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搜集小队带着收缴的物资与各楼栋推选的学生代表,踩着厚厚的积雪,朝着学校体育馆走去。
那里被临时划定为物资存放点,空旷的场地足以容纳全校的物资,四周还拉起了蓝色警戒线。
体育馆内早已被收拾妥当,地面铺着防潮垫,数十个贴有“食品类”“饮用水类”“日用品类”标签的大型密封箱整齐排列。
工作人员将各宿舍的物资分类倒入对应箱子。
学生代表则手持登记册,逐一对数量、品类进行核对,笔尖在纸页上划过的“沙沙”声,在寂静的场馆里格外清晰。
402宿舍的男生林野,正是第三栋宿舍楼的学生代表之一。
他紧握着登记册,眼神锐利地盯着每一件被倒入箱子的物资。
尤其是看到自己宿舍那几箱泡面被倒进“食品类”密封箱时,心里还是忍不住抽了一下。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专注于核对工作——既然答应了监督,就必须盯紧每一个环节。
起初,物资登记与实际数量基本吻合,林野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些,可当最后一支搜集小队押着物资进来时,异常出现了。
“这是第五栋宿舍楼的物资,共12间宿舍,登记册上有3箱泡面、5袋面包、8盒牛奶。”
带头的工作人员一边说着,一边将物资往箱子里倒。
林野立刻凑上前核对,目光在登记册与倒出的物资间反复切换。
突然,他猛地伸手按住了工作人员的动作,脸色一沉:“等一下,登记册上写着3箱泡面,可这里怎么只有2箱半?”
“少了半箱!”
话音落下,体育馆内的空气瞬间凝固。
负责该小队的工作人员脸色微变,连忙解释:“不可能吧?我们收缴的时候都数过的,是不是你数错了?”
“我数了三遍,就是少了6桶!”
林野将登记册摊开,指着上面的记录,“这一页写得清清楚楚,503宿舍交了1整箱12桶泡面,可现在倒出来的,只有6桶!”
周围的学生代表闻声纷纷围了过来,对着箱子里的泡面清点起来,结果与林野所说一致。
“确实少了6桶!”
“怎么回事?是不是路上弄丢了?”
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学生代表们看向工作人员的眼神,瞬间充满了警惕——他们最担心的事情,似乎真的发生了。
那名工作人员额头冒出冷汗,眼神有些闪躲:“可能、可能是搬运的时候不小心掉在雪地里了?雪太大,没注意……”
“掉在雪地里?”
林野冷笑一声,指着工作人员身上干净的马甲。
“你们的衣服几乎没沾雪,箱子也是密封的,怎么会平白无故少了半箱泡面?而且偏偏少的是最紧缺的泡面?”
他的话一针见血,工作人员顿时语塞,站在原地支支吾吾说不出话。
这时,另一位学生代表突然开口。
“我刚才好像看到,他们小队在楼下的时候,有个工作人员往自己包里塞了什么东西,当时雪大,我还以为看错了!”
这句话如同点燃了导火索,学生代表们瞬间炸开了锅。
“果然有问题!就知道会有人贪墨!”
“把包打开检查!不然今天这事没完!”大家围着那支小队的工作人员,要求检查他们随身携带的包。
被质疑的工作人员脸色涨得通红,死死捂着自己的背包:“凭什么检查我的包?你们没有权利!”
“我们是学生代表,有权利监督物资流向!”
林野上前一步,眼神坚定,“要么打开包证明清白,要么就跟我们去见校领导,说清楚这半箱泡面的去向!”
双方僵持不下,推搡间,一个黑色的背包从工作人员身上滑落。
“哗啦”一声,几桶泡面从包里掉了出来,滚落在防潮垫上——正是缺失的那6桶泡面!
真相大白,学生代表们瞬间愤怒了。
“果然是你们偷拿的!”
““之前说的公开透明都是骗人的!”怒骂声充斥着体育馆,原本负责监督的学生代表,此刻成了最愤怒的质疑者。
而那些工作人员,有的满脸愧疚,有的则低着头不敢说话,场面一度陷入混乱。
就在这时,负责物资管理的副校长匆匆赶来,看到地上的泡面与愤怒的学生代表,瞬间明白了发生什么。
他脸色铁青,厉声呵斥道:“谁让你们这么做的?!”
