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石2号”工程样品的全面测试成功,如同一道划破漫长黑夜的强光,彻底点燃了“星火无限”内部的激情与斗志。公司上下弥漫着一种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绝气氛。林渊知道,技术壁垒已经初步建立,接下来,将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市场冲刺。
他迅速将公司资源向产品化和市场端倾斜,成立了代号为“燎原”的专项项目组,亲自挂帅,目标明确:在最短时间内,将基于“磐石2号”芯片的成熟产品推向市场,并实现关键突破。
刘峰的硬件团队进入了疯狂的工作状态。基于“磐石2号”强大的集成度和优异的能效比,他们重新设计了NAS产品的架构。新一代的“星火NAS”原型机,体积更小巧,噪音更低,但性能却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数据加密同步的速度和安全性,在专用加密引擎的加持下,达到了业界顶尖水平。小批量的试产线开始24小时运转,不断优化生产工艺,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赵青的软件团队则全力攻坚与新硬件的深度适配。他们需要为“磐石2号”量身定制一套极其精简高效的操作系统内核和驱动,并优化“星火同步”协议,以充分发挥硬件加速的优势。同时,一个面向企业用户的、功能更强大的管理控制台也在加紧开发中。办公室里彻夜不灭的灯光,见证了代码的诞生和算法的优化。
周敏的市场团队策略清晰而精准。他们不再追求广撒网,而是锁定了几个对数据安全有极致要求的“灯塔客户”:一家掌握核心基因数据的顶尖生物医药研究院、一家处理大量跨境敏感交易的涉外律师事务所,以及一家对内部研发资料保密等级要求极高的通信设备商。针对这些客户,周敏团队准备了厚达数百页的技术白皮书和定制化解决方案,并不惜成本地提供上门部署和技术支持。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销售产品,更是要打造无可争议的行业标杆案例。
陈深的芯片团队则与晶圆厂紧密合作,推动“磐石2号”的量产流程。同时,基于工程样品的测试数据,“磐石3号”的预研和架构定义工作也已悄然启动,目标直指更先进的工艺和更强的AI推理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埋下种子。
就在“星火”紧锣密鼓地推进“燎原计划”的同时,辰光科技显然也察觉到了威胁的迫近。市场的挤压变得更加赤裸裸。几家原本与“星火”接触良好的渠道商,突然单方面终止了谈判。更有甚者,网络上开始出现一些关于“星火NAS”产品“价格过高”、“生态封闭”、“不适合企业级应用”的负面评价,虽然模糊,但传播迅速。
林渊对此早有预料。他指示周敏,对此类噪音不予置评,将所有资源集中于服务好已签约的“灯塔客户”。他坚信,只要产品足够硬,用户体验足够好,标杆案例的口碑效应,将是打破一切市场壁垒的最有力武器。
事实证明,林渊的判断是正确的。
那家生物医药研究院在部署了“星火NAS”并进行了一个月的严格测试后,其It部门负责人主动联系周敏,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你们产品的加密同步速度和离线安全性,完全满足甚至超出了我们的要求。特别是硬件加密引擎,在处理我们庞大的基因序列数据时,效率远超之前的软件方案。我们已经决定,采购一批用于核心实验室的数据备份和协作。”
首战告捷!紧接着,那家涉外律师事务所也传来了好消息,他们看中了“星火”产品在跨境数据传输中强大的加密和合规性保障。标杆案例的效应开始显现,一些之前持观望态度的金融和科研机构,开始主动询盘。
然而,真正的转折点,来自一场意想不到的“危机”。
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内部研发服务器遭到黑客攻击,大量未加密的源代码和设计文档面临泄露风险。尽管攻击被及时阻止,但此事敲响了警钟。该公司开始紧急寻找能提供高强度内部数据安全同步和备份的解决方案。辰光科技的传统方案因部署复杂、性能瓶颈等问题在测试中表现不佳。而“星火NAS”凭借其开箱即用的硬件级加密和卓越性能,在激烈的poc(概念验证)测试中脱颖而出,成功拿下了这笔金额巨大的订单!
这一订单,不仅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它像一颗重磅炸弹,在业界引起了巨大轰动。一家顶级的互联网公司,用实际采购投票,证明了“星火”技术的领先性和可靠性。之前所有的质疑和负面声音,在这铁一般的事实面前,烟消云散。
市场的坚冰,被彻底打破。“星火”产品开始迎来订单的爆发式增长。
也就在这时,林渊接到了“国创投”李总监的电话。李总监的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赞赏:“林总,恭喜!你们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总部对‘星火’的发展非常满意,已经正式批准了新一轮的战略投资方案,额度远超上次。希望你们能加快步伐,巩固优势。”
资金和市场的双重利好,为“星火”的燎原之势注入了最强劲的燃料。
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林渊看着窗外车水马龙、灯火辉煌的城市。他的手中,不再是那颗冰冷的芯片样品,而是一份份滚烫的订单合同和投资意向书。他的心中,没有狂喜,只有一片历经风雨后的宁静与辽阔。
从重生时点燃的那一簇微弱星火,到如今已成燎原之势。这条路,他走过来了。但他知道,这远非终点,而是一个更广阔征程的开始。技术的浪潮永不停歇,等待着他的,是更加星辰大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