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高丽溃兵被压缩在安州平原一片狭小的区域内,四面八方都是敌人,炮火和子弹从各个方向落入密集的人群中,造成了恐怖的伤亡。
溃兵们惊慌失措,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四处乱窜,相互践踏。
一些北高丽士卒注意到了两翼丘陵方向的枪炮声早已停歇,可以看到大批南高丽士兵跪在地上,被大楚军队看管着。
“看那边!南高丽人……他们投降了!大楚没杀他们!”
“投降了就能活命吗?”
“不投降就是死啊!这……这怎么打?”
有的溃兵尝试扔下武器,高高举起双手,跪在了地上,附近的大楚士兵看到了,并没有开枪射击,示意这些溃兵待在原地。
这个举动如同星星之火,迅速燎原。
看到投降确实能活命,越来越多的北高丽士卒放弃了徒劳的抵抗和逃跑,纷纷效仿。
扔下武器的声音此起彼伏,广袤的平原上,一片又一片的北高丽士兵跪倒在地,黑压压的人头一眼望不到边。
北高丽主帅被亲兵簇拥在中间,看着周围如同潮水般跪倒的士兵,明白任何抵抗都已失去意义。
北高丽主帅仰天长叹,泪流满面,颤抖着下了战马,解下了腰间的佩剑,扔在地上。
“放下武器……命令所有人……投降,也为高丽……保留一些元气。”
整个安州平原上,幸存下来的超过十五万北高丽士卒,全部成为了俘虏。
这场安州平原决战,从开始到结束,不到两个时辰。
南高丽十万伏兵,在突围和被夹击中损失了近万人,投降九万余人。
北高丽二十万大军,在正面冲锋和突围中被击毙约三万人,投降超过十七万人。
大楚五万火器营,凭借超时代的火力和周勃出色的指挥,做到了己方没有伤亡,堪称一场完美的的碾压式胜利。
所有高丽军队都已投降,战场被控制后,大楚军队的阵地上,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大楚士卒们挥舞着手中的步枪,将帽子抛向空中,相互拥抱,庆祝这酣畅淋漓的大胜。
周勃站在望台上,看着眼前的胜利场面,看着跪满原野的俘虏和堆积如山的敌军尸体,脸上露出了笑容。
高丽的脊梁,在这一战中,已经被彻底打断了。
战斗结束后的安州平原,夕阳的余晖洒在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战场上,映出一片凄艳的红色。
大楚军队开始有条不紊地打扫战场。
士卒们收殓己方阵亡将士的遗体,集中进行登记和妥善安葬。
数量庞大的高丽士兵尸体,让俘虏在远离水源和道路的地方挖掘巨大的深坑,进行集体掩埋。
丢弃的武器、盔甲、旗帜等战利品被收集起来,分类堆放。
完好的刀剑和皮甲还能装备辅兵和地方驻军,残破装备将被回炉重铸。
周勃下令大军押解着超过二十六万的俘虏,浩浩荡荡地开赴不远处的安州城,庞大的队伍绵延数十里。
大军抵达安州城下时,发现城门大开,城内寂静无声。
城内的官员和守军,得知三十万联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吓得魂飞魄散,直接弃城而逃。
周勃兵不血刃,顺利接收了这座北高丽境内的重镇。
大军入驻安州城,周勃颁布安民告示,并开仓放粮,赈济城中困苦的高丽百姓,迅速稳定了民心。
大军在城内城外择地扎营,进行休整,补充弹药,医治伤员,斥候继续侦查南方扶桑军队以及北高丽剩余城池的动向。
如何处理这二十多万俘虏,成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全部关押,需要消耗巨量的粮食和看守兵力。
全部释放,又担心俘虏重新拿起武器,成为隐患。
周勃深思熟虑后,做出了决断。
南北高丽军队中的所有中层以上军官以及所有将领,共计约两千余人,全部关押进安州城的大牢。
“这些人,是高丽军队的骨干,不能轻易放归。待高丽半岛彻底平稳,纳入大楚治理之后,再行处置。”
针对剩下的二十多万底层军官和普通士卒,大楚军队开展了一场大规模、高效率的思想教育和遣散工作。
在安州城外的旷野上,临时搭建起了数十个高台。
高丽俘虏们,被分批带到高台下集中。周围有大楚士卒巡逻警戒。
高台上,站着的是大楚军中懂得高丽语的军官,有随军而来隶属于高丽道筹备衙门的一些文官。
“高丽的弟兄们!安静!听我说!”宣讲者声音洪亮。
“你们不用害怕,我大楚皇帝陛下仁德,念及你们大多是被逼迫,才拿起武器与我大楚对抗,故下令宽恕尔等性命,并不追究尔等抵抗之罪!”
台下出现了一些细微的骚动,俘虏们抬起头,眼中露出将信将疑的神色。
“你们很多人从军,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你们为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老爷们卖命,他们可曾真正关心过你们的死活?可曾让你们吃饱穿暖?可曾分给你们土地?”
这话触动了俘虏们内心深处的苦楚,想起平日里遭受的盘剥和欺压,眼神开始有了变化。
“我们大楚皇帝陛下心系天下万民,包括你们,你们可能还不知道,在我大楚军队到来的北方各州府,我们做了什么!”
“我们解散了那些欺压百姓的旧衙门,罢黜了那些作威作福的贵族官员,属于他们的土地分给了高丽的穷苦百姓,北方的很多高丽百姓,已经有了自己的土地!”
