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京城沉浸在海棠花香里,晨雾还没漫过墙根,两匹驿马就踏着露水分赴东西城 —— 苏康从武陵寄出的两封家书,竟踩着同一刻到了苏家大宅与武侯府。
苏家大宅的青石板路上,管家郭振捧着牛皮纸信匣跑得鞋尖沾泥,匣角“父亲亲启”的纸条被风掀得乱晃。
“老爷!大少爷的信!从武陵来的!”
他一头撞进书房,见苏喆正对着一本账册圈圈点点,话没说完就把信匣递了过去。
苏喆指尖触到粗麻纸信匣,就知是苏康在武陵常用的纸 —— 混着稻杆的糙意,还带着点草木香。
火折子点着时,他特意慢了半拍,生怕烧着信纸。
他展开一看,只见“近日县衙得吏部风声,或将有调任之讯,待差事定妥,儿便即刻回京,备三书六礼迎娶婉晴,不负当年之约”几行字落进眼里,他猛地一拍桌,震得砚台墨汁晃出圈:“好小子!没忘正事!”
院外老夫人听见动静,扶着丫鬟的手赶来,青缎褙子沾了片海棠瓣。
“喆儿,可是康儿有信?”
她凑过来看,老花镜滑到鼻尖也顾不上扶,读到“迎娶婉晴”时,帕子往手里一攥,笑出满脸细纹:“郭振!快去请王媒婆!虽说是调任风声,但庚帖得先备好,别让武侯府觉得咱们不上心!”
郭振刚应着要走,账房先生颠颠跑来:“老爷,要不要先去吏部探探,看少爷能调去何处?”
苏喆摆摆手,把信纸折好揣进怀里:“不用急,康儿自有分寸。你先去绸缎庄挑几匹浅碧、粉白杭绸,衬姑娘家的颜色,先备着。”
同一刻,武侯府西跨院也闹腾开了。
丫鬟春桃捧着信匣,踩着廊下茉莉花瓣往里冲,声音脆得像浸了蜜:“小姐!苏公子的信!从武陵来的!”
林婉晴正帮母亲李氏理绣线,银线在手里绕了半圈,听见这话手猛地顿住,绣针“嗒”地掉在绷子上。
李氏放下素色绢帕 —— 她正给婉晴缝新褙子,忙凑过来:“快打开,我看看这孩子说啥。”
信匣火漆印是苏康惯常的样式,小小的“康”字嵌在红漆里。
婉晴指尖发烫,小心挑开火漆,信纸展开时,草木香飘了满室。
“娘,你看……”
她声音轻颤,指着“调任定后即回京行聘”那行字,眼里瞬间亮了。
李氏接过信纸,逐字读了两遍,眼眶红了,攥住婉晴的手:“好孩子,没白等!”
这话刚落,守院的老妈子就听见了,转身往正厅跑,嗓门亮得全院都听见:“苏公子有信来啦!要回来娶咱们小姐啦!”
消息像长了翅膀,眨眼飞遍武侯府。
书房里,爷爷林牧雄正练书法,狼毫刚蘸满墨,听见动静手一顿,墨滴在宣纸上晕开个小圈。
“当真?”
他放下笔,快步往西跨院走,见婉晴手里攥着信纸,捋着胡子笑道:“好!好!苏康这小子,总算没负咱们婉晴。”
奶奶曾氏在东厢房做针线,手里的鞋底还没纳完,就被丫鬟扶着赶来,拉过婉晴的手摸了摸:“我就说这孩子靠谱,当年送他走时,还偷偷塞了袋咱们府的绿豆糕,记情着呢!”
二娘柳氏正给院里的石榴树浇水,听见消息放下水桶,笑着往厨房喊:“张妈!多炖锅银耳羹,给婉晴补补!”
大哥林锋和大嫂宋依依在账房看账本,宋依依先反应过来,拉着林锋往跨院走:“快看看去!婉晴等了三年,可算盼着信了!”
二弟林杰正在后院练剑,剑穗还没系好,就提着剑跑过来,凑到婉晴跟前:“姐!苏大哥回来,是不是要履行婚约了?”
满院的笑声混着茉莉香飘远,婉晴手里攥着信纸,低头看见春桃递来的海棠荷包 —— 去年绣的,一直没舍得送。
她轻轻摸着荷包上的花纹,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入秋时,苏康调任大兴县的消息刚传出京城,苏家的聘礼队伍就从老宅出发了。
青石板路上,十二抬红漆嫁妆箱排成队,郭振在前头引路,王媒婆揣着庚帖,手里的帕子摇得欢,引得街坊都围过来看热闹。
“这是苏家给武侯府下聘吧?”
“你看那箱子!头抬里露的是杭绸吧?浅碧色的,衬姑娘家正好!”
“听说还有武陵来的稀罕物呢!玻璃盏,透亮得能映见人!”
……
队伍到武侯府门口时,林家人早候着了。
林牧雄穿着藏青常服,手里捏着拐杖,见郭振走来,笑着拱手:“劳烦郭管家跑一趟。”
曾氏扶着丫鬟的手,往聘礼箱里瞅,见头抬箱里叠着二十匹杭绸,颜色粉白浅碧,笑得眼睛眯成缝:“苏家有心了,这颜色正合婉晴的意。”
王媒婆先把庚帖递到林牧雄手里,又指挥着伙计卸聘礼:“侯爷您看,这是苏家备的三书,还有玉璧一对、赤金点翠簪一支、珍珠耳坠一副 —— 苏老爷说,都是按京里的规矩来,绝不让林姑娘受委屈。”
正说着,林杰凑到第三抬箱子前,见伙计打开箱子,里面摆着十只玻璃盏,透亮的盏壁能映出他的脸,忍不住伸手碰了碰:“这就是武陵的玻璃?比咱们京里的琉璃还亮!”
郭振笑着解释:“这是我们家大少爷特意差人从武陵送过来的,说让姑娘用来插花,好看。”
宋依依拉着婉晴的手,往她耳边小声说:“你看苏家多用心,连你喜欢的海棠纹,都绣在杭绸的边角上了。”
婉晴低头,果然见浅碧杭绸的边角绣着细巧的海棠,指尖轻轻蹭过,脸悄悄红了。
李氏正帮着清点聘礼,见柳氏递来个红布包,打开一看是支赤金簪,簪头缀着点翠,忍不住笑:“这簪子衬婉晴,等她出嫁那天,我给她插上。”
曾氏凑过来,摸了摸簪子:“还有我那匣子里的玉镯,也给婉晴当添妆,咱们林家姑娘,可不能少了体面。”
林振邦站在一旁,看着满院的热闹,对苏喆派来的郭振说:“替我们谢过苏老爷,等苏康回京,咱们两家再好好聚聚。”
郭振赶紧应下:“我家老爷也是这么说,还说等大少爷安顿好大兴县的事,就亲自来武侯府商量婚期。”
街坊们还在门口看热闹,张妈端着刚炖好的银耳羹出来,给郭振和王媒婆各递了一碗:“尝尝咱们府的羹,甜,沾沾喜气!”
王媒婆喝着羹,笑着说:“这喜气啊,得传到大兴县去!苏大少爷和婉晴姑娘,这是天定的缘分!”
婉晴站在廊下,看着院里的聘礼箱,手里攥着去年绣的海棠荷包,忽然想起苏康离京时的模样 —— 他站在城门口,说“等我回来”,如今,这约定终于要实现了。
风从院外吹来,带着海棠的余香,她抬头望向远处,仿佛能看见大兴县的方向,正有个人,正朝着京城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