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世子要离京去敕南府,他倒不怕累也没有舍不得离家,他就是忧郁自己的口腹。
整个王府最担心的就是陈艾,世子这阵子忙玉米的事下巴都尖了!
这要去了敕南府,没有“倾愿”,没有王正君做的饭菜,世子一定会饿成瘦麻杆儿!
陈艾都忍不住想说他跟着世子一起去了,不过罗荣王两句话就把陈艾给打发了。
“你这老胳膊老腿儿的路上磕着碰着了,世子是把你再送回京呢还是沿途找个地儿先把你埋了?”
陈艾想说他现在的身子骨比以前硬朗些了,但低头看看自己皱巴巴的手,陈艾还是只能叹息一声。
罗荣王倒也不是不在乎儿子,府里手艺最好的厨子,脑袋机灵的下人都给他带上了。
郭子牧太清楚王世子是如何爱吃的,他指挥府里的厨子给慕容世子做了许多的肉松、泡面、肉干还有各类咸菜、小菜。
郭子牧还道:“永修县有‘云龙坊’,那边的厨子也是云安调教过的,也有‘云龙院’旗下的点心铺子。
云龙坊门外有卖‘肉夹馍’、‘串串香’的,是忠勇村的村民卖的小吃,用的是云安给的方子。
忠勇村别院的厨子我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不过别院里种着西红柿、青瓜那些的。”
慕容世子用力点头,表示记住了。
罗荣王老怀安慰地说:“去了敕南府,多听康宁的,见着子榆你告诉他你小爹怀孕了。”
世子越来越受皇上重用,罗荣王心里自然是欢喜的。
慕容世子还是点点头。
隔日一早,罗荣王和郭子牧带着慕容晖亲自送慕容世子出府,这也是慕容世子长这么大头一回一个人离京去那么远的地方。
罗荣王拍拍世子说:“雏鸟长大了,要自己飞了,好好干,在外头也要照顾好自己。”
陈艾在一旁抹眼泪了:“世子,您回来可不能太瘦了。”
头回离家的慕容世子也有点鼻酸:“我就当是减肥了。”
郭子牧道:“过阵子我和王爷会给你送吃的去敕南府,泡面那些的不要舍不得吃。”
慕容世子点点头,第一次有了一种要出远门,爹娘都关心他的感觉。
他自己的亲生母亲一心修仙,父亲娶进门的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小爹却是真心对待他。
慕容世子希望王正君能给他生个弟弟。
该走了,慕容世子上车,罗荣王喊:“照顾好自己,别叫爹跟你小爹担心。”
陈艾:“世子,敕南府的饭菜不好吃你也要多吃点。”
慕容晖:“哥,我会想你的。”
慕容世子向几人挥挥手,钻进车厢。
慕容世子走了,罗荣王一直目送到世子的车看不到了这才有些失落地带着郭子牧回府。
郭子牧宽慰道:“蒋知府会照顾好世子的,我这边也会时不时给世子寄吃的过去。”
罗荣王拍拍郭子牧的手:“世子有你这个小爹操心着他,是他的福气。”
哪个孩子不盼着娘亲的疼爱与柔软,可惜世子没有这个命。
但他们父子二人也又是幸运的,他得了郭子牧这样一个贴心的正君;世子和小晖得了一个心善慈爱的小爹。
慕容世子与蒋康宁在城门口汇合,不过城门处却多了一个令人意外的人,王石井。
蒋康宁与慕容世子都算是王石井和邵云安的家人,这家人要出京了,邵云安没法送,王石井是一定要送的。
王石井不仅送,忠勇公府这边也准备了两车的东西让他们带回去,一人一车,都是些耐放的吃食。
蒋康宁和慕容世子都不跟王石井客气,慕容世子还问:“有泡面吗?”
王石井:“有,还有午餐肉。”
蒋康宁和慕容世子眼睛同时亮了:“午餐肉?你是什么?”
午餐肉、泡面和火腿肠,那是居家旅行必备好物。
可惜在这个时代,泡面还行,午餐肉和火腿肠都存在一个储存问题。
邵云安的空间里倒是有真空打包机,但没法拿出来用。
给蒋康宁和慕容世子带的午餐肉是在一个个浅瓷碗里整好后放凉,直接裹了油纸密封再放进装了冰块的木盒子里。
“这样估摸着能多放几天,但大哥和世子你们也尽量在5天内吃完。若是闻着不对了,就一定不能吃了!”
