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真快!”
“不是时间过得快,而是你过得的充实,庄子大宗师: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这是复圣颜回说的!”
钱谦益笑了笑没说话。
如今的他又恢复了先前模样,城里来了修面的工匠,钱谦益去修了个脸,乱糟糟的胡须不见了!
钱谦益整理个人形象,余令也整理了!
要说城里最先富起来的是什么人,一定是修面匠。
他从土豆开花的时候开始修面,现在土豆都要收获了依旧源源不断!
人家现在在归化城都有一个小铺面了!
这个时候若是有人去问他赚了多少,他一定会说哪个杀千刀在编排他,他会说他现在吃屎都难!
今日是土豆收获的日子。
近两日把土豆收完,钱谦益和余令等人就会回京了。
作为“天使”的刘廷元和左光斗也会跟着一起。
这两人的心早都飞了。
听丁一御史说,两人早就把行李收拾好了,掰着指头算着回家的日子。
对他们而言,归化城这里还是太苦了。
因为余令秉承的理念是没有用的人不能吃饭。
已经熟悉归化城制度和律法的安其尔忙碌了起来,在她清脆嗓音的吆喝下,很多人开始以她为起点排队。
现在的安其尔真的很好看!
原先是吃一顿饿几天,虽然现在她的日子依旧处于不能吃饱的状态下,但在她的身上已经很少出现饿的睡不着的情况了!
最难得的是她不用活的提心吊胆了
没了饥寒的交迫和提心吊胆的生存压力,在短短的数月内,她整个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脸上有光了,人也好看了!
也不知是谁起的头,人家如今是归化城一枝花。
牛成虎喜欢她喜欢的要命,可安其尔对牛成虎却好像没多大感觉。
因为她对牛成虎和对所有人一个样。
这样的一个态度用余令的话来说就是没戏。
人家草原姑娘有自己的一个想法,谁也不知道她想什么。
“大人,人都找好了!”
余令望着面前的安其尔笑了笑,果然比当初好看。
面容虽然不是绝佳,但身上的那股英气却是汉家女子少有。
“好,活儿很简单,把粮食从地里捡起来聚成堆就行!”
虽然挖土豆的活儿余令已经组织过了很多次了,搞得都有些心烦了。
可这一次,余令依旧是郑重来对待这件事。
祭拜皇天后土的礼仪不能少。
虽然说这个礼仪和挖土豆没多大关系,可这片土地最稀缺的就是礼仪,所以仪式感不但不能少,还要盛大。
要借此来表达的对粮食的尊重,对未来的期盼。
呜呜的号角声响起,在低沉的号角里,众人的议论声慢慢的消失。
随着低沉的战鼓声加入众人的神态也有了变化。
由不明到疑惑,由疑惑到肃穆。
余令的态度由战鼓声传达。
一个统一的态度很重要,态度不但具备稳定心理的作用,还能决定行为动机和行动方向。
余令要传达的态度就是,我们要好好的种地,好好的活下去。
钱谦益也出马了。
在大明,春种秋收都是有祭祀的,在低沉的战鼓声里,钱谦益带着一群文人开始祭祀,开始祈祷。
“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
号角声,鼓声,众人的吟唱声汇聚在了一起。
就是没有经历过这些的人,他们也会很快地代入这种氛围里。
论面子功夫,余令是高手。
挖土豆开始,第一个土豆出来了,又大又圆......
归化城的土地真的非常适合土豆的生长。
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日照,沙壤土质,外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
所以,土豆看着就比长安的大一些。
前面的汉子在疯狂的挖,安其尔带着特意挑出来的带着青春活力的女子在后面捡。
为了证明这东西能吃……
四个方向,四个人开始烤土豆吃。
春哥挑了个挖碎的土豆。
摸着土豆“伤口”,然后在双指之间感受着那沙沙的手感,春哥忍不住舔了舔。
问题出现了……
春哥是吃过土豆的人,不光吃过烤的,还吃过土豆粉。
那时候他其实就已经有疑惑了,他总觉得土豆粉的味道有点怪,可盐巴的味道太重,他不敢肯定。
他以为是地方不同的缘故。
如今他觉得不是的,口感明明一样,都是沙沙的感觉。
可为什么土豆粉会有土的感觉,怎么会是那种感觉呢?
“不对啊,我当初吃了啥?”
春哥并不孤独,以为余令对自己另眼相看的,在今日试吃给众人看的郭巩也是满脑子疑惑。
他也觉得不对劲。
当初他吃余令给他的土豆粉吃的好几天拉不出臭臭来。
他以为是水土不服导致的大便郁结,停了几天就好了。
再吃又出现了。
那时候他以为余令给他下毒,他就偷偷的把那一百斤土豆粉给了春哥,换了十三斤肉干,然后水土就服了。
如今这一看,是当初的喇嘛没安好心啊!
聪明过人的郭御史打死都没想到这个事情的始作俑者是余令。
他甚至认为余令都是受害者,他小人之心误会了余令。
随着勤劳的女子把圈起来的几亩地土豆聚在一起的时候……
无论是见过这个场面的,还是没见过这个场面的,都忍不住露出了笑脸,都忍不住欢呼了起来。
有收获,就代表着能活人了!
左光斗忍不住拿起一个土豆。
望着这片土地他默默的算了一下,他很想冲过去告诉余令,如果大明全部种这个是不是就不会饿死人?
才往前走一步,他又猛的停住了脚!
他突然想到,如果大明都种这个就需要先下旨意,户部要将这个归算进五谷,然后将这个纳入赋税体系。
先不说这个需要多久,更大的问题是他们愿意么?