随后,他转向学生代表,深吸一口气,语气沉重地说:“同学们,这件事是学校监管不力,我向大家道歉。”
“偷拿物资的人,学校一定会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同时,我们会重新清点所有物资,增加学生代表的监督权限,确保每一笔物资都经得起核查。”
可学生们的信任,早已如同被雪压断的枝桠,出现了裂痕。
林野看着地上的泡面,心里五味杂陈。
这场大雪带来的不仅是物资危机,更是人心的考验。
而接下来,如何重建信任,顺利完成物资分配,成了摆在学校与学生之间最大的难题。
副校长的话音在体育馆内回荡,可学生代表们脸上的愤怒并未消退。
林野弯腰捡起一桶泡面,指尖摩挲着冰凉的包装,眼神复杂地看向那位低头垂手的工作人员。
对方也是学校的一名后勤职工。
平日里在食堂打饭时,还会偶尔多给学生添一勺菜,可在物资紧缺的寒冬里,这点平日的温情,终究抵不过对食物的贪念。
“严肃处理不能只是口头说说。”林野将泡面放回箱子,抬眼看向副校长,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我们要求公开处理结果,并且从现在起,物资存放点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学生代表与学校工作人员各占一半。”
“每一次开箱取货都必须有双方在场,全程录像。”
周围的学生代表纷纷附和,这一次,副校长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点头应允:“好,就按你们说的办。”
“偷拿物资的人员即刻停职,交由校纪委调查,处理结果会在全校公示,值守与录像方案,半小时内拟定完成,下午就开始执行。”
接下来的半天,体育馆内一片忙碌。
偷拿物资的工作人员被带走。
剩余人员在学生代表的监督下,重新对所有物资进行全面清点、登记造册,每一项数据都由双方签字确认。
数十个监控摄像头被安装在场馆各个角落。
24小时不间断拍摄,各楼栋的学生代表也分成了四组,轮流在存放点值守,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绷的秩序感。
可信任的重建,远比物资清点难得多。
尽管学校采取了一系列补救措施,但“工作人员偷拿物资”的消息还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学生群体中迅速传开。
有人将体育馆内的对峙场景添油加醋地描述,有人翻出之前的猜测感慨“果然没猜错”。
甚至有学生在宿舍群里发起“抵制统一分配”的讨论,人心的裂痕,并未因处理结果的公示而完全弥合。
两天后,学校终于发布了首次物资分发通知——每人每天可领取2桶泡面、1袋面包、1盒牛奶,凭学生证在各楼栋楼下领取。
消息一出,学生们虽有不满“分量太少”,但终究抵不过对食物的需求,还是在规定时间内排起了长队。
林野作为学生代表,被安排在第三栋宿舍楼的分发点帮忙。
他看着同学们拿着学生证依次上前,接过物资时脸上复杂的神情,心里泛起一阵酸涩。
就在队伍有序推进时,意外再次发生。
“凭什么他能多领一盒牛奶?”一个穿红色外套的女生突然指着队伍前方,大声质问道。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去——只见一位戴眼镜的男老师,正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两盒牛奶,而登记表上,却只登记了他的名字。
“老师,您这不符合规定,每人只能领一盒牛奶。”林野立刻上前,语气平静地提醒。
那名老师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哦,我这是帮隔壁办公室的王老师代领的,他今天值守物资存放点,走不开。”
“代领需要出示对方的学生证和委托书,您有吗?”林野追问。
老师的笑容僵在脸上,语气有些不耐:“都是老师,还能骗你不成?不过一盒牛奶而已,至于这么较真吗?”
“规定就是规定。”
“不管是谁,都得遵守。”林野寸步不让,“要是今天您能代领,明天其他人也效仿,那物资分配的公平性何在?”
两人的对话让队伍瞬间骚动起来。
“就是啊,凭什么老师就能特殊?”
“之前工作人员偷拿,现在老师又想多领,这分配根本不公平!”学生们的情绪再次被点燃。
原本有序的队伍开始混乱,有人甚至往前拥挤,想要看清登记表上的记录。
负责分发的工作人员急得满头大汗,一边安抚学生,一边劝说那名老师:“李老师,要不您先按规定领一盒。”
“等王老师有空了自己来领,或者您把他的教师证拿来,我们再补给他?”
那名老师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在众人的注视下,最终只能悻悻地接过一盒牛奶,转身快步离开。
可学生们的议论并未停止……
有人小声抱怨“老师肯定经常搞特殊”,有人担忧“照这样下去,物资迟早被他们分光”,队伍里的气氛,又一次变得紧张起来。
林野看着眼前的场景,轻轻叹了口气。
他知道,这场因大雪引发的物资危机,早已不仅仅是食物短缺的问题。
在这片被冰雪围困的校园里,每一次关于物资的争执,都是人心与规则的碰撞,而要想真正熬过这个寒冬。
除了足够的物资,更需要重新凝聚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可这份信任,又该从何寻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