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思与谢冉前脚刚走,后脚兄妹俩的对话就被一五一十地转述给了谢大夫人听。
谢大夫人的唇角绷紧,一手反复地抚着袖口。
屋内的气氛肉眼可见地阴沉下来。
徐嬷嬷打发了那禀话的小丫鬟,小心翼翼道:“夫人,老奴瞧这明大小姐不错,既然大少爷喜欢……”
谢大夫人自言自语地打断了徐嬷嬷:“这一转眼,阿思就快十六岁了,有他自己的主意了。”
徐嬷嬷心中暗暗叹气:许是因果轮回。
想当年谢大夫人也不是国公夫人挑的儿媳,是先世子谢瑜去问樵书院读书时,与她一见倾心,后来又日久生情……
谢大夫人出身书香门第,娘家姓文,国公夫人即便觉得两家不甚般配,但因为先世子喜欢,就由他了。
两人成亲后,鹣鲽情深,育有一子二女,日子十分美满,只可惜,先世子命薄,年纪轻轻就战死沙场……那个时候,谢大夫人才十九岁。
先世子的孝期满后,国公夫人曾提出让长媳改嫁,为了这件事,谢大夫人不惜以死明志,从此,国公夫人再也没提过改嫁的事。
俗话说,寡妇门前多是非。这十几年,徐嬷嬷亲眼看着这个自小由她抚养长大的女孩子从最美好的花季年华,一点点地枯萎……
徐嬷嬷还想说什么,谢大夫人一把抓住了她的手腕,沉声又道:“他年纪小,不知我们长房在国公府举步艰难,怕是还觉得他二叔真心待他好,却不知这人心隔肚皮。”
“就连他祖父祖母待他好,也是有前提的……他们都希望他别争。”
“可我们凭什么不争?!”
说到这句话时,谢大夫人声音不自觉地拔高了三分。
把徐嬷嬷吓了一跳,警觉地朝门帘那边走去,掀开门帘一角,往外瞅了一眼,确定没人偷听,这才松了口气。
徐嬷嬷又走了回去,低声提醒:“夫人,仔细让人听到了。”
谢大夫人平日里如死水般的双眼此刻异常的明亮,“谢琅断了一臂……这许是阿思最后的机会了!”
谢琅才三十二岁,正值盛年,为大景朝立下了不世军功,若无意外,只要他活着一日,谢思就不可能成为世子。
但现在,局势不一样了。
谢琅断臂,是个残废了,他还能撑得起西北军吗?!
“……”徐嬷嬷欲言又止。
国公府人才辈出,便是她一个奴婢,也能看出来大少爷的资质远不如其父——谢瑜在世时惊才绝艳,风采绝伦。
对上谢大夫人执拗的眼眸,徐嬷嬷像是哑巴似的,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
屋内突然一暗,不知何时,窗外的阳光隐匿,天空中如山峦般叠嶂的阴云密布。
整个京城都笼罩在一种山雨欲来的阴霾中。
从街头巷尾,茶楼酒馆,到京城各府的达官显贵,都在讨论谢琅断臂的事。
也包括景川侯府。
“母亲,满京城这会儿都在传,说是燕国公世子断了一臂。”二夫人申氏神采奕奕地与太夫人说闲话,“谢琅伤得这么重,这一时半会儿怕上不了战场……也不知皇上会派谁镇守西北。”
三夫人赵氏接口说:“这么大的消息怕是瞒不住,万一西戎人知道谢世子断臂的事,会不会又……”
“你这是妇人之见。”三老爷明竣不以为然地打断了赵氏的话,“去岁这一役,谢琅断了一臂,但也打得西戎二十万大军伏尸西北,西戎这次元气大伤,怕是三五年不能犯境。”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得热闹。
说着说着,话头就转到了明皎的身上,二夫人申氏似笑非笑道:“皎姐儿,正与谢家大公子合八字吧?谢家那边还没消息吗?”
坐在紫檀木短榻上的太夫人脸色微微一沉。
虽说谢家那边派人来打过招呼,说是为了官司要避嫌,但依然惹得太夫人不快,觉得自家被怠慢了。
若非有心晾一晾大孙女,太夫人早就给谢家那边施压了。
二夫人申氏趁热打铁地说:“母亲,我们侯府的姑娘不愁嫁,谢家那边既然无意,这门亲不如就算了。我娘家有个侄儿年方十七,与皎姐儿正般配。”
三夫人赵氏一听,也急了,“母亲,我大哥的长子今年十六,刚中了童生,可谓年少英才……”
赵氏连忙对着三老爷使眼色,示意他帮腔。
阖家上下,谁人不知大小姐就是尊金佛,只要把人娶回家,以后子孙十八代都不愁吃喝了。
但明皎是侯府嫡长女,与门当户对的人家联姻才能让侯府的利益最大化。不到万不得已,太夫人是不会让她“下嫁”的。
如今因为二皇子,明皎与谢思相亲的事怕是传得京城各府都知道了,这回她与谢家的亲事若是再出变数,明皎的处境就会变得尴尬。
太夫人被几个儿媳吵得头疼,正想打发了他们,就在这时,一个小丫鬟急急地进来禀:“太夫人,族长来了,侯爷请您过去一趟燕誉厅。”
太夫人狐疑地问:“族长怎么突然来京城了?”
小丫鬟诚实地摇头:“奴婢不知。”
明氏的族长明恒是老侯爷的大堂哥,上一次来京城,还是明竞与楚氏成亲,来京城参加两人的婚礼。
太夫人没多想,叫上了儿子儿媳,浩浩荡荡地往外院的燕誉厅走去。
当一行人来到燕誉厅外,见屋里坐满了人,太夫人心里不由咯噔一下。
她遥遥地往屋内扫了半圈,一眼就看到了厅内坐着族长、景川侯、楚北辰以及明端夫妇等人。
厅内传来景川侯略带不快的质问声:“皎姐儿,是你派人从青州把堂伯请来的?”
“你这闹得又是哪出?”
太夫人这才注意到连明皎也在,就坐在楚北辰的身边。
太夫人深深地皱起了花白稀疏的眉毛。
族长一头雾水地看了看明皎与景川侯,问:“侯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何管家来接我时说,侯府出了大事,若是处理不慎,是杀头灭门的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