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辰重伤失踪的消息,如同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云锦的心头,也悬在整个靖朝命运的天平之上。
然而,云锦深知,此刻她绝不能流露出半分脆弱。京城需要定海神针,边关需要稳固的后方,而萧辰……需要她争取到足够的搜寻时间。
她强行压下所有翻涌的情绪,将蚀骨的担忧与恐惧深埋心底,以惊人的冷静和铁腕,接管了萧辰留下的权力真空。
摄政王府,凌霄院书房,如今成了临时的决策中心。
云锦身着素服,未戴钗环,面容清减,但那双因血脉初步觉醒而愈发深邃明亮的眸子,却透着一股令人心折的坚毅与威严。
她端坐于萧辰平日处理政务的巨大书案之后,案头上堆积的不再是锦瑟阁的账册,而是来自边关的军报、朝堂的奏折以及各方势力的密函。
影煞与凌风如同忠诚的影子,肃立一旁,随时听候调遣。而原本只听从萧辰命令的暗卫系统与部分军方将领的信使,此刻也恭敬地垂首立于下方,汇报着各方动向。
“王妃,北狄残部已退守狼山,李将军请示,是继续追击,还是固守防线,等待王爷消息?”一名身着戎装的信使躬身问道。
云锦目光扫过巨大的边境沙盘,脑海中飞速权衡。追击,或许能扩大战果,但也可能陷入北狄的陷阱,更会分散搜寻萧辰的力量。固守,虽显保守,却能稳定军心,集中力量。
“传令李将军,固守玉门关,派出所有能调动的小股精锐,化整为零,深入赤水河流域及狼山边缘,不惜一切代价,搜寻王爷踪迹!同时,加强戒备,严防北狄反扑或幽冥司再次偷袭。”云锦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告诉将士们,王爷不在,军心不可散!守住国门,便是对王爷最大的支持!”
“是!”信使领命,快步离去。
“王妃,京城九门提督来报,近日城中似有流言暗涌,隐约提及边关……不利。”影煞低声道。
云锦眼神一冷。消息果然还是走漏风声,或者说,有人迫不及待地想要搅动风雨。
“查!源头在哪里,就掐断哪里!”云锦语气森然,
“传令九门提督、五城兵马司,即日起,京城实行宵禁,严查所有往来人员,尤其是与西域、与某些府邸往来密切者!凡有散布谣言、动摇民心者,无论身份,一律下狱,严惩不贷!”
她的命令带着铁血的味道,与萧辰如出一辙。影煞毫不迟疑地执行下去。
处理完军务和京城防务,云锦又将目光投向波谲云诡的朝堂。
庆元帝在萧辰失踪后,态度变得愈发暧昧。一方面,他需要萧辰留下的势力来稳定边境和朝局;另一方面,他又似乎想借此机会,收回部分权力。
以几位皇室宗亲和守旧派老臣为首的一股势力,开始频繁活动,或明或暗地提出“国不可一日无主”,暗示应由庆元帝亲政,或另立辅政大臣。
这一日,大朝会。
这是萧辰失踪后,第一次正式的大朝会。气氛凝重而微妙。龙椅上的庆元帝,面色平静,眼神却不时扫向下方空置的摄政王位,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
朝议开始,所议之事无非是边境战事后续、粮草调度、抚恤伤亡等。
云锦虽未亲临朝堂,但她的意志,却通过忠于萧辰的将领和官员,清晰地传达出来。
每一项决议,都围绕着稳定边境、全力搜寻萧辰、肃清内部这三个核心进行,条理清晰,措施有力,让那些试图搅混水的人,几乎找不到插手的机会。
然而,当议题进行到一半时,一位须发皆白、德高望重的皇室老亲王,颤巍巍地出列,手持玉笏,沉声道:
“陛下,摄政王为国征战,不幸失踪,老臣等亦是痛心疾首。然,国事繁重,不可久旷。如今边境战事虽暂歇,但百废待兴,朝政亦需人主持大局。老臣斗胆,恳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早日……亲揽朝纲,或另择贤能,辅佐陛下,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此言一出,满殿寂静。无数道目光,或明或暗,都投向龙椅上的庆元帝,以及下方那些属于摄政王派系的官员。这是赤裸裸的逼宫,要趁着萧辰不在,重新划分权力格局!
庆元帝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并未立刻表态,目光扫视全场。
支持萧辰的官员们面露愤慨,正要出言反驳,一个清冷而沉静的女声,却自殿外清晰地传了进来,如同玉磬轻鸣,瞬间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
“贤能?老亲王以为,何为贤?何为能?”
众人惊愕回头,只见大殿门口,逆着光,一道纤细却挺直的身影,缓缓步入殿中。
来人正是云锦!