他们愿意么?
若是他们愿意,去做这些事情,那上上下下的粮仓制度是不是也有改变。
如果这些也能以新制度来改过来……
地方上的宗族他们愿意么?
左光斗认识土豆,他很早之前就认识。
不光认识,他还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味道,虽然味道一般,但能活人。
望着眼前鸡子大小的土豆,左光斗才知道余令为什么会对朝堂失望。
“改稻为桑难,如此更难……”
左光斗突然觉得余令先前说的话是对的,自己不适合当官。
因为自己根本就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守心,你有办法么?”
余令望着主动找自己说话的左光斗笑了笑,忍不住道:
“想不到你还是一个人,良心还没黑!”
见左光斗气得浑身发抖,余令赶紧道:“没法!”
“余守心,不斗气,我没跟你开玩笑!”
余令认真道:“我也没跟你开玩笑,我说的没法就是没法,原因很简单,敢问左大人家里有多少亩地呢?”
“我没贪墨,侵占百姓的土地!”
“我信左大人的为人,敢问,依照大明律,左大人目前的官职和对应的土地是多了还是少了?”
左光斗已经知道答案了,可他实在受不了余令这个死样子。
“敢问余大人家里多少亩地呢?”
余令就知道左光斗会这么问,笑道:
“我家的地,我家里人齐上阵只需三日就可以忙完,你猜是多少!”
“我不信!”
“不信你可以去长安啊,随便查,凡是超过我官职应有的土地,每查出一亩我给你一根手指头!”
见左光斗落到余令的话题圈子,钱谦益赶紧道:
“是真的!”
“凉凉,我就不信他家没佃户!”
“有,他家先前有的,余家大前年就把地契烧了,人家那个村子不靠种地而活,人家现在有自己的活路!”
“什么活路!”
“余家周围一百多户,家家户户出壮丁,家家户户有战功,仅辽东一战,黄渠村出兵三十二,十九人归……”
左光斗不说话了。
他觉得自己再多一句嘴,余令会扑上来扣他的嗓子眼。
说有战功的人是人家的佃户这本身就是一种侮辱。
“真的没办法么?”
“有啊,把土地还给百姓就行了,没有土地,就算把这土豆种满大明,百姓依旧是吃不饱的,明白么?”
左光斗悻悻的走到地里,佝偻着腰开始捡土豆。
这一次是集中收获五亩地。
当五亩地的土豆过秤,真实的产量出现在众人的眼前时,欢呼声经久不散。
天下大事,就没有比吃饱饭更重要的。
任何喜事,都比不上大丰收。
……
在榆林卫,谢大牙也在主持着夏收。
他没搞那么多仪式,而是带着所有人一起开干,挖着挖着众人就哭了起来。
也不知道哭什么,几个汉子望着彼此忽又哈哈的大笑了起来。
榆林卫受苦这些年,因为久旱少雨,粮食作物虽然能长出来。
但收获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穗上只有那么可怜的几颗粮食。
如今好了,如今有土地了,收获还这么多。
土豆耐干旱,初春那场薄薄的小雨刚好赶上土豆的发芽期。
虽然开花后需要水分,需要人忙碌……
可相比之前这根本不算什么。
“看到了没有,我谢大牙虽然牙大,但说话绝对靠谱,这次收获完,我们就把土地收拾好,再种一季……”
“好嘞!”
“咱们不能嘴上说好,活还是得干,这石油咱们得抓把劲,目标达成了,这土地是你们的,这粮食也全是你们的!”
“谢大人放心,小的全家齐上阵!”
谢大牙骄傲的巡视着。
学着当初余令的样子和做事方法,拍了拍手,从边上拿过茶壶深吸了一口。
“这土豆其实是收成一般,我那里还有更好的,亩产近千斤……”
“大人莫不是又在开玩笑?”
谢大牙最喜欢别人搭腔,就喜欢看别人不信的样子。
他会默默的记着,等事实出现,当着当初不信的人懊悔的样子,淡淡的来句……
“当初谁说我在开玩笑来着?”
一想到此,他能兴奋的浑身都哆嗦。
“当初我种土豆你不信,现在呢,刚才谁抱在嘴里啃来着,等着吧,明年开春,我让你看看什么才是好吃!”
“大人今年秋不行么?”
“不行!”
“为什么啊!”
“听安排,会有的.....”
“好嘞!”
不说整个榆林卫,大半个榆林卫的军户都在收获土豆。
这一次的收成,归化城要拿走一半作为军粮,秋季的收获完全归自己。
等明年的第一次收获,归化城只拿一成!
这就是今后众人的田赋。
余令等到夏收后再离开的目的就是如此。
地里有了粮食,人心就不会乱,哪怕这些粮食不足以让人吃饱。
只要饿不死,那就有希望!
榆林卫不能乱,这里的百姓几乎全是军户。
别看这些人和老百姓一样,一旦他们活不下去,他们就是兵!
北方只要一乱,那就是大问题,这里的兵太多了。
余令不知道,从收获的这刻起,他就成了这些普普通通军户心里的救世主。
人人心里都有杆秤,他们知道谁对他好,对他不好。
如今的这一切是余令总兵来了之后才改变的,而余大人并未要求什么。
哪怕去打河套,余令也没强制的要求军户必须跟随,而是派人去问,去说明。
余大人这是在尊重大伙,把大家当个人。
“大人,我想打听个事!”
“你说!”
“归化城那边还缺人么,我想去!”
“你去做啥呢?”
“帮大人杀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