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的手指在终端上滑动,客户名单一行行翻过。她刚圈出第三家近期人事动荡的公司,主控屏右下角突然弹出一条系统提示:科研组请求紧急通讯。
她点了接受。
画面切入,科研团队负责人站在实验台前,身后是不断跳动的数据流面板。他的声音比平时快了半拍:“我们验证了新模型,干扰信号确实存在结构性缺陷。”
林晚没说话,只是盯着他的眼睛。
“心灵洞察之镜”开启。
短短几秒内,她看到了对方脑海中的画面——连续七次失败测试后,最后一次模拟中,谐振频率曲线在某个临界点发生断裂,整个系统在0.3秒内失稳崩溃。那不是偶然,而是必然。负责人心底反复回响着一句话:“找到了,就是这个节点。”
林晚收回视线,头痛轻微袭来,但她没停下。“说重点。”
“这种干扰依赖动态共振维持稳定性,而它的核心算法必须实时校准硬件反馈。一旦设备运行环境出现微小偏差,比如电压波动或散热效率下降,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信号反噬。”他顿了顿,“我们不需要破解它,只需要让它自己崩塌。”
林晚立刻调出权限界面,将这项研究标记为最高优先级。她转头看向另一块屏幕,苏悦发来的客户名单还停留在眼前。她快速筛选出使用星辰智评系统的单位,并标注其中已完成人事调整的机构。三家中有两家在同一周内更换了技术主管,时间恰好与心理系统被触发的节点吻合。
她接通调查队长。
“把研发基地的布防图再传一遍。”她说,“我要知道哪些区域有独立供电系统。”
“已经整理好了。”对方声音沉稳,“西侧实验室有双路电源和备用冷却机组,符合高负荷运行条件。另外,他们每周二凌晨会进行一次系统自检,持续约十五分钟,期间主控芯片处于全激活状态。”
林晚看着地图上的红点,手指轻轻敲击桌面。周二凌晨,正是最佳窗口期。
她转向科研负责人:“你们需要什么样的样本?”
“必须是正在运行的主控芯片,最好带外壳和连接线路。断电超过两秒,内部数据就会清零。”
“取样风险很高。”林晚说,“不能保证完整撤离。”
“那就只带走芯片。”对方语气坚定,“哪怕只剩一半,也能还原出它的响应机制。”
林晚沉默片刻,随即打开加密频道,将行动代号设为“破频”。她圈定西侧实验室作为目标区,在地图上标出三条潜入路径,并锁定自检开始前五分钟为行动启动时刻。
“通知小组,这次任务不求隐蔽,只求精准。”她对着通讯器说,“找到主控单元,切断电源前用屏蔽袋封装,带出来。如果被发现,优先保人,但尽量拖住守卫直到数据传输完成。”
“明白。”调查队长回应,“我们会安排两人突击,外围留三人策应。”
“还有。”林晚补充,“不要碰任何其他设备。我们的目的不是破坏,是取证。”
通讯结束,她调出模拟推演界面,输入新的参数。屏幕上,一条红色曲线缓缓上升,在达到峰值时骤然断裂,随后整个干扰网络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失效。
这就是突破口。
她转身走到指挥台前,发现苏悦的消息又来了:“三家目标企业中,有两家的测评数据曾在过去一个月内批量上传至星辰智评云端,时间集中在每次人事变动前三十六小时。”
林晚眼神一凝。
这意味着,对方不仅干预结果,还在收集真实行为数据,用来训练更精准的操控模型。每一次晋升、每一次岗位调整,都是他们在完善系统。
她立即下令封锁联盟内部所有第三方接口,暂停一切外部数据交互。同时将科研组的发现同步给核心成员,要求市场团队停止策划舆论反击,转为准备后续信息发布预案。
十分钟后,作战会议接入。
影像依次亮起,都是熟悉的声音。林晚没有寒暄,直接调出谐振崩溃的模拟图。
“他们的技术看起来无懈可击,是因为我们一直试图从外部攻破。”她说,“但现在我们知道,它内部有一个必须精确维持的平衡。只要打破这个平衡,它自己就会瓦解。”
有人问:“万一这只是理论模型呢?”
“我已经确认过科研负责人的判断。”林晚平静地说,“这不是猜测,是实证基础上的推论。而且,敌人已经开始警觉——心理系统被试探,说明他们在等我们下一步动作。如果我们继续被动防御,只会被一步步逼入死角。”
另一人犹豫道:“可一旦失败,我们的底牌就暴露了。”
“我们没有退路。”林晚看着众人,“过去三个月,他们让我们怀疑自己的决策,动摇团队的信任。现在,轮到我们让他们开始质疑自己的系统是否可靠了。”
会议室陷入短暂安静。
几秒后,各条线负责人陆续确认执行方案。
林晚关闭会议通道,转入单独指挥模式。她调出研发基地的立体图谱,再次核对西侧实验室的结构布局。空调管道、电缆井、监控盲区……每一个细节都被重新评估。
这时,科研负责人发来最后一份报告:根据现有数据,他们已能模拟出干扰系统在特定负载下的崩溃路径。唯一缺少的,就是真实芯片的响应特征。
林晚盯着那行字看了几秒,然后按下通讯键。
“行动授权发送。”她说,“目标:西侧实验室主控单元。时间:周二凌晨四点十二分,自检开始前五分三十秒。任务代号‘破频’,即刻生效。”
通讯那头传来一声简短的“收到”。
她放下耳机,目光落在地图上那个被红圈标注的位置。窗外,城市灯火依旧明亮,街道上的车流如常穿梭。没有人知道,在这座城市的某个角落,一场无声的对抗正悄然转向。
她的手指轻轻搭在桌沿,指尖微微发凉。
就在这时,终端震动了一下。
是调查队长发来的确认回执,附带一张模糊的热成像图。图像显示,基地西侧在夜间仅有两个固定巡逻点,且每次换岗间隔为十七分钟。
林晚放大图像,看到其中一个空档期正好覆盖计划行动时段。
她正要标记时间节点,主控屏突然跳出一条新提示:
昨夜被切断的心理访问通道,刚刚再次尝试连接,Ip来源经过多重跳转,最终消失在境外节点。
她盯着那行记录,没有动。
三秒后,她手动删除了这条日志,并将追踪程序设为静默运行。
然后,她在任务日志里写下最后一句备注:
“允许释放部分误导信息,引导其误判我方关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