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干把瓦汗战地军校的经验,百分之百地用在了第2航空教导师上面。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虽然挂着团长、旅长等军事指挥职务,可大多数时候做的事情是军工研制方面的。
也正是因为他那么多年的付出,东大的军事工业才能有今年的成就,东大的经济才能有当前如此惊骇的发展。
有得有失,在这个过程中,他无法用自己的超前意识,为部队的训练提供很大的助力。
东大空军当前的实力是硬生生打出来的,连续几场局部战场下来,部队练出来了。
可是,要注意到,当时东大空军的对手,除了英国皇家海军,其他的都是二流水平。
而此前发生的东大和美日联军在西太平洋发生的空中大规模冲突,可以说是东大空军第一次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对手交手。
表面看,东大空军完全占据了上风,压着美国空军和日本空中自卫队打。
实际上,李干心里很清楚,那是因为美国人心里有顾忌,他们没有用全力。
这让李干感受到了压力。
也让他直观地看到了美国空军的水平。
美国空军的从二战开始到现在,大大小小打了一百多场仗,他们的作战经验远在东大空军之上。
东大从来不会把自己当成世界警察,不会四处制造武装冲突,因此没有很多实战机会。
唯一的办法就是向训练要战斗力!
东大空军编有71个航空旅,3000多架飞机,除了第2航空教导师外,其余70个皆为合成旅。
除了中部的几个旅,其他部队部署在远东、东部沿海地区、南部地区、西部地区,也就是说,每个战区下面都有10个以上航空旅。
春节过后,伯力空军训练基地投入使用,是空军第二个综合训练基地,规模仅次于阿泰空军基地。
伯力空军训练基地隶属第2航空教导师,是该师的场站之一。
在伯力设立空军综合训练基地是有针对性的,这里的纬度比阿泰空军基地略高,高于北海道,自然气候这块比整个日本都要恶劣。
其次,伯力地区周边地域广阔,往北就是辽东省广阔的北部地区,两侧是一千多公里长的黑龙江下游地区,地形地貌非常有利于空军作战训练。
最后,从伯力出发向东飞行1200多公里,跨过库页岛便是太平洋的西北部海域,也就是白令海以南海域,有利于部队进行远程作战训练。
投入使用后,李干率领第2航空教导师一半的兵力,从阿泰空军基地转场过来,正式进驻,在这里设立第二个教导基地。
第2航空教导师并没有从编制上一分为二,而是采取轮换驻扎的方式,部队在东西两个基地来回更替。
李干在伯力空军训练基地设作战教导指挥组,是临时机构,人员组成就是师部机关里抽调出来的,人员同样进行轮换,每六个月一次。
主要领导方面,李干到了伯力之后,阿泰那边的指挥就交给了张二标,他亲自负责伯力这边的部队指挥。两个副师长分别充当二人的副手。
其次,李干大力提拔年轻干部,让更多的年轻干部走上指挥作战的岗位,完善指挥军官的培养制度。
第2航空教导师编有多达8名副师长。
这里面,除了常设的东西两个基地各一名副师长外,其余六名全部是挂职副师长。
海航6旅旅长姜大明再一次率队转场到了伯力空军训练基地,他成为了第2航空教导师的挂职副师长,和其他两名分别来自空军第2航空旅、空军第24航空旅的旅长,跟着李干学习战役级空战指挥。
有一个现状是鲜为人知的。
空军航空兵部队里,许多高级将领并不是空军飞行员出身,在许宝国之前的历任空军司令员全都是老陆。
这也反映出了老陆的巨大影响力。
其实不止空军,海军的高级将领里也有一堆旱鸭子,现任海军司令员李远海就是旱鸭子,正儿八经的老陆出身,当初是从军区副司令员的位置上升任海军司令的。
因为海军发展周期长的缘故,最高统帅部早已经确定,李远海起码要当10年以上的海军司令,甚至更长,这么做是确保海军发展不折不扣地按照最高统帅部的意图进行。
而从当兵那天起就是海军战士的海军参谋长吴立峰,是被当做下一任海军司令来培养的。
最高统帅部已经确定,从下一届开始,海军、空军的司令员必须要是专业出身,海军司令员必须会开船,空军司令员必须会开飞机。
专业化发展是海空军和二炮部队未来发展的一大特点。
