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港交易所与美利坚政府的博弈,不仅没有让投资者恐慌,反而让他们看到了公司的强大实力和抗风险能力。随着财团联盟的介入、顶级法务团队的强势反击,以及cIA数据要求的无功而返,自由港交易所的股价在争议中一路飙升——从拆股后的198美元,短短两个月内涨到了360美元,总市值突破7200亿美元,成为纳斯达克市值第三高的企业,仅次于苹果和微软。
“老板,现在市场情绪空前高涨,机构和散户都在疯狂买入我们的股票。” 安德烈在视频会议中汇报道,“很多散户投资者在社交媒体上留言,说想买入但股价太高,希望公司能再次拆股,降低投资门槛。”
唐·本杰明看着股价走势图,陷入了沉思。上市不到一年,已经进行过一次“1拆2”的拆股,现在再次拆股,这在资本市场上极为罕见——通常情况下,公司只有在股价过高、流动性不足时才会拆股,而自由港交易所的股价虽然高达360美元,但流动性非常充足,日均成交量稳定在5亿股以上。
“为什么要拆股?” 艾伦·帕克教授提出疑问,“现在的股价和市值,已经能反映公司的价值。再次拆股,虽然能吸引更多散户,但也可能稀释股价的增长潜力。”
“恰恰相反,我认为现在是拆股的最佳时机。” 唐·本杰明说道,“第一,美利坚政府的施压让公司知名度进一步提升,现在拆股,能让更多普通投资者参与进来,形成‘全民持股’的局面——当我们的股东遍布美国乃至全球,美利坚政府再想对我们动手,就必须考虑民意压力;第二,二次拆股能进一步提升股票的流动性,让股价更具吸引力,推动市值继续增长;第三,这也是对公司员工和股东的回馈——拆股后,他们的股份数量翻倍,财富进一步增值,能凝聚人心。”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这次拆股,就定‘1拆6’——每股拆成6股,总股本从20亿股增至120亿股,拆股后每股价格预计在60美元左右,既降低了投资门槛,又能保持足够的市值规模。”
“1拆6?!” 安德烈和艾伦·帕克教授都惊呆了。一次拆6股,这在华尔街历史上从未有过——即便是苹果、谷歌这样的巨头,也最多是“1拆4”或“1拆5”。
“老板,1拆6会不会太激进了?” 艾伦·帕克教授担忧地说道,“拆股比例太大,可能会让市场认为公司在‘炒作股价’,引发监管机构的关注。”
“监管机构现在自顾不暇,没时间管我们的拆股。” 唐·本杰明笑着说道,“而且,我们有足够的业绩支撑——公司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已经达到890亿美元,同比增长320%,完全能支撑股价的稳定增长。告诉摩根大通和花旗银行,让他们作为承销商,发布拆股公告,同时做好市场引导,强调这次拆股是为了回馈投资者、提升流动性,而非炒作。”
“明白,老板。” 安德烈说道。
2022年12月初,自由港交易所正式发布公告:为提升股票流动性、回馈广大投资者,公司董事会决定进行第二次股份拆分,拆分比例为“1拆6”,拆分基准日为12月20日,拆股后股票代码保持不变(FREE)。
公告一经发布,全球金融市场再次沸腾。
“我的天!1拆6!唐老板也太大方了吧!”
“上市不到一年,两次拆股,这是要打造全民持股的节奏啊!”
“现在股价360美元,拆股后变成60美元,我终于能买得起了!”
“赶紧上车!这可是自由港交易所的股票,买了就是躺赢!”
