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线的墨家机关城地穴中,青铜鼎内的星图仍泛着金红色的微光。姜绾手持玉勺,将新鲜采集的 A 血型血液缓缓注入鼎耳 —— 这是今早从萧决族人中筛选出的纯血样本,红细胞浓度比普通 A 血型高出 17%,在烛火下泛着醇厚的酒红色,像融化的红宝石般顺着鼎耳凹槽流淌。
“慢些,控制流速。” 姜绾的声音紧绷,目光死死锁定鼎内的星图。当血液总量达到鼎容量的三分之一时,原本稳定的星图突然剧烈震颤,鼎身的饕餮纹猛地睁开 “眼睛”,射出两道赤红色的光柱,在石墙上交织成复杂的网格。地穴内的星砂突然悬浮起来,围绕青铜鼎形成旋转的星环,砂粒碰撞的细微声响,竟与《夏祀秘录》中记载的 “星语” 节奏完全一致。
下一秒,鼎内的星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完整的 “天市垣” 星官突然分裂,无数细小的星轨像生长的树枝般向外延伸,有的朝着地穴顶部的通风口方向蔓延,有的则贴着鼎壁向下延伸,在底部汇聚成两道清晰的光束 —— 一道指向东北方,光束中浮现出 “通天柱” 三个古篆,笔画由闪烁的星点组成;另一道指向西北方,映出魏国太庙的轮廓,甚至能看到地下密室的石门纹路,连门环上的饕餮纹细节都清晰可辨。
“是权限!不同浓度的血液,能解锁不同权限!” 姜绾的指尖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她立刻让墨家弟子记录星轨走向,“之前注入少量血液时,只能激活基础星图;现在达到三分之一浓度,就解锁了具体的方位坐标,甚至能看到目的地的细节!” 她突然想起现代实验室里的 U 盘权限分级 —— 普通员工只能读取基础数据,管理员才能查看核心文件,这青铜鼎的星图权限,竟与现代科技的权限逻辑如出一辙。
墨家弟子用炭笔在竹简上快速绘制星轨,笔尖划过竹简的 “沙沙” 声与鼎身的嗡鸣交织。姜绾蹲下身,盯着指向太庙的光束,发现光束边缘有一行极细的星点,组成 “需血亲之血” 的甲骨文 —— 这意味着,要打开太庙地下密室,不仅需要 A 血型,还得是与萧决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人,这与现代 dNA 亲子鉴定的 “亲属匹配” 原理惊人地相似。
“那完整星图呢?” 一名弟子突然开口,目光中满是好奇,“如果注入更多血液,会不会解锁昆仑墟的全貌?”
姜绾的目光落在鼎内剩余的空间,突然想起《夏祀秘录》中 “以血为引,以牲为祭” 的记载。她抚摸着鼎壁上模糊的刻痕,那些刻痕像是被刻意打磨过,隐约能辨认出 “三百六十五” 的数字轮廓。“完整星图需要特定的人牲配比,” 她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凝重,“不是单纯增加 A 血型的量,而是需要不同血型的血液按比例混合,才能激活全部星轨 —— 就像调配丹药,君臣佐使缺一不可。”
就在这时,鼎内指向通天柱的光束突然闪烁,星点组成的 “通天柱” 字样旁,浮现出一行小字:“甲三乙二丙一”。姜绾立刻联想到现代实验室的血型分类 ——“甲” 对应 A 血型,“乙” 对应 o 血型,“丙” 对应 b 血型,这或许就是最基础的配比公式。她连忙让弟子将这行字拓印下来,竹简上的星点印记在接触空气后,竟自动转化为血色,像是在强调这配比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现代实验室的计算机房内,蓝光淹没了整个空间。林教授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模拟数据,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 —— 这是第七次调整人牲配比模型,屏幕上的三维星图始终有 12% 的区域处于暗区,像是被某种能量屏蔽。
“再增加 A 血型的比例,调到 108 人。” 林教授的声音带着疲惫,却难掩兴奋。助手立刻修改参数,当 A 血型人数定格在 108、o 血型 72 人、b 血型 63 人、Ab 血型 122 人时,屏幕上突然爆发出刺眼的白光,原本暗区的星轨瞬间亮起,完整的昆仑墟星图在三维空间中缓缓旋转,连最偏远的 “归墟” 节点都清晰可见。
“成功了!” 助手激动地拍手,屏幕右下角弹出的总人数让所有人都屏住呼吸 ——365 人,与《祀典》中 “三百六十五人牲,应周天度数” 的记载完全吻合!林教授调出《祀典》的电子扫描件,将人牲配比与古籍中的 “甲类为天、乙类为地、丙丁为人” 注解对应,发现 108 名 A 血型对应 “三十六天罡”,72 名 o 血型对应 “七十二地煞”,63 名 b 血型与 122 名 Ab 血型则对应 “天地人” 三才中的 “人” 部,连数字的奇偶性都与古籍记载的 “阳数为天、阴数为地” 完全一致。