她未着王妃朝服,只穿着一身庄重的玄青色绣金凤常服,乌发简单地绾起,簪着一支素银凤簪,脸上未施粉黛,却因那份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沉静气度与隐约的威压,让人不敢直视。
她一步步走入这象征着靖朝最高权力核心的金銮殿,步伐从容,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每一位大臣,最后落在脸色微变的老亲王身上。
“王妃娘娘!”有官员惊呼,“后宫不得干政!您怎可擅闯金銮殿?!”
云锦并未理会那官员的质疑,她走到御阶之下,对着庆元帝微微屈膝行了一礼:
“陛下万安。臣妇并非干政,只是听闻有人质疑朝局无人主持,特来向陛下及诸位大人,回禀王爷临行前,对朝政的安排,以及……臣妇近日代为处理些许事务的进展。”
她语气不卑不亢,直接将“代为处理”摆上台面,堵住那些想要以“后宫干政”攻讦她的人的嘴。
庆元帝眼神复杂地看着她,沉默片刻,才道:“王妃请讲。”
云锦直起身,目光再次转向那老亲王,声音清晰而有力:
“老亲王问何为贤能。臣妇以为,能于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稳定朝局,安抚军民,使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使后方百姓安居乐业者,便是贤,便是能!”
她顿了顿,不等老亲王反驳,便继续道:“王爷临行前,已将京城防务、边关军报渠道、以及部分紧急政务的处理之权,交由可信之人协同处理。
近日,边境虽王爷暂未归营,但军心稳定,防线稳固,北狄未能越雷池一步!京城之内,流言蜚语得以遏制,治安井然,粮草军械亦在有序运往前线!
敢问老亲王,此等局面,可算得上‘朝政久旷’?可算得上‘无人主持大局’?”
她一连串的反问,掷地有声,列举的事实更是无可辩驳。支持萧辰的官员们顿时觉得扬眉吐气,纷纷出言附和。
老亲王被问得哑口无言,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云锦却不打算就此放过,她目光转向龙椅上的庆元帝,语气转为沉痛却坚定:
“陛下,王爷为保靖朝江山,浴血奋战,至今生死未卜。此刻,朝野上下,更应同心同德,稳定局势,全力搜寻王爷下落,方不负王爷一片赤胆忠心!若有人在此刻急于争权夺利,扰乱朝纲,岂非令前线将士寒心,令天下人齿冷?!”
她这番话,既点明萧辰的功绩与牺牲,又将“争权夺利”的帽子扣在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头上,站在道德制高点。
庆元帝看着殿中那个明明身形纤细,却仿佛蕴含着巨大能量的女子,心中震动不已。
他一直知道云锦不简单,却没想到,在萧辰生死未卜的情况下,她竟能展现出如此惊人的魄力和政治手腕,生生将这汹涌的暗流压下去!
他深吸一口气,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也带着决断:
“王妃所言极是。摄政王为国征战,功在社稷。如今搜寻王爷下落乃是头等大事!朝中一应事务,仍按摄政王既定章程办理,不得有误!若有妄议朝政、动摇人心者,严惩不贷!”
皇帝的金口玉言,为这场朝堂风波暂时画上了句号。那些蠢蠢欲动的势力,在云锦展现出的强硬姿态和皇帝的明确表态下,不得不暂时收敛。
云锦微微颔首,不再多言,转身,在一片复杂目光的注视下,从容地离开金銮殿。
阳光洒在她挺直的脊背上,仿佛为她镀上一层金色的光晕。
凤鸣朝堂,初展锋芒。她用她的智慧与勇气,暂时稳住这风雨飘摇的帝国核心。
退朝回到王府,云锦还未来得及喘息,玲珑便面色凝重地呈上一封密信:“夫人,江南急报!我们的人……在赤水河下游的一个渔村,似乎发现了王爷的踪迹!
但是……情况有些蹊跷,王爷他……好像失去记忆,被一个当地女子所救,而且……慕容翊的人,似乎也在那里出现了!”
云锦的心,猛地揪紧!找到了!可是失忆?慕容翊?
……
江南,赤水河下游,一个名为“杨柳渡”的偏僻渔村。
这里与京城的肃杀和朝堂的波诡云谲截然不同,小桥流水,烟雨朦胧,仿佛世外桃源。
湿漉漉的青石板路,摇曳的乌篷船,以及空气中弥漫的淡淡鱼腥和水汽,构成了此地独有的宁静氛围。
村东头一座临水而建的简陋木屋里,萧辰,或者说,一个失去所有记忆、被村民称为“阿辰”的男人,正靠坐在窗边的竹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