社交媒体上,#FREE二次拆股#的话题迅速登上全球热搜,阅读量突破20亿次。散户投资者们疯狂转发公告,预约开户的人数激增——纳斯达克多家券商的服务器一度瘫痪,因为太多人想要开户买入自由港交易所的股票。
机构投资者也纷纷调整策略,加大买入力度。高盛、摩根士丹利等投行纷纷发布研报,上调自由港交易所的目标价至80美元(拆股后),并称“二次拆股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渗透率和流动性,推动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
“老板,拆股公告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我们的股票成交量突破15亿股,创历史新高。股价上涨12%,收于396美元,总市值突破7920亿美元。” 安德烈汇报道,“摩根大通和花旗银行反馈,散户开户量同比增长了300%,很多之前因为股价太高而观望的投资者,都在等待拆股后入场。”
唐·本杰明点点头:“很好。让公关部和投资者关系部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回应投资者的疑问。另外,通知财务部门,做好拆股后的股份登记和结算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12月20日,自由港交易所的二次拆股正式落地。
开盘前,股票价格自动调整为66美元(396美元÷6)。开盘铃声一响,股票立刻迎来了爆发式成交——开盘仅10分钟,成交量就突破了20亿股,股价从66美元涨到72美元,涨幅9.09%;上午收盘时,股价涨到78美元,成交量达到35亿股;下午收盘时,股价稳定在82美元,单日涨幅24.24%,总市值突破9840亿美元,距离1万亿美元大关仅一步之遥。
“突破9800亿美元!自由港交易所成为全球第三家市值接近万亿美元的企业!” 彭博社的直播镜头前,财经分析师激动地喊道,“二次拆股的效果远超预期,散户投资者的疯狂买入,推动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这场拆股,让自由港交易所的股东们迎来了财富的爆炸式增长。
安德烈作为公司cEo,持有1%的股份分红权(对应拆股前的2000万股),二次拆股后,股份数量变为1.2亿股,按照收盘价82美元计算,这部分股份的市值达到98.4亿美元——而他的分红权对应的财富,更是随着市值增长而水涨船高。
“老板,我现在也算亿万富豪了!” 安德烈在视频会议中开玩笑道,“这都是您的功劳!”
“这是你应得的。” 唐·本杰明笑着说道,“继续努力,等公司市值突破1万亿美元,我再给你发一笔巨额奖金。”
艾伦·帕克教授的1%股份分红权,同样增值到98.4亿美元。这位原本专注于学术研究的教授,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亿万富豪。“老板,我打算用一部分钱成立一个科研基金,资助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研发。” 他说道。
“很好,支持你。” 唐·本杰明说道。
公司的普通员工,更是这场拆股狂潮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按照股权激励方案,普通员工平均每人持有10万股(拆股前),二次拆股后变为60万股,按照82美元的收盘价计算,每人的股份市值达到4920万美元——即便是刚入职不到一年的新员工,也因为股权激励和两次拆股,身价轻松超过千万美元。
自由港交易所的客服部员工莉莉,就是其中之一。她原本持有5万股(拆股前),经过两次拆股后,股份变为30万股,市值达到2460万美元。“我现在也是千万富豪了!” 莉莉在员工群里激动地分享道,“感谢唐老板,感谢公司!我打算用这笔钱在洛杉矶买一套豪宅,再给父母在老家买一套房子,让他们安享晚年。”
这样的故事,在自由港交易所随处可见。技术部的工程师、运营部的专员、财务部的会计……几乎所有员工都因为公司的发展和两次拆股,实现了财富自由。很多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逆袭故事”,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和羡慕。
“羡慕哭了!这是什么神仙公司!入职一年,身价千万!”
“自由港交易所还招人吗?我愿意从基层做起!”
“唐老板也太宠员工了吧!不仅有股权激励,还连续拆股,让员工跟着赚钱!”
