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辆三十六吨重的主战坦克,在十六片旋翼产生的巨大浮力托举下,被轻柔得像一片羽毛一样,重新安放在地面上,八对负重轮接触地面时,只发出了轻微的颠簸。
地勤人员冒着还未散尽的气流,快速解除了吊装挂钩。
“将旋翼转速降低至百分之三十,滑行至三号停机坪。”
伴随着发动机功率的降低,那让人几乎窒息的咆哮声终于开始减弱。
巨大的直升机如同移动的小山,在轮胎的滚动下缓缓滑向远处的停机坪。
当整个世界的音量都恢复正常时,那位副总长才发现,自己的嗓子已经喊得有些沙哑了。
他急切地看着余宏,等待着他的回答。
余宏放下送话器,转过身,正视着这位高级将领的眼睛。
“总长同志,我的工作,是提供一个足够稳定、足够强大、拥有足够改造冗余的空中平台。”
他伸出手,指向远处那架正在进行最后停机程序的巨大直升机。
“它就在那里,最大起飞重量一百一十吨,有效载荷超过五十吨,这是它的基础数据。”
“至于这个平台上面可以搭载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去搭载,那不是我一个搞基础设计的人该考虑的问题。”
他目光转向旁边同样一脸期待的黄震。
“黄震同志和602所的工程师们,会负责后续所有的改装工作。”
“陆军需要它变成什么样子,你们就给602所下达什么样的战术指标,他们会拿出具体的设计方案。我的任务,到这里已经基本结束了。”
这番话让副总长愣住了。
黄震立刻挺直了胸膛,大声回答:“请首长放心!我们602所保证完成任务!”
副总长深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中的那份惊异,他换了种方式,用更具体的语气问道:
“那在你看来,余宏同志,这个平台,最急迫的用户应该是谁?”
“陆军航空兵。”余宏给出了一个没有任何迟疑的答案。
这四个字一出口,那位副总长的瞳孔就是一缩。
他身边的几个参谋也面露疑惑之色。
陆军航空兵,这个兔子国陆军序列里最年轻、也最袖珍的兵种,至今连一个独立的建制师都没有。
全部的家当,就是余宏同志之前拿出的那些直-7,数量甚至凑不齐两个满编团。
在所有人的概念里,陆航的主要任务,无非是战场侦察、人员输送、以及为地面部队提供有限的火力支援。
将如此国之重器,优先交给这样一个辅助性兵种,是不是有些太大材小用了?
余宏看出了所有人的疑惑,他没有直接解释。
他转头对身旁的赵林说道:“去车里,把我为陆航准备的三个初步设想方案拿过来。”
赵林立刻转身跑向不远处的吉普车。
几分钟后,三份用牛皮纸袋装着的,半指厚的文件,被放在了副总长面前的指挥台上。
封面上没有任何密级标识,只分别用黑色的记号笔写着:
“一号方案”、“二号方案”、“三号方案”。
“总长同志,黄所长,你们可以先看一下。”余宏说。
副总长迟疑了一下,伸手拿起了最上面那个标着一号方案的文件夹。
他翻开了第一页。
那是一张设计图。
一张经过全新改装的直-8侧视图。
在这张图上,原本空旷的机腹下方,多了一个造型方正的巨大模块化吊舱。
吊舱的下方,甚至还设计了简易的可收放式支撑腿。
他的目光往下移,看到了那段用宋体字打印出的方案名称:《标准一体化战场补给模块》。
副总长的眉头皱了起来。
只是一个运输吊舱?这有什么稀奇的?
他继续往下翻。
下一页,是吊舱的内部结构图。
瞬间,他的呼吸就停滞了。
那个吊舱的内部被分成了上百个标准尺寸的网格状储物单元。
旁边的数据标注得清清楚楚:
A型单元:可装载5.8毫米步枪弹药4000发。
b型单元:可装载12.7毫米高射机枪弹药800发。
c-130型单元:可装载130毫米加农榴弹炮炮弹及发射药筒8套。
还有d型(单兵口粮)、E型(战地医疗包)、F型(净化饮用水)……
一张活页纸从文件里掉了出来,是模拟作战流程说明。
战前:根据前线部队的需求,在后方基地由地勤人员快速组合物资。
比如一个炮兵阵地急需炮弹,那一整个吊舱的百分之九十单元都可以被c-130型占据。
战时:新直-8抵达阵地上空,不必降落。
直接在十米高度将整个吊舱抛放至地面,然后立刻返航。
地面部队打开吊舱侧门,里面就是他们最急需的,分门别类、触手可及的物资。
文件最后一行的红色字体重重地砸进了副总长的眼眶。
【单架次最大投送量:45吨。投放时间:低于三分钟。同等物资,骡马运输队(1200匹)所需时间:72小时。人力运输(5000人)所需时间:96小时】。
拿着文件的手,开始剧烈颤抖。
他脑海里那片冰封高原的惨烈景象瞬间浮现,而后,又被眼前这张技术图纸撕得粉碎。
绝望的记忆,和眼前这个粗暴的解决方案,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冲击得他眼前阵阵发黑。
一个哆嗦,文件差点脱手。
旁边的黄震也被里面的内容惊呆了,他看着副总长的反应,喃喃自语:“这是一个会飞的方面军级后勤仓库……”
副总长没有理会他,他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颤抖着手,拿起了第二份文件。
《装甲突击集群模块化机降方案》。
这次,设计图上是三架并排飞行的新直-8。
第一架,和他们刚刚看到的一样,吊装着一辆主战坦克。
第二架,机舱经过改造,可以容纳并快速投放两辆63式装甲输送车。
而第三架,它的机舱被改成了双层结构,下层是武器弹药和油料补给架,上层则可以舒适地容纳三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文件的核心思想只有一句话:
放弃单机作战的思维,以三架直升机编队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标准突击单元。
一次投送。
只需要一次投送,一个拥有坦克、步兵战车、步兵,且自带第一波次作战所需全部油料弹药的满编装甲排,就可以在十五分钟内,出现在战场上任何一个你想要它出现的地点。
嘶!
副总长倒吸了一口冷气,他感觉到自己的牙床都在发酸。
现在的战争是什么打法?
空降兵跳下去,占领阵地,然后苦苦等待,祈祷后续的重装备和补给能冲破敌人的地面封锁,及时跟上来。
这个方案是什么?
根本就不存在等待!
装甲兵和他的坦克是一起到的!步兵和他的战车是一起到的!
甚至连第一箱备用炮弹,都是跟着他们一起从天上砸下来的!
这他妈就是三维化的闪电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