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比较公平,跟平时工资挂钩,大家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几块钱在当时已经不算少了,工资高的人自然能拿到更多。
也就是说,多发四分之一的工资,上面也不会说什么,毕竟第三轧钢厂是赚钱的。
用结余的钱发奖金也说得过去,一年就一次,不算过分,这也是赵年仔细琢磨后做出的决定。
除了奖金之外,每个月还发两斤肉,过节的时候自然能吃上肉。
有些人自己舍不得买肉,单位发的肉当然会拿回家改善伙食。
每人两斤肉,不管职位高低、工资多少,这算是唯一公平的事。
其他人也不会说什么,就算是职位高、工资多的人,既然已经拿了奖金和额外的肉,还想多吃点,自己花钱买就是了,反正他们也有钱。
赵年直接把这事跟后勤科说了,让他们好好筹备。
后勤科那可是个肥差,什么物资采购、后勤保障都归他们管。
过年发的礼品也是后勤科的事。
为防止他们动手脚,赵年还吩咐宣传科先把福利的事给宣扬出去。
这样一来,大伙儿都知道自己能拿什么,也好监督着。
礼品的事大家都心里有数,自然也就没人敢搞小动作了。
在赵年的管治下,这种明摆着占便宜的事是不可能发生的。
至于说给关系好的人发好肉,关系差的只给些骨头,这事赵年就不插手了。
毕竟人心隔肚皮,亲疏有别嘛。
反正这次过年福利比以往都好得多。
大伙儿都夸赵年,有了对比才知道有多幸福。
好多工厂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更别说福利了。
有的工厂就算发点肉票粮票,那也是少的可怜。
相比之下,第三轧钢厂的福利可好多了。
第三轧钢厂的人自然是乐开了花,其他厂的人心里头就不太乐意了。
可又能怎么办呢?谁让第三轧钢厂赚得多,其他厂还在亏呢?
再说了,发的也就稍微好点,还没到让人眼红的地步。
就像现在,有的公司发个几百块,多的发一个月工资,还有的甚至发房子、发汽车。
那肯定有人嫉妒,要搁现在,肯定得被举报。
赵年没发太多,是因为他不想太高调,就像现在别人发个几百块,他发个两三个月工资似的。
有时候名声很重要,大伙儿都乐意跟着大方的厂长干活。
要是有人想感谢赵年,那些得了好处的人说不定还得举报呢。
因为他们不想丢掉现在的好处,之前的厂长可没这么大方,再说了,举报还可能得奖呢。
这就是赵年特意营造的形象,有利于他掌控整个厂子。
要不是因为最近风声紧,赵年也不想惹麻烦。
一旦被卷进斗争,对他来说可没什么好处。
他也爬不到太高的位置,万一什么时候得罪人了,被处理了怎么办?
现在他觉得,当个轧钢厂的厂长就不错了,上层也不会注意到他这儿。
就算比轧钢厂稍微强点的部门,想要动赵年,也得掂量掂量他背后的人脉。
所以赵年现在还稳稳当当地当着轧钢厂的厂长,看风向,日子过得很自在。
他不想为了更高的位置,最后失败了被赶走。
不当厂长也没关系,赵年可不想离开四合院。
离开了四合院,他还怎么拿系统奖励,怎么修炼长生不老?
那些寿命、金钱,还有神奇宝贝,别的地方可没有。
去年春节,赵年是在工厂过的,没办法,孤零零一个人,过节也不想自己做饭吃。
过年还是得人多才热闹。
今年可不一样了,虽然还是在厂里吃团圆饭。
但那些倒霉蛋就不一样了。
于海棠和秦京如都在其中,还有一大堆轧钢厂的亲信。
至于冉秋叶,她不在轧钢厂上班,过年过节来吃年夜饭就不太合适了。
再说了,冉秋叶也解释不清,大过年的怎么不在家吃饭,又不能说是去男朋友那儿,去轧钢厂吃饭,确实不太合适。
于海棠是高层,不用说,和领导一起过年很正常,她带秦京如一起来也没什么问题,有漂亮女人在,气氛自然就热闹了。
但大伙儿不会去开这两个女人的玩笑,更不会打她们的主意。
秦京如能来,肯定不只是表面的原因,是因为于海棠,可能还因为赵年。
也就是说,她和赵年之间可能有些说不清的关系,但赵厂长不说,大伙儿也不会问。
谁敢惹赵厂长的女人,那不是找死嘛,当然没人敢这么干。
再说了,就算有人喜欢这口,厂里那么多女工,他们完全可以找别人,找赵厂长的女人,那就是自找麻烦。
赵年自然是晚宴的主角,来来回回敬酒肯定是少不了的。
席间的话题都是围着他,说些奉承的话,讲些乐子事。
过年就是要图个高兴,不可能谈工作的事。
在大伙儿的刻意维护下,宴会进行得很顺利。
可以说整个过年期间,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轧钢厂这边是这样,四合院那边也是一样。
这一天大伙儿要是手头宽裕点,都会买点鞭炮放放,热闹热闹。
特别是吃年夜饭的时候,鞭炮声一个接一个。
当然不像后来那样,一串一串响个不停。
不过后来城市里不让放了,只有农村还能放,再后来连农村放的都少了,因为大部分人都搬到城里住了。
到了过年这一天,就算心里头有什么怨气的人也会暂时放下。
见面打招呼都是:“吃饭没?”
