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奥数交流赛的赛场里。
薄栖川面前的桌子上,56颗彩珠摆成整齐的方阵。
红珠代表“错位元素”。
蓝珠代表“正确位置”。
绿珠代表“概率节点”。
主持人念出:“求 10个元素的错位排列数。”
全场选手还在埋头列公式,他已拿起第一颗红珠,放在蓝珠的斜对角。
“用玻璃珠模拟错位排列,红珠与蓝珠不重合的组合数,就是我们要的答案。”
苏晚晚坐在观众席,手里翻着两人熬夜整理的《概率模型手册》。
上面贴着不同颜色的便利贴:
红珠错位率= 1-1\/1! 1\/2!-… (-1)^n\/10!。
她看着薄栖川将绿珠放在红珠之间的空隙,轻声对身旁的教练解释:“每颗绿珠代表一个概率分支,这样能直观看到‘错排’的所有可能,比传统公式推导快50%。”
当薄栖川报出答案“”时,计时器显示仅用了3分20秒。
比第二名快了近4分钟。
Imo组委会的评委走过来,拿起一颗红珠仔细查看。
“这个模型把抽象的概率问题变成了可触摸的排列,应该收录进官方训练手册。”
薄栖川笑着将模型推给评委:“这是我和晚晚一起琢磨的,盲搭训练时发现,实物排列比纯计算更容易找到规律。”
交流赛结束后,苏晚晚抱着手册跑过来。
扉页上多了Imo组委会的印章。
“你看!我们的方法真的被认可了!”
薄栖川接过手册,在空白处画了两颗挨在一起的玻璃珠,旁边写着“搭档的力量”。
从集训营的术语卡到现在的概率模型。
他们的协作,早已成了彼此最可靠的支撑。
薄氏集团的布鲁塞尔办公室里,柳依一拿着刚发布的《教育 AR交互安全标准》。
指尖划过“频闪防护”与“内容溯源”两个核心模块。
欧盟教育技术委员会代表坐在对面。
语气郑重:“薄氏的 AR玻璃珠教具,为标准提供了最完美的实践样本,去年直播干扰事件后,你们研发的频谱过滤技术,现在成了所有教育 AR产品的安全底线。”
标准文件的附录里,贴着薄栖川手绘的“AR安全模块示意图“:
玻璃珠造型的传感器旁,标注着“17hz频闪自动屏蔽”、“代码溯源水印”的技术参数。
“这不仅是标准,更是教育科技的责任。”
柳依一的声音清晰有力,“未来所有进入欧洲市场的教育AR产品,都要通过玻璃珠安全认证,确保技术不会成为伤害孩子的工具。”
技术团队的负责人突然走进来,手里拿着平板:“柳总,迪拜那边传来消息,盘根财务主管的假牙芯片里,找到另外两个恐怖组织的账户,国际刑警已经启动全球追缴。”
“另外,萝实学院刚才发来了首批学员的玻璃珠模型作业,鹿闻笙用珠子拼出了黎曼曲面,还附了段英文心得,说想把这种方法教给更多非洲孩子。”
柳依一接过平板,屏幕上的玻璃珠模型在阳光下闪着光。
心得末尾写着:
一颗珠子或许微小,但串起来就能照亮解题的路。
她抬头看向窗外的布鲁塞尔广场,鸽子落在喷泉旁,远处的欧盟总部大楼庄严肃穆。
从瑞士的公益基金到迪拜的终极追缉,从Imo的战术创新到AR标准的全球输出。
薄家的故事,早已超越了“家族守护”的范畴。
成了正义与教育交织的协奏曲。
迪拜警局的审讯室里,财务主管看着账户冻结通知。
终于放弃了抵抗,断断续续供出盘根与也门恐怖组织的合作细节。
那些通过虚拟货币洗白的资金,本计划用于购买武器,再通过教育机构的海外分校运输。
国际刑警将线索同步给中东反恐联盟,一场跨国反恐协作悄然启动。
瑞士萝实学院的宿舍里,暮色把书桌切成明暗两半。
鹿闻笙攥着玻璃珠教具的指节泛白,磨砂底座刻的“永不放弃”嵌着细碎的钢琴漆。
这是苏曼云生前用她那架旧钢琴的琴键打磨的。
去年他在国际奥数赛后台崩溃摔笔时,母亲就是攥着这颗珠子。
红着眼眶说:“闻笙,别跟自己较劲,数学和钢琴一样,喜欢就够了。”
而现在,琴键的木质纹理还在。
母亲的温度却只剩珠子上被他捂热的冰凉。
书桌另一侧,薄栖川送的《概率模型入门手册》摊开在第 17页。
蓝色批注透着熟悉的默契:“这个错位排列模型,你可以编段rap记公式,像你以前改编的篮球主题曲那样。”
鹿闻笙指尖拂过批注,喉结不自觉滚动。
三个月前,他在鹿正廷的遗物箱里翻到本泛黄的笔记本。
最后一页是父亲潦草的字迹:闻笙说想把数学教给非洲孩子,我查了当地教材,概率题可以结合他们的狩猎计数法。
笔记本压着张皱巴巴的机票,是鹿正廷被盘根杀害前准备飞往加纳的行程单。
背面还画着简易的玻璃珠教具草图,标注着:用木珠防暴晒。
窗外的风卷着银杏叶撞在玻璃上。
鹿闻笙打开电脑,邮件收件人栏输入:
非洲儿童教育公益项目组。
指尖突然顿住。
苏曼云曾笑着说:“你爸连给你买球鞋都要算性价比,做公益倒比谁都大方。”
眼眶瞬间发热。
他在邮件正文敲下:我父亲鹿正廷、母亲苏曼云,曾想把数学变成能玩的游戏,母亲教会我用热爱对抗压力。
附件里的课件,用玻璃珠摆几何图形。
把概率公式编进了非洲鼓节奏里,就像他们当年教我的那样。
附件里的“非洲数学启蒙课件”,每一页都浸着回忆:
用篮球场上的三分线画三角形高,把“概率树”设计成苏曼云擅长的编织花纹。
例题里的“猎物数量计算”。
正是笔记本里父亲标注的“贴合当地生活”的思路。
桌角的旧篮球压着苏曼云送他的最后一件礼物。
定制的木质拨片,上面刻着:数学也能唱。
那是去年母亲熬夜做的。
鹿闻笙拿起拨片,轻轻敲了敲玻璃珠。
清脆的声响里,仿佛听见父母在说“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