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理财公开课上,专业讲师深入浅出的讲解,却在几位皇帝学生中激起了层层波澜。
当讲到“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时,朱元璋立刻产生强烈共鸣,用力一拍大腿:“对嘛!咱就说嘛!天底下哪有稳赚不赔的买卖?还是把钱攥在自己手里,存在那啥……银行里,最牢靠!利息少点就少点,图个心安!”他对风险的厌恶程度达到了顶峰。
讲到“资产配置”与“分散投资”时,乾隆顿时觉得找到了知音,羽扇轻摇,侃侃而谈:“妙极!正如朕之收藏,需书画、瓷器、玉器、古籍分门别类,各有侧重,方能相得益彰,整体价值方能稳健提升。理财亦然,岂能将所有鸡蛋置于一篮?”他已开始构思自己的“艺术资产配置组合”。
讲到“长期财务规划”与“复利效应”时,李世民听得频频点头,认真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此‘复利’之效,犹如治国之‘积蓄’,持之以恒,方见其功。规划之要,在于前瞻与定力,非一时之得失可动摇。”他看到了时间在财富积累中的战略意义。
嬴政则对讲师使用的各种图表、模型和术语提出了标准化要求。“此‘风险收益曲线’图,坐标刻度是否统一?‘夏普比率’、‘阿尔法系数’等概念,是否有官方明确定义?整个理财决策流程,能否绘制成标准化的流程图,以便按图索骥?”他追求的是将感性的金融世界,纳入理性的标准化框架。
理论课后,几位皇帝开始尝试将理财理念付诸实践,方式迥异,效果也大相径庭。
朱元璋是绝对的“保守派”。他将景区发放的“退休金”几乎全部存入了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理由是“利息最高,而且跑不了”。他对于任何推销基金、理财产品的信息都一概拒之门外,并告诫身边人:“别信那些!都是想骗你本金的!”他的个人资产负债表极其简单:存款,以及御菜园里的产出(他坚持认为这也是资产)。
乾隆则是“另类投资”的爱好者。他利用自己的鉴赏眼光和人脉,不仅继续购入心仪的艺术品,还与人合股开设了一家高端画廊,定期举办展览和拍卖。他的投资组合光怪陆离,包括古董、现代艺术、限量版工艺品,甚至还有名贵兰花和锦鲤。收益波动极大,时而一夜暴“富”(账面价值),时而遭遇有价无市的窘境,但他乐在其中,认为这是在“滋养精神的同时增值财富”。
李世民践行“均衡配置”理念。在咨询了金融顾问后,他将资金分散投资于低风险的债券基金、部分业绩稳定的蓝筹股、以及景区支持的文创产业基金。他定期审视投资组合,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微调,但不频繁操作。他的投资回报率可能不是最高的,但胜在稳健增长,如同他治理国家一样,追求的是长治久安。
嬴政建立了“个人标准化理财管理系统”。他使用复杂的电子表格,将自己的收入、支出、资产、负债、投资等项目全部量化录入。每一笔投资,无论金额大小,都必须事先填写《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事中记录《操作日志》,事后进行《标准化绩效评估》。他甚至为日常开销制定了月度预算和审批流程,超支部分需提交书面说明。他的理财活动高度规范,但也异常繁琐,几乎成了另一份“政务”。
在讲师鼓励下,几位皇帝试探性地进入了股市,上演了一幕幕令人捧腹的戏码。
朱元璋打开股票软件,眼花缭乱,只看名字带“农”、“种”、“粮”字样的公司,如“北大荒”、“隆平高科”等。“嗯,这公司是弄种子的,跟咱老本行近,实在!”他完全不管K线图和技术指标,买入后就几乎不再操作,美其名曰“长期持有”,实际上是因为看不懂也不敢动。
乾隆则对“概念股”情有独钟。“元宇宙”、“人工智能”、“碳中和”……什么新奇追什么,往往是听了个概念就觉得前景无限,重仓杀入,结果经常买在高点,被深度套牢。但他心态颇佳,称之为“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并期待其艺术品位能在未来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
李世民买卖股票如同用兵,讲究“谋定而后动”。他会研究公司财报、行业前景、管理层背景,选择几家基本面扎实的企业进行投资,并设置好止盈止损点。他的交易频率很低,但成功率较高,账户资产稳步攀升。
嬴政的股票交易则是一场严格的军事行动。他为自己设定了极其复杂的《股票交易标准化操作规程》,包括选股标准(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必须在特定区间)、买入时机(需同时满足多个技术指标)、仓位控制(单只股票不超过总资金的5%)、持有期限(最短不少于3个月)等等。任何不符合标准的股票,哪怕涨势如虹,他也绝不触碰;任何触发止损的条件,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执行。他的交易记录完美得像教科书,但也可能因此错过许多机会。
闲暇时,几位皇帝交流理财心得,往往演变成观念的交锋。
朱元璋看着乾隆画廊里标价惊人的现代艺术品,直嘬牙花子:“弘历啊,你这花钱也太狠了!这玩意儿能当饭吃?有这钱,多买几亩地,多存点粮食多好!”
乾隆立刻反击:“朱兄,你那是小农思想!财富不仅是物质的堆砌,更是精神的升华与价值的发现!你这般一味节俭,生活有何乐趣可言?”
李世民见状,笑着打圆场:“朱兄注重积累,弘历兄善于发现价值,皆有其理。理财之道,关键在于平衡。既要保障基本,防范风险,亦需适度配置,寻求增值,提升生活品质。过犹不及啊。”
嬴政则在一旁冷静地补充:“无论何种方式,均需纳入标准化管理框架。朱陛下之储蓄,需比较不同银行利率;乾隆陛下之投资,需建立艺术品估值标准;李陛下之配置,需优化资产相关性分析。无标准,则无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