“新年好!”
“包饺子了没?”
“要不要过来喝一杯?”
只要不是什么深仇大恨,过年这几天都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春节真的是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也是难得的假期。
大多数人也就春节能多休息几天,其他时候哪有这时间。
休息对于劳动人民来说,就是最好的奖励。
既然有了奖励,自然不想惹事,也都明白人情世故。
特别是在轧钢厂上班的人,不仅多发了一周工资,还发了两斤肉。
那是肥瘦相间的肉,那个年代,肥肉最受欢迎了。
平时没什么油水,自然最喜欢有油的东西。
把肉剁成馅包饺子最合适不过了,当然除了肉馅还得搭配大白菜或者酸菜什么的。
纯肉太奢侈了,两斤肉不会全做成饺子馅,很多还得留着拌菜或者熬油。
不管什么菜里加点猪油,味道都特别香。
熬完油剩下的肉渣,那才是最香的。
只要是有小孩的家庭,看到熬猪油,一个个都围在灶台边不走,就等着熬好了能吃上一口。
一边看一边流口水。
猪油熬出来后,剩下的猪肉渣撒点盐,味道好得不得了。
孩子能吃上一块,谁还管烫不烫,再烫也不舍得吐,都塞进嘴里慢慢品,直到没味儿了才咽下去。
稍微加点调料,猪肉渣就能变成肉菜,招待客人可好了。
因为有了这猪肉,轧钢厂的人都特别感激赵年。
在轧钢厂上班的有这些福利,也有在其他单位上班的。
听说第三轧钢厂的人也有这样的待遇,羡慕得不得了,谁不想在轧钢厂上班?
多发一周工资,还有两斤带肥的猪肉,简直让人眼馋。
想想自己单位发的东西,只能干羡慕。
哎,你知道吗,家里人有时候也会打趣说:“瞧瞧人家单位,特别是第三轧钢厂,那福利,再看看咱们的,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但话说回来,这大过年的,谁也不想真的闹矛盾,大家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里。
要说这院子里过得不开心的,秦淮如一家算是头一个。
别的人家都是热热闹闹的准备年夜饭,唯独二大爷阎阜贵这次大方了一把,多买了些瓜子,毕竟他儿子也在轧钢厂工作。
他们家因为有赵厂长撑腰,虽说当不了大管,当个班组长也挺知足。
而且两口子都在轧钢厂,光是那四斤猪肉就足以让他们乐呵乐呵了。
但在这四合院里,还有几家过得不那么顺心,刘海忠就是其中一个。
刘海忠这人,真是可怜,以前扫厕所,现在还是扫厕所。
他儿子的工资都比他高,家里地位更是直线下降,连说话都不敢大声。
这能怪谁呢?谁让他当初站错了队呢。
不仅如此,他还时不时被人骂,真是应了那句老话,“风水轮流转”。
这也怨不得别人,以前他那套“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论,动不动就动手打人,还不给好吃的,全自己一个人享用。
现在儿子长大了,上班了,还有赵年暗中帮忙,刘光天自然得意。
他们几个人坐在大桌上大吃大喝,刘海忠却只能孤零零的坐一桌。
他确实是一个人吃,但那饭菜差得让人不忍直视,别说鸡蛋了,连点细粮都没有。
这真是报应不爽,刘海忠心里肯定不是个滋味。
自从站错队,举报赵年失败后,他的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
特别是刘光奇得到赵年的提拔后,刘海忠的日子更是难过。
刘光奇时不时抱怨几句,刘海忠听后更是后悔不已。
他对赵年既有怨恨也有后悔。
怨恨也正常,毕竟利益受损了,肯定要找人发泄。
但谁让他自己背信弃义,举报了曾经提拔他的赵年呢。
赵年没倒台,他却倒霉了,自然要把怨气撒在赵年身上。
他就没想过,如果不是赵年手段多,早就被整下去了,他这简直是忘恩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