台下响起了议论声,分土地?这对于大多数出身佃农和贫苦自耕农的士兵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们带来了高产的粮食种子,土豆、红薯、玉米!这些东西,不挑地,耐旱耐瘠薄,产量是高丽种的水稻、粟米的好几倍,全部是免费发放,还派农师教百姓怎么种!”
“皇帝陛下下旨,高丽未来三年,免除一切赋税徭役!”
“现在各个州府正在修建作坊,修建公路、铁路,以工代赈,只要你去干活,就能吃饱饭,还能挣到工钱养家糊口!”
宣讲者每说一条,台下俘虏们的眼睛就更亮一分,呼吸也更急促一分。
这些内容直击俘虏们内心最迫切的需求,生存,土地,温饱。
“你们很多人,家就在北方,也有在南方即将被大楚接收的地方,等你们回去之后,就能亲眼看到,大楚是来拯救你们于水火,是来让你们过上好日子的!”
“从你们放下武器的那一刻起,你们就是我大楚高丽道的普通百姓,是皇帝陛下的子民!”
“只要你们安分守己,服从大楚律法和官府的管理,人人都会有地种,有饭吃,有衣穿!再也不必忍受饥饿和战乱之苦!”
一场场宣讲下来,俘虏们的心态发生了显着的变化。
从一开始的恐惧、麻木、怀疑,逐渐转变为好奇、期待甚至是一丝感激。
俘虏们互相低声交谈着,询问着北方家乡是否真的如大楚官员所说那样发生了巨变。
思想教育之后,便是遣散。
大楚军队按照俘虏自报的籍贯,进行粗略的登记造册。
每个被遣散的俘虏发放了足够食用的干粮,告知回到家乡后,可以前往当地的大楚州府县衙报到,核实身份后,即可参与分地、领取种子和救济粮。
几天之内,二十多万高丽俘虏,领上干粮,怀着希望的心情,从安州城外一散而空,沿着各条道路,返回故乡。
后续的地方驻军和高丽道筹备衙门的官员抵达安州,全面接手城防、民政管理等事务。
周勃率领休整完毕、士气高昂的五万火器营主力,挥师北上,兵锋直指北高丽的王都开城。
北高丽精锐尽丧于安州平原,后方州府已大多传檄而定,根本组织不起任何有效的抵抗。
周勃大军所到之处,沿途城池无不望风归降,大楚的旗帜一路畅通无阻地插上了各座城头。
周勃的大军快抵达开京城下时,城内的北高丽国主李瑈和满朝文武,早已乱作一团。
逃,无处可逃。战,无异于以卵击石。
在大楚的武力威慑和内部主降派大臣的劝说下,深知大势已去的李瑈,为了保全宗庙,最终做出了痛苦的决定。
李瑈脱去了王袍,身着素服,自缚双手,命人抬着棺木,率领着后宫眷属、王子王孙以及所有留在都城的大臣们,打开了城门,步行出城,来到周勃军前,跪地投降。
周勃端坐于骏马之上,接受了北高丽的投降,命令李瑈立即颁布诏书,命令北高丽境内所有尚未投降的城池、军队,立即放弃抵抗,向大楚军队投降,接受大楚的管辖。
诏书被快马传遍北高丽全境,彻底瓦解了还在观望的抵抗意志。
周勃吩咐将李瑈一家、所有王室重要成员、以及投降的文武大臣,全部清点造册,派出一支精锐部队,押解着这支俘虏队伍,前往大楚京城,听候建武帝发落。
这些人离开了世代经营的土地和权力的根基,此生再难返回高丽。
解决了北高丽,周勃马不停蹄,率领大军南下,跨过临津江,直扑南高丽的王都汉阳。
南高丽的处境比北高丽更为艰难,不仅丢失了南方大量领土给扶桑人,盟友北高丽也覆灭,国内兵力空虚,民心涣散。
面对挟大胜之威、势不可挡的周勃大军,南高丽国主李嵯同样陷入了绝望。
在求和被周勃断然拒绝后,李嵯见抵抗无望,只得效仿李瑈,自缚双手,率领宗室百官,出汉阳城跪地请降。
周勃命令李嵯下诏,令南高丽全境投降。
南高丽国主一家、宗室、大臣以及之前俘虏的军队将领,也一并押送往大楚京城。
南北高丽所有的军队,幸存的士卒被遣散回乡,成为了大楚治理下的顺民。
这些士卒回乡后,亲眼看到大楚官府确实在发放粮食、种子,分配土地,组织以工代赈,原有的苛政被废除。
对比之前朝不保夕的日子,士卒们本就淡薄的故国情怀迅速消散,安心地接受了大楚子民的新身份。
北高丽和南高丽,在短短数月内,相继灭亡,领土被大楚控制,纳入了即将正式设立的高丽道管辖范围。
高丽已平,但战事并未结束。
盘踞在半岛南端,互相攻伐又时而勾结的两个扶桑势力,藤原库之助支持的伪朝廷和承和天皇的流亡朝廷,成为了最后的障碍。
建武帝对当年祸乱东南沿海的倭寇深恶痛绝,而藤原库之助正是支持那些倭寇的元凶之一。
建武帝有明确吩咐,务必擒杀藤原库之助。
“藤原库之助……此人深知罪孽深重,大楚绝不会饶恕,指望像高丽国主那样投降,恐怕是不可能。”
周勃对身边的将领们分析:“藤原库之助必定会负隅顽抗到底,若我们先行击溃藤原库之助,承和天皇见独木难支,或许会不战自溃。”
权衡利弊之后,周勃做出了决定,集中兵力,以雷霆万钧之势,先行攻击盘踞在南部重镇金海城的藤原库之助主力!
“传令全军,休整三日,补充物资,三日后拔营南下,目标——金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