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首原山庄后院,一处僻静的工坊内,空气里弥漫着松木,金属和某种奇异香料混合的气息。
这里不似书房雅致,更像是个堆满各种材料和工具的实践场地。
几扇宽大的窗户敞开着,透进秋日午后略显清冷的阳光,照亮了空气中飞舞的细微尘屑。
赵牧今日穿着一身便于活动的深色短打,袖口挽到手肘,正俯身在一张宽大的木工台前。
台上散落着各种小巧的齿轮,打磨光滑的磁石,薄如蝉翼的琉璃片,以及几个半成品的木制或金属构件。
阿依娜在一旁安静地递着工具,老钱则负责记录赵牧随口报出的材料名称和用量。
“老钱,记一下,这种带磁性的石头,让下面的人多留意,品相好的,有多少收多少。”
赵牧拿起一块黑黢黢的磁石,在手中掂了掂,又指向台子上一个结构精巧,中心嵌着一根磁针的圆形木匣。
木匣内壁刻着繁复的刻度,磁针微微颤动,总是指向一个大致固定的方向。
“东家,这是……”老钱好奇地看着那木匣。
“小玩意儿,我叫它指向匣。”赵牧用指节敲了敲木匣外壳,发出沉闷的声响,
“海上航线最担心的就是容易迷失方向。”
“但有了这玩意儿,只要不遇到太大的风浪或者某些特殊的礁石区,好歹能辨个大概方位,不至于成了没头苍蝇。”
说着,赵牧又拿起几个小巧的琉璃瓶,瓶内是色泽各异,粘稠的液体。
拔开一个瓶塞,一股清冽中带着异域花果甜香的气息瞬间弥漫开来,持久不散。
“这些香露,是用特殊法子萃取的,味道比寻常香料浓烈持久,掺一点点在咱们的货物里,或者当做单独的礼品,应该能卖上个好价钱。”
最后,赵牧的目光落在几件造型奇特,泛着金属冷光的物件上。
那是由精钢打造的袖箭和小巧的连弩,结构紧凑,便于隐藏,机括处做了防海水腐蚀的处理。
“这些是防身用的,样子做得别太扎眼,混在行李里。”
“海上终归是不太平的,所以还是要有备无患。”
老钱一边飞快记录,一边连连点头,心中对东家心思之缜密佩服不已。
这些准备,既有实用的,也有商业价值的,还有保命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就在这时,一名庄仆在工坊外禀报:“先生,秦老爷到访,已请到厅内奉茶。”
赵牧动作一顿,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意,放下手中的工具,对阿依娜和老钱道:“收拾一下,别让秦老哥等久了。”
他自己则走到一旁的水盆边,仔细洗去手上的木屑和油污。
流云轩内,李世民依旧是一身富家翁打扮,正端着茶杯,打量着厅内的布置。
见赵牧进来,他放下茶杯,脸上堆起惯常的,带着几分商人愁苦的笑容:“赵小友,老夫在城里被那些琐事吵得头疼,又来你这清净之地叨扰了!”
“秦老哥说笑了,您是大忙人,难得清闲过来坐坐。”赵牧在他对面坐下,示意阿依娜重新沏茶,却又调侃道,“不过秦老哥来小子这里,肯定又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吧?”
“又被瞧出来了?”李世民老脸一囧,摆摆手压低了声音道:“既然如此,那便也不瞒小友了,老夫是听说,你要去南边参加那个什么……四海珍奇会?”
赵牧眉梢微挑,并不意外消息会传到“秦老爷”耳中。
他点点头,随口轻松道:“是啊,碰巧得了张请柬。”
“听说那边好东西不少,去开开眼界,顺便看看能不能给咱们天上人间淘换点新鲜玩意儿回来。”
“怎么,秦老哥也有兴趣?”
“兴趣是有,但那地方……听说不简单呐!”李世民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担忧道,“小友还是慎重些为好!”
“老夫也是听南边来的朋友说,那海龙会可不是善茬!”
“在海上势力极大,甚至呐鲲鹏会,都是其下属组织!”
“行事更是亦正亦邪,小友你这趟过去,风险不小啊!”
“可有做好万全的准备?”
赵牧拿起茶杯,吹了吹浮沫,浑不在意地笑道:“秦老哥放心,我就是个做买卖的,规矩做生意,他们还能把我吃了不成?”
“再说了......”赵牧指了指工坊的方向,自信满满道:“我也不是全无准备,请了些可靠的护卫,也备了些防身的小玩意儿。”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嘛!”
“这一趟风险是大了些,但收获肯定也足够丰厚!”
听到这话,李世民目光有些闪烁,又似不经意地问道:“哦?都准备了些什么?”
“老夫走南闯北,或许能帮着参详参详。”
赵牧也不藏私,大致说了说“指向匣”和特制香露,至于袖箭连弩,则含糊带过,只说是些护身的家伙。
甚至赵牧刻意将“指向匣”的原理说得模棱两可,归功于祖传手艺的改进。
李世民听得仔细,尤其是对那“指向匣”多问了几句,眼中顿时又开始异彩连连,但面上却只是赞叹:“小友果然家学渊源,心思巧妙。”
“有这些准备,倒是让老夫安心不少。”
接着,他便话锋一转,仿佛突然想起什么,压低声音道:“对了,小友,老夫来之前打听到,朝廷似乎也要派人去那个珍珠岛。”
赵牧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抬眼看向“秦老爷”,脸上适当地露出几分惊讶:“朝廷也去?派谁?”
“听说是新上任的市舶司一位姓王的副使,带队过去,叫什么……海商观察团。”李世民仿佛在透露什么了不得的内幕消息,“说是去促进贸易。”
“这样一来,珍珠岛上好歹有朝廷的人在场,小友你们这些商贾,安全上也多一层保障不是?”
“原来如此!”赵牧脸上露出恍然和欣喜的神色:”那这倒是好事,有朝廷的人在,咱们做起生意来,腰杆也硬气些。”
“多谢秦老哥告知!”
其实赵牧心里跟明镜似的,这肯定就是李承乾的手笔。
别的不说,就观察团这种称谓,还是赵牧此前说给太子听的呢。
没想到这小子倒是用的熟练。
而且,此次明面上派使团,既是彰显国威,也未尝不是一种对自己的暗中照应。
只是这“秦老爷”消息如此灵通,看来在朝中的“朋友”地位不低!
应该多半与长孙无忌脱不了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