当前,空军航空兵部队旅长以上级别的岗位上,依然有许多非飞行员出身的将领。
显然,这是不健康的构成要素。
空军航空兵部队里的旅长甚至政委,很多都是近十年成长起来的,这一批人是空军的中坚力量。
让这批人更强,是李干要做的事情。
最好的学校是战场,只有真刀真枪的战斗,才能让人成长起来。
李干对前来挂职的副师长们提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训练中向普通飞行员看齐,标准和强度不但不能降低,还要拔高,在这个基础上同时学习指挥课程。
春节后的伯力地区依然严寒,越往北气候越寒冷。
今年冬季的气候比去年更加恶劣,乌克兰平原和哈萨克斯坦黑土区的情况比去年更加严重,苏联小麦收成再一次遭到巨大打击。
意味着,危机在逼近。
收回远东地区后,东大与苏联在西部的界线是勒拿河——这条河从贝加尔湖西部出发,一路向北流入北冰洋,从地图上看,这条河竖着切割开了西伯利亚地区和远东地区。
实际上,远东地区北部的萨哈和楚科奇两个面积最大的地区,仍然归属苏联,但是,这两个地方的自然环境太恶劣了,苏联在那里的掌控力几乎为零。
而东大忙着搞辽东省的建设,对那两个苦寒之地根本没有想法,即便苏联送,东大也不见得会要,因为当前东大还没有能力大规模开发那两处。
因此,双方的界线,实际上就是以全长超过4400公里的勒拿河为界。
李干趁着严寒没有过去,组织部队北上进行极寒气象条件下的远程作战训练,锤炼部队的低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为对日作战做高阶准备。
距离勒拿河大约500公里、位于辽东省北部的聪岭军事基地,是肩负着边境巡逻的主要基地。
空军在这里部署有一支远程无人机分队,每天都会起飞无侦-7高空战略侦察无人机在勒拿河我方一侧空域进行巡逻。
无侦-7就是歼-20首飞那年,李干提出来的大型长航时侦察巡逻无人机。
该机服役后,成为世界上飞行高度最高、航程最远、滞空时间最长的无人机。
依托2万米航高、2.5万公里超大航程、40个小时的超长滞空时间,一架无侦-7就能从东到西把勒拿河巡上两个来回。
在2万米的高空,再恶劣的天气也影响不了无侦-7的飞行,而其搭载的能够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工作的侦察仪器,能够对空中、地面的情况进行不间断的监视、侦察。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苏联把大部分军力集中到了东欧,西伯利亚这边只留下了必要的守备部队。
这一天,无侦-7飞行操作员秦火上校和往常一样,在早上八点三十分过来接岗。
秦火原来是开战斗机的,在远东战争中负了伤,身体机能达不到空勤飞行人员的要求。
他是可以转业回地方工作的,也可以转到地勤岗位,可是,他不愿离开心爱的飞行事业。
因此主动申请转到无人机部队,当了一名无人机飞行操作员,成为了地面飞行员。
无侦-7的操控通常需要两个人来执行,一人负责飞行,另一人负责侦察和通讯。
秦火和搭档和上一班的战友进行对接,随即接手了代号为“军犬3号”的无侦-7的控制。
这架无侦-7昨天八点三十分起飞执行任务的,已经飞行巡逻了整整二十四个小时。
按照边境巡逻计划,秦火这一班结束后,要操控着“军犬3号”无侦-7返航降落,通常不会用尽无侦-7的滞空时间,留有非常充足的冗余量。
当前,“军犬3号”无侦-7的航向是向南,沿着勒拿河东侧,在米的高空,以420公里每小时的巡航速度往贝尔加湖方向飞。
秦火密切关注飞机的状态,他的搭档则盯着侦察设备反馈回来的信息,不放过蛛丝马迹。
他们进驻这里执行边境巡逻任务已经有小两年了,很少会遇到苏军派遣战斗机拦截的情况,苏联空军的战斗机也不会越过勒拿河。
他们明明知道在界河一侧飞行的无侦-7能够侦察探测到他们纵深好几百公里范围内的情况,对此也无可奈何。
总体而言,过去这两年里,界河周边地区的情况是保持平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