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这提议,其实属于阳谋,因为薛仁贵一定会接过这事。
而且他自诩箭法无双,一直想和这位无双猛将比上一比,现在正好借这个机会。
果然一直没说话的薛仁贵走到众人中间,目光微冷。
“太上皇!不是末将不给您面子,而是长安城一切事宜,还是等陛下回来做主的好!”
“呵呵。”李世民轻轻点头,笑容温和:“话是有一定道理,不过孙诠确实触犯大唐律法,不若你替他与朕比箭,若你能胜就一切听你的。”
薛仁贵双眼微眯,心中顿生豪气。
虽然他向来稳重,但终究年纪在这,少年热血面对挑战,岂会退缩之理?
“好!那本将就应下!”说着抬眼看向远处:“不过射这铜铃稍微有些无趣,不如。”
“不如什么?”李世民眉头微挑,他一生征战从来没惧怕过任何挑战:“无论是什么,朕都没问题。”
薛仁贵目光如电,扫视四周,最终定格在太极殿广场边缘的一棵高大槐树之上。
时值初春,枝头已冒出绿芽,他伸手指向那树冠深处。
“听闻太上皇当年单骑闯阵,箭无虚发,万军为之夺气!号称神箭,今日不妨就射那枝头绿芽!”
此言一出,满场哗然。
初春的绿芽细嫩如豆,在百步之外望去,不过是枝头一点若有若无的绿意。
风过时,枝条摇曳,那点点绿色便隐没在交错枝桠间,别说射中,便是看清都极为困难。
这比试,已非常人所能企及。
李世民浑然不惧,反而朗声大笑,笑声中豪迈之气直冲云霄。
“哈哈,好,好一个薛仁贵。”说着向身后内侍一摆手:“取朕宝弓来!”
话音落下,内侍将弓箭取来。
薛仁贵则微微蹙眉,因为这弓正是李承乾改良过的宝弓。
这玩意他是见识过,绝对堪称神器,但旋即就神色恢复平静。
“来人,也取本将弓来。”
大约一炷香时间,士兵便从军营取来一柄弓,其通体黝黑,四角上都固定有椭圆形铁轮。
这是李承乾特地为自己爱将制作的强力复合弓。
拿弓在手,薛仁贵整个人气场瞬变,目若鹰隼,锐气逼人。
“太上皇,陛下说过,做人要敬老,您先请!”
“嗯?”李世民愣了一下,而后才反应过来:“敬老?那逆子说朕老了?大胆!”
薛仁贵不置可否,一脸无所谓,未战先扰人心性的招数,自然是和自己陛下学的。
李世民何其聪明,瞬间就意识自己中计了,深吸两口气,以平复下心情。
“呵呵,好,那朕就不客气了。”
说着弯弓搭箭,伴随偏心轮发出的‘咯吱’声,弓如满月。
“嗖”的一声,羽箭夹杂剧烈破空之声,直中槐树树尖。
只见一节树枝直接断裂,而后被箭钉在后面城墙上,同时隐约可见小节树枝上带着一点绿色。
这一手,绝对堪称神级,片刻沉默后,顿群臣爆出一阵喝彩声。
而后所有人目光都集中在薛仁贵身上,毕竟其善战之名如今已响彻天下。
薛仁贵缓步向前走了两步,而后开始卸下身上盔甲。
伴随一阵稀里哗啦的铁器落地声,上身只剩单衣。
手中复合弓,轻轻弯曲,发出比李世民弓还刺耳的齿轮转动声。
因为这弓是李承乾为他量身定做,弓身用了四个薄铁片,若无一定臂力就算有偏心轮也难以拉动。
“嗖”的一声,羽箭破空而去,爆发出刺耳破空之声。
只见羽箭正中树枝,而后势头不减,正好钉在李世民羽箭所在位置。
将其箭羽震掉的东西,加上自己射下的树枝,正中两支。
这一下所有人都懵了,这简直就是神技中的神技。
其中有些精通史书的不由小声私语。
“东汉末年,曾出过一位飞将,名为吕布,听说其能于百步开外,一箭射中枪上红缨。”
“如今看,比咱们的陛下和这位薛将军还是有差距啊。”
“是啊,当真前无古人了。”
就这个结果,要换了普通人,肯定就投降了。
但李世民是什么人,太原起兵那天起,就傲视群雄,到最后可以说持弓在手,天下无敢言敌者。
“哈哈...好!”豪迈一笑:“薛仁贵武艺果真无双!”
而后再次弯弓搭箭,弓如满月,一箭射出,竟正中两根树枝,而后钉在城墙上。
群臣此时已经震惊到麻木了,毕竟在场大多是文臣,并未跟随李世民经历隋末乱世。
只有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等有限几人,没有丝毫惊讶之色。
薛仁贵此时却有些紧张起来了,在他心里,此番比试更多的是维护李承乾威望。
所以只能赢不能输,因此在面对李世民这种对手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深吸一口气。凝视着百步外摇曳的绿芽,正要弯弓搭箭。
李世民忽然发出一阵剧烈咳嗽“咳咳...。”同时脸色潮红,整个人散发出一股病态。
这可给房玄龄等人紧张坏了,毕竟李世民可是他们的护身符,可谓正儿八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快!快叫医官。”
哄闹声中,众人簇拥着李世民离开。
悠悠青史,泱泱华夏,要论天下雄关,古今皆有。
但自大唐文皇帝李世民,一战擒双王,开创近三百年大唐江山,虎牢关这个名字便有了浓墨重彩一笔。
此关在贞观十六年,又经历李氏皇族父子鏖兵,更添英雄气。
关外,大军云集,虽军容、士气并不算顶尖,但人马众多,一眼望去足足有三四万。
领头人物,正是李世民三个儿子,李恪、齐王李佑、蜀王李愔。
此时中军大帐中,三人正在剧烈讨论。
蜀王李愔是目前这支军队名义上大帅,此时他眼中不时闪过狡黠之色。
“三哥,老大现在在剿匪,老家伙又去了江南,按照弟弟的意思,咱们直接趁机夺关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