片桃树说:“你看,那里种着很多桃树,一到春天,满街都是桃花,比江南的桃花坞还好看。我娘以前最喜欢来这里看桃花,说这里的桃花最艳。”
苏软桃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虽然现在不是花期,但桃树的枝桠舒展,能想象到春天桃花盛开的景象。她想起母亲随笔里写的 “京城御街旁,桃花如霞”,轻声说:“要是春天来了,这里肯定很好看。”
“是啊,等春天来了,我带你来这里看桃花。” 萧璟渊说,语气里带着几分期待。
苏软桃点点头,心里的乡愁渐渐淡了些。她知道,虽然京城不是江南,但有萧璟渊的照顾,有这些江南风格的商铺,她一定能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
两人逛了大约一个时辰,萧璟渊看苏软桃有些累了,说:“我们先找个地方歇会儿,喝杯茶,然后去看铺面。”
“好。” 苏软桃点点头,跟着萧璟渊走进一家茶馆。茶馆里很安静,靠窗的位置能看到朱雀街的街景。萧璟渊点了一壶碧螺春,给苏软桃倒了一杯:“喝点茶,歇会儿。”
苏软桃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清香的茶水在嘴里散开,让她疲惫的身体放松了些。她看着窗外的街景,又看了看身边的萧璟渊,心里暗暗想:也许,在京城的生活,会比她想象中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