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忍者究竟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他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判断并做好这么多的事情。”
掩护,布置陷阱,确定对手位置,再在闪避对方子弹的同时,以最近路线进行突击。
山本健次郎的每一项操作在职业选手眼中都不算难。
甚至稍微经过一些专项训练的忍者玩家,都可以做到类似的操作。
可一旦这些操作联系在一起,那就是完全是另外一个概念。
然后就更不用说还是在亚运会这样局势瞬息万变顶尖赛场上,用前后不到五秒的时间做完这一切。
用华国职业圈的来说,想要达成以上这一连串的操作,最直接的诉求。
就是需要一个喻文州那样的脑子,再配上黄少天的手速。
甚至可能还需要一个张新杰那样的心态。
这三个条件,无论哪一项都是职业赛场上相当稀缺的标准。
然后就更不用说还要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了。
那个山本健次郎究竟是……
喻文州:“你怎么看?”
叶修:“不知道?但我想对方应该有什么相应的机关或手段。”
“沐秋,你怎么看?”
“我不确定,但我猜应该和他那件伪银武有关。”
张新杰:“伪银武?何以见得?”
正用电脑分析数据的苏沐秋闻言,沉默了一下,然后便一边看出估算出来的角色数值一边道:
“算是荣耀比较古早的一种装备属性吧。”
苏沐秋:“忍者虽然不是官方为了霓虹服推出的职业。”
“但忍者这个职业出现的时候,官方应该也已经有了想要尝试进入霓虹和泡菜这两个东亚海外市场的打算。”
“只不过可能是官方当时对这个职业的定位还不是很明确,导致忍者上线初期,出现了很多操作和数值上的问题。”
“就比如手里剑的强度,还有命中率等问题。”
“官方最初的设想,应该是想要强调忍者的隐蔽和欺骗性两个特点。”
“因此作为忍者的标志性技能,他们的手里剑被制作成了相对较小,较薄的单位。”
“这样的设置确实加强了手里剑的隐蔽性,但与此同时也导致忍者成为了荣耀有史以来bug最多的职业。”
“当初上线之初的手里剑,不但存在命中率过低的问题,甚至还有可能会被荣耀诸如风沙还有暴雨冰雹这样的“天气系统”所瓦解。”
“因此官方在忍者上线不到24小时的时间里,便对这个职业打了补丁。”
“虽然这些补丁,后续都被忍者职业一次又一次地加强所取代,但其中就有一些补丁,是当时为了能够紧急处理忍者的弊病所设。”
“就比如这个自动制导效果。我才官方当时应该是来不及处理天气风雨对手里剑运动轨迹的影响,所以就给手里剑准备了一个荣耀史上极为罕见的追踪制导效果。”
“虽然这个效果会在一定程度抢占忍者手里剑上附带的“异常状态”,但对于那些追求短时间内爆发性刺杀的忍者而言,这个词条其实非常有用。”
黄少天:“所以你的意思是说那个山本健太郎刚刚,是在“脸滚键盘”?”
“那倒不至于,不过我估摸着,对方应该至少在手里剑瞄准和发射的这一步上,采取了我刚刚说的这个方法。”
苏沐秋说着总结道:“霓虹队的那个忍者,明显是为了短时间内的刺杀而生。”
“但可以肯定是,那个山本健太郎,确实是在忍者技能的熟练度上,做到了一个非常夸张的极致。”
“霓虹队用装备和操作的弥补,让他们的忍者兼备了“刺客”的能力。”
孙哲平:“可是有必要卷到这么细节吗?这个操作是很亮眼不假,但在荣耀比赛里它的适用性和实际收益都不会太高吧。”
孙哲平不解,霓虹国选手的这一套高速连招确实很好地处理了虞雪和周泽楷的配合。
但问题是这样的情况在比赛中应该非常少见。
正常人应该不会没事儿闲得去练实际收益这么低的技能。
苏沐秋:“可如果这种情况出自霓虹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霓虹国人最常见的两种刻板印象,一个是中二病,另一个就是非常死板的轴。”
“霓虹国人的经常会为了一些非常离谱的事情,而“燃烧”,同时他们也经常会中二病上头地在某一件事上“卷到底”。”
“就比如忍者这个职业,虽然官方当初在打入霓虹市场的时候,给霓虹服的忍者做了很多的加强调整。”
“但霓虹国的忍者玩家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霓虹人的性格。”