自由港交易所的“员工财富神话”,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优秀人才前来应聘。公司的招聘邮箱被简历塞满,hR部门每天都要处理上万份申请——其中不乏来自谷歌、微软、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的核心员工,甚至还有华尔街投行的分析师、顶尖律所的律师。
“老板,我们的招聘竞争太激烈了!” 人力资源部总监杰西卡·米勒汇报道,“一个技术岗的职位,收到了5000多份简历,其中有200多人来自硅谷的顶级科技公司。很多应聘者表示,就算降薪,也想加入我们公司。”
唐·本杰明说道:“这就是股权激励和股份拆股的魅力。人才是公司最宝贵的财富,只有让他们共享公司的发展成果,才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告诉hR部门,严格筛选,选拔最优秀的人才加入公司——我们要打造一支全球最顶尖的团队。”
“明白,老板。” 杰西卡·米勒说道。
二次拆股后,自由港交易所的股东人数突破1500万人,成为纳斯达克股东人数最多的企业。这些股东遍布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了各个阶层——从普通的工薪阶层、学生,到亿万富豪、企业高管、政府官员,甚至还有一些国家的皇室成员。
如此庞大的股东群体,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民意力量”。当美利坚政府再次试图推动对自由港交易所的制裁时,立刻遭到了来自民间的强烈反对。
“自由港交易所是我的养老钱!政府不能打压!”
“我持有1000股FREE股票,现在市值8.2万美元,这是我全家的积蓄!”
“如果政府制裁自由港交易所,就是在损害我们普通投资者的利益!”
美国的社交媒体上,反对政府打压自由港交易所的声音越来越高。很多股东甚至自发组织了抗议活动,在国会山、IRS总部前举行示威游行,要求政府停止对自由港交易所的调查。
更关键的是,这些股东中不乏有影响力的人物。美国多个州的议员、地方政府官员、媒体大亨,都持有自由港交易所的股票——他们通过各自的渠道,向联邦政府施压,要求停止对自由港交易所的“针对性调查”。
“老板,美利坚政府的调查已经陷入停滞。” 塞缪尔·赖特汇报道,“参议院金融委员会的听证会已经推迟了三次,IRS的税务调查也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现在,他们面临着巨大的民意压力和政治压力,根本不敢轻易采取制裁措施。”
唐·本杰明笑着说道:“这就是全民持股的好处。当我们的利益与千万人的利益绑定在一起,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轻易撼动我们。”
随着股东群体的扩大和市值的飙升,自由港交易所的商业影响力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全球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始将自由港交易所作为跨境交易和资产配置的首选平台——截至2022年底,自由港交易所的注册用户突破8000万,日均交易量达到1.2万亿美元,Z币的全球流通量突破3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无可争议的第一大数字资产交易所。
各大银行和财团,也从这场狂欢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等核心股东,不仅通过佣金分成和股份增值赚得盆满钵满,还借助自由港交易所的平台,拓展了大量的跨境业务,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市场地位。
“唐先生,自由港交易所的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杰米·戴蒙在电话中说道,“现在,摩根大通的跨境结算业务中,有60%是通过自由港交易所完成的,这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成本,也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未来,我们希望能与自由港交易所深化合作,共同开拓更多的金融服务领域。”
“我也是这个想法。” 唐·本杰明说道,“接下来,我们可以联合推出‘数字资产理财’‘跨境贸易融资’等创新业务,进一步扩大我们的市场份额。”
2022年12月31日,自由港交易所的股价以88美元收盘,总市值突破1.056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三家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企业,仅次于苹果(2.8万亿美元)和微软(2.5万亿美元)。
这一年,自由港交易所创造了资本市场的奇迹:上市不到一年,两次拆股,市值从1000亿美元飙升至1.056万亿美元,涨幅超过950%;股东人数从最初的几万人,增长到1500万人;员工平均身价超过5000万美元,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公司。
站在伦敦的公寓里,唐·本杰明看着窗外的烟花——2023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他拿起手机,看着自由港交易所的股价截图,心中感慨万千。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如今的万亿美元市值,这一路走来,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而这,仅仅是个开始。随着Z币的全球普及、自由港交易所的业务拓展,以及贞观集团各个产业的协同发展,他的商业帝国,还将创造更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