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又步入了正轨,为了技术攻坚,除了每周一次的高数课,林东升可以出来放风,会准时出现在教室里给新生们讲课。
多数时间,他都像其他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一样,成天泡在计算机实验室里,连正常的学习都直接省略了,还是姚教授特批的。
用姚教授的话来说,以林东升现在的计算机水平,跑去上课简单就是在浪费时间,还有点膈应授课的老师。
林东升现在在清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黄院士的研究团队中进行学习和研究,主要方向就是高精度模拟矩阵计算芯片的研发工作。
传统的数字芯片(cpU和GpU),都需要遵循数字化-计算-再存储的流程,也就是说,需要将数据从内存单元频繁搬运到计算单元,而计算单元的速度远快于内存的读写速度。
因此,处理器常常需要等待数据,算力会严重依赖芯片的处理速度,算力也无法充分发挥出来,也就形成了冯*诺依曼瓶颈和“内存墙”问题。
这个过程,耗能巨大且速度受限,AI计算和神经网络推理,90%以上的操作都是矩阵乘加运算,数据搬运也成为主要的性能表现和功耗瓶颈。
而研究团队构想的解决方案就是:既然AI计算的核心是矩阵乘法,而物理学定律天然就能完成乘加运算,为何不能尝试直接利用物理过程,来进行矩阵计算呢?这样就可以实现存算一体,直接将存储和计算融合在同一个物理操作中。
然而,计算机领域和数学领域有时就是如此不同,面对各种数学猜想或者难题,你很可能连思路都没有,更别说知道清楚的摸索方向了。
但计算机领域有时你是知道了解决的思路和前进的方向,但是,却找不到具体的操作手法或者操作工具。
林东升他们现在就是如此,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地思考和尝试着,却都没有具体的解决途径。
时间一天天过去,一晃就是一个月,大家虽然都很淡定,但林东升自己却很焦虑。
因为他们这个团队之中,有的研究了三年,有的研究了五年,就连目前这个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也是他们一点点摸索出来的。
天上从来不会掉馅饼,如果有,早就被西方那些国家捡回去珍藏起来了,连看都不会让你看一下,顶多让你闻闻味道。
与此同时,林东升暑假投出的困扰数学界几十年的“披萨问题”,也被他完美地证明了,发在了《数学年刊》上,再次引发了全球数学界的关注和热议。
甚至有传闻,以林东升目前的成长速度和他在数学方面的天赋以及成就,很可能会在30岁之前,获得数学界的最高奖项——菲尔兹奖。
虽然菲尔兹奖是全球数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但获奖规则中明确要求,获奖者必须在当年元旦前未满40周岁,这一规定,也激励了无数年轻的数学家。
例如,丘成桐先生就曾因在几何分析领域的杰出成就,而在1982年获奖,当年33岁。
而在之前的2006年,31岁的陶哲轩先生也曾获得该奖。
据说,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也有意将拉马努金奖,授予给即将年满22岁的林东升先生,以表彰他在数学方面的卓越才华。
当然,这些暂时都属于谣言,林东升本人反正是没有收到任何相关的电话或者信件。
在林东升为了攻克AI算力忙得天昏地暗时,李太强负责的江城高端劈刀生产线,也顺利开工。
将一切理顺之后,李太强也及时将这边的情况,反馈给了林东升和钱明。
很快,他就从钱明的短信中,收到了一份初中同学的名单和基本信息,这些同学,都有意向在升浅科技江城分部实习和工作。
根据钱明提供的名单和联系方式,李太强又让人事和他们单独联系,很快就得到了几份更为细致的求职简历。
看完几人的简历后,李太强重重地叹一口气,如果按他的面试标准,这几个家伙无论是学历还是在校的成绩绩点,都是不达标的。
想想也是,如果他们真的足够优秀,估计也不用钱明单独向自己打招呼了,甚至自己就能找到一处不错的实习单位。
他站在窗前,下意识地点燃一支烟,轻轻地吸了几口,大脑却在飞速地运转着。
从几人的简历看,真让下面的人去面试,搞不好他们会被人事羞辱,集体劝退,反而不好。
而若是自己亲自面试,回头收几个,拒几个,不光自己当了恶人,连带着也会影响到钱明,甚至是他背后的林东升。
以他对林东升的了解,虽然办事公正,但是,为了家乡的发展,他对家乡的人一直都是非常照顾的。
所以,以自己和林东升的交情,走后门这个锅,自己可以背,下面的人事肯定不能背,否则以后招聘这一块,就成了菜园门。
而且,他这么操作,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真要是有能力打招呼的人,必须得将招呼打到自己这个江城负责人这里,无形之中,就将走后门的门槛,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一念至此,李太强也终于想通了,干脆就别面试了,直接将所有的“关系户”一起放进来,让他们每个人都能获得三个月的实习机会。
三个月之后,大家双向选择,愿意留下,再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不愿意留下,也可以轻松放行。
这样一来,他也顾全了林东升对于初中同学的基本情谊,好歹给了他们一次宝贵的实习机会,有了职场经验,毕业之后,找工作也相对容易点。
至于最终多少人能够顺利留下,有这三个月时间的观察和了解,什么人什么本性,值不值得信任和培养,他也能基本心中有数,拒绝时也能做到有理有据,不落话柄。
而钱明暗示的关于叶飞的问题,李太强觉得以林东升的格局,大概率不会过于计较,很可能就是钱明自己臆测的,索性就一视同仁。
理清思路后,李太强就将自己的指令,直接传达给了下面的人事主管。
很快,马大壮、谈剑、叶飞、郑玲玲等人,便纷纷收到了来自升浅科技江城分部抛来的橄榄枝。
得知他们不用面试,就可以直接参与实习,且在三个月的实习期内,每人每月还有一千块的实习补助。
不在公司吃饭,还有相应的饭补和交通补助,他们也是非常惊喜,事后纷纷向钱明打电话表示感谢。
本来担心自己身体不太健康,怕被面试拒绝的赵小娟见状,也赶紧私下向钱明求助,希望也能获得一个实习锻炼的机会。
钱明接到感谢电话后,虽一头雾水,还是破例帮赵小娟打了个招呼,毕竟,林东升一直都很关心她,平时也把她当邻家小妹一样照顾。
“强哥,你们公司真的很缺人吗?”末了,钱明忍不住试探道。
“不缺啊,不过,钱总的面子肯定是要给的,但仅此一次,另外,三个月后,如果他们的表现差强人意,我也会秉公办理的,这一点,你要提前和他们说清楚。”李太强认真地说道。
“明白明白,已经帮了大忙了,我代表大家谢谢你。”钱明客气地说道。
挂断电话后,他想了想,又将李太强刚才的意思,逐一反馈给六人。
六人听了,都表示理解。
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机会人家已经给过了,如果他们还是把握不住,也不能再去怪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