“他们不但非常坚定地认为荣耀第一忍者一定要出自霓虹国,甚至还有不少非荣耀玩家,想要借助荣耀的物理引擎,去制作各种各样的忍者短视频。”
“因此忍者这个职业在霓虹国的社交\/短视频平台,可是有着非常高的人气和制作。”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初霓虹国的初代荣耀第一人,用忍者这个职业奠定了自己的职业地位时,官方并没有像当初叶修夺冠时那样,变相削弱忍者。”
“咳,咳。”被贴脸揭短开大的冯宪君尴尬地咳嗽了两声。
从忍者的技术bug到联盟运营思路的区别对待。冯宪君完全没有想到季风这个“神枪手”的嘴竟然会这么毒。
而且他为什么会知道这么古早的消息。
要知道他刚刚所说的这些bug,都并不是忍者上线时套路度最高的bug。
尤其是环境地图的这一点,当初忍者刚上线时的荣耀,在天气系统上的制作还并不是很精致。
因此除了极少数几张地图外,大部分荣耀地图的天气效果,都还仅仅只是停留在图像,而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状态。
再加上官方后来还有意地在网络上删除这些曾经的“黑历史”。
冯宪君实在想不通苏沐秋这个还不到二十岁的“小年轻”,究竟是从哪里知道的这些,连初代老玩家都不是很清楚的bug。
别忘了这些可都是刚开服,也就是荣耀联盟都没成立时的老黄历。
那个时候的“苏沐秋”不但是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孩”,甚至还身在“异国他乡”。
冯宪君想不出苏沐秋是怎么知道的这一切。
他可以理解苏沐秋在制作银武银装这件事上有天赋,但他就是再有天赋也没有必要去了解这种对于这一代玩家而言,几乎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的“老黄历”吧。
当然,霓虹队最终确实是把这个以前的小bug,玩出了新花样,但……
“好吧,他得承认季风战队确实是喜欢抓着他们以前的屎山代码不放。”
“甚至季风战队那个老板,最近好像搞出了一套专门给散人用的装备,甚至还准备配合君莫笑的千机伞,一起作为动画开播时的重要角色使用。”
说真的冯宪君还真的是一次接触到季风这样的战队,人家确实在为了成绩努力,但作为官方他们却总有一种季风的最终目的,不是要在荣耀赛场上扬名立万,而是直接踢掉联盟,成为联赛官方的感觉。
尤其是当季风战队提出那个东北地区联赛的时候,冯宪君就总有一种感觉,说季风这一批以虞雪为首的选手,会不会在季风掌握足够话语权后,直接转换根据地,或者干脆集体退役让季风战队顺理成章实现运营上的避嫌。
当然就实际结果来看,季风战队的目的确实仅仅只是为了配合旅游业发展,并尽可能多地获取更多的收益。
但讲真季风战队发展到现在,他们确实已经取代了部分官方的职能。
尤其是对于冯宪君这种知晓季风下一阶段计划的人而言,季风战队在东北地区的公信力俨然已经超越了联盟官方。
联盟也想过彰显自己的地位,但问题是季风这边除了选手时不时地怼怼联盟不做人的“神操作”以外,就完全没有排斥和拒绝过联盟的各种合作。
甚至整件事情本身,就更像是荣耀联盟的体制和发展规模,已经跟不上季风这种新一代“电竞战队”的生态模式。
以前的战队,是认为只有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战胜同行,才能获取到更多收益。
想要赚钱就得从其他同行手里“抢”,但现如今到了季风这一代,当互相争抢已经无法满足版本需求后。
新入局的季风,直接转换思路开始尝试把盘子做大。
联盟当然知道这是好事儿,可问题是荣耀联盟是荣耀联赛的管理委员会,而不是荣耀的制作方。
他们可以根据联赛现状,要求制作方对游戏进行调整。但问题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随意调用游戏方那么高的收益。
联盟的收益基本上都是来自于联赛,而不是荣耀本身。
这就意味着联盟官方确实没办法在季风和当地政府,以及各大投资方开始血拼时,发挥多大的作用。
作为主席,他当然知道对方是在为了荣耀的发展,而努力尝试一些他们做不到的事情。
但问题就是当这些项目,真的一点点地铺设甚至运转起来后……
冯宪君oS:感觉自己离失业不远了q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