“这不是巧合,是精确计算的结果。” 林教授放大星图中的 “归墟” 节点,发现该区域的能量波动频率,恰好与 365 人血液混合后的共振频率相同,“夏朝人通过无数次实验,算出了激活完整星图的最佳人牲配比,每个血型的人数都对应着特定的星官能量,少一人都会导致星图残缺。” 他突然想起古代线姜绾传来的 “甲三乙二丙一” 配比,将其输入模型,发现这正是激活 “通天柱” 星轨的最低配比,与地穴中青铜鼎的反应完全同步。
实验室的量子钟突然出现异常,时间显示比正常时间快了 3 秒 —— 这是能量共振达到峰值的标志。林教授调出混合血液的磁场数据,发现 365 份血液样本产生的 3.67 特斯拉磁场,与青铜大立人的磁场完全重叠,甚至能看到磁场中漂浮的微小星砂颗粒,与古代线地穴中的星砂性状完全一致。
“原来《祀典》记载的人牲,不是野蛮的献祭,而是激活星图的‘能量源’。” 林教授的声音带着震撼,他指着屏幕上的星图,“每个血型的血液都对应着不同的星官能量,A 血型负责激活核心星轨,o 血型提供基础能量,b 血型和 Ab 血型则负责稳定星图结构,三者共同构成完整的能量循环 —— 就像现代电路中的火线、零线与地线,缺一不可。”
古代线的地穴中,姜绾正让弟子用玉瓶收集鼎内的混合血液。这些血液在星图能量的影响下,竟变成了淡金色,滴落在竹简上能自动显现星轨纹路,且纹路会随血液浓度变化而调整 —— 浓度越高,星轨越清晰,解锁的细节越多。她突然意识到,《夏祀秘录》中 “以血为墨,以鼎为砚” 的记载,或许就是指用不同浓度的血液绘制星图,记录不同等级的权限信息。
“大人,您看这个!” 一名弟子突然指向鼎壁,那里有一行新浮现的甲骨文:“全图需甲百八、乙七十二、丙六十三、丁百二十二”。姜绾的心跳骤然加快,这组数字与现代实验室模拟的人牲配比完全一致!她立刻让弟子将数字拓印下来,发现数字的笔画走势,与青铜鼎内壁的网格纹路完全吻合,像是用星图能量 “写” 在鼎上的密码。
就在这时,地穴顶部传来一阵震动,通风口落下的尘土中,夹杂着几颗泛着银光的星砂。姜绾抬头望去,发现星砂在空气中组成 “归墟” 二字,随后便消散无踪。她突然想起现代实验室的星图,“归墟” 节点是昆仑墟的能源核心,要激活它,或许需要完整的 365 人牲配比,甚至可能需要更特殊的血液 —— 比如萧决这种同时具备 A 血型、断掌纹和蛊虫的 “完美载体”。
现代实验室里,林教授正将人牲配比数据与青铜鼎的分子结构进行比对。当 365 人的血型基因序列与鼎壁纹路重叠时,屏幕上突然弹出一行远古代码,翻译后显示:“星图权限共分九层,每层对应不同人牲配比,完整配比激活第九层 —— 昆仑墟全貌。” 代码下方附带的权限表,与古代线姜绾观察到的 “血液浓度 = 权限等级” 现象完全一致,甚至标注了每层权限对应的具体星轨区域。
“这是一套跨越三千年的权限系统。” 林教授的声音带着敬畏,他调出古代线传来的星图拓片,与现代模拟的星图重叠,发现两者的权限分层完全同步,“夏朝人将星图权限编码在人牲配比中,用《祀典》记录下来,既避免了权限泄露,又确保后人能通过古籍解锁 —— 这是最原始的加密方式,却比现代的数字加密更安全,因为它绑定了人类的血脉。”
古代线的地穴中,姜绾将拓印着人牲配比的竹简小心收好。鼎内的星图已逐渐黯淡,只剩下指向通天柱和太庙的两道光束仍在闪烁,像是在指引接下来的方向。她突然想起萧决体内的蛊虫 —— 如果蛊虫能强化血液与青铜的共振,那萧决的血液是否能跳过基础配比,直接激活更高权限的星图?这个念头让她兴奋不已,立刻让弟子准备萧决的血液样本,打算进行新的实验。
现代实验室里,林教授的手机突然收到姜绾发来的人牲配比拓片。当他将拓片上的数字输入模型,屏幕上的星图突然投射出一道红光,指向实验室角落的青铜齿轮 —— 那是从殉葬坑出土的编号 73 齿轮,此刻齿轮表面的纹路竟与星图中的 “归墟” 节点完全吻合。林教授突然明白,这些齿轮不仅是基因库,还是激活星图权限的 “密钥”,需要与人牲配比结合,才能解锁最终的昆仑墟秘密。
两个时空的探索,在 “人牲配比 = 星图权限” 的核心线索下交汇。古代线的姜绾握着竹简,望着指向通天柱的光束,眼中闪烁着探索的光芒;现代线的林教授盯着屏幕上的权限表,手指在键盘上敲击,准备模拟更高权限的星图激活过程。他们都知道,随着人牲配比的揭开,昆仑墟的真相已不再遥远,而那个隐藏在星图背后的终极秘密 —— 或许与人类的起源,甚至与遥远的星辰有关。
地穴外传来墨家弟子的通报声,萧决已带着新的血液样本赶到。姜绾深吸一口气,将玉勺再次伸向鼎耳 —— 她知道,接下来的实验,或许会揭开星图权限的更高层级,甚至可能触及夏朝人守护的终极奥秘。而现代实验室里,林教授也按下了 “第九层权限模拟” 的按钮,屏幕上的星图开始重组,“归墟” 节点的能量波动越来越强,仿佛在呼应古代线的实验,两个时空的探索者,正沿着不同的道路,朝着同一个伟大的真相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