蒋康宁和慕容世子都表示知道了,他们是要为皇上办差的,拎得清,不会为了口腹之欲而拖后腿。
邵云安和王石井不仅给两人准备了许多吃食,还有一筐子西红柿和青瓜,都拿被褥盖着防冻坏,也是叫他们路上吃。
王府的暖房也种着菜,但产量没有国公府的这么高,暖房也没国公府的大。
郭子牧也给慕容世子准备了,不过没这么多。
王石井把两人送出城后就回来,路上也顺便与两人多说说话。
王石井也说到了忠勇村别院种着不少东西,西山上还有竹鼠,可以让别院的下人去抓。
慕容世子觉得反正要先从别院那边拿种子,他可以在别院住几天的嘛。
宫中,永明帝对忠勇公府送来的午餐肉是赞不绝口,不过又有点小吃醋。
“这蒋康宁和慕容仪要出京了,云安才想起来这午餐肉,怎么就没想起来给朕做这午餐肉呢。”
君后实事求是地说:“云安哪次不是先想到皇上您,这午餐肉要用到玉米淀粉,他怀了身子记性不好,也是刚想起来。
这不,他做好了也没忘了赶紧让人给您送来。”
永明帝夹了一块午餐肉送到君后嘴里,说:“这玉米真是个好东西。翁瑶没有随蒋康宁一道走,君后可知是为何?”
永明帝这话题转得令人侧目,君后却是满意地说:“康辰说翁瑶说她是做嫂嫂的,等云安生了之后她再过去。”
永明帝:“不愧是老帝师的女儿,就是知礼。”
显然对翁瑶做嫂嫂的自觉也是十分的满意。
蒋康宁和慕容世子离京,京城的寒冬也开始尽显威力。
而在蒋康宁忙着从永修县赶回京城成亲的时候,远在边关的代明荣也在积极备战。
柯沁王被押送过来了,只是胡国大汗说愿意出赎金把人赎回去,却迟迟不见实际行动。
代明荣也不虐待柯沁王,一日两顿糙米糊糊绝不会饿死他。
边关的雪总是来得很早,下雪后,代明荣让人给柯沁王多加了床破被褥,免得他冻死。
代明荣盘算着到底能不能从胡国手里拿到赎金,京城在这时候给他送来了一大喜!
巡营回来,代明荣还没来得及拍掉肩膀上的雪,就有人来禀报,京城来人,还有辎重!
代明荣心下狐疑,怎么又送辎重过来了?
下雪前刚刚送了一批过来,不说让每一个将士都能吃饱穿暖吧,但让将士们平安度过这个冬天是没问题的。
对此代明荣也有着自己的骄傲与愧疚,送来的辎重除了朝廷和君后的救助基金,还有他儿子送来的。
代明荣又出了军帐。
策马来到军营外,代明荣扫了眼此次送来的辎重车马,心里升起一抹疑惑。
这批辎重不像是粮草,因为数量并不多。
“将军,下官户部员外……”
护送良种的户部官员没有说他们带来的是什么,只说这是一批非常重要的辎重,还请大将军过目后先行收获。
这批辎重中除了他们这一行人路上的口粮外,其余的务必不得出岔子。
员外郎说完后又从怀里摸出两封带着体温的信,一封是明黄色的信封,一封是普通的信封。
这明黄色的信封拿出来,代明荣立刻单膝跪下双手接过,跟随在他身后的亲卫也全部单膝下跪。
收了信,代明荣随员外郎去过目他带来的重要“辎重”。
解开一个麻袋,代明荣打开袋口一瞧,却是愣了:“这是什么?”
员外郎道:“将军看过信后便知了,这些都是,还请将军派人送去可靠之处收妥。”
见员外郎语带神秘,代明荣招手吩咐跟来的亲卫把这批重要辎重送去一个空置的帐篷,并就此在那边守着。
待他问清楚这些是什么之后再做安排。
员外郎看着亲卫们赶车把这批良种带走了,长长出了口气,可算是把这批良种安全送到了。
代明荣请员外郎随他去帅帐,员外郎却向后招手,几位农户打扮的男子上前来战战兢兢地向代明荣行礼。
员外郎道:“将军,还请带着这几位一同前去。”
户部这是打什么哑谜?代明荣点头同意,向员外郎做了个“请”的手势。
进了帅帐,可惜帅帐内也不是特别暖和,代明荣看了眼跟进来的被冻得发抖的几个人,让亲卫多拿一个炭火盆进来。
代明荣坐下后正准备看信,那位员外郎又是一个作揖,道:“下官恭喜将军。”
代明荣抬眼:“何来之喜?”
员外郎道:“忠勇侯与瑞郡郎进献良种有功,皇上晋封忠勇侯为忠勇公,晋封瑞郡郎为镇国郡郎、平国正君。”
代明荣吃惊:“忠勇公?进献良种有功?”
员外郎这时候才说出:“下官奉命护送玉米良种前来虎行关,幸不辱命。
这几人乃忠勇公府种植过玉米的农户,特送至将军处,来年春后为将军种植这一批良种。”
代明荣正色问:“你此送来的那些就是这‘玉米’良种?”
员外郎道:“是!玉米良种事关重大。
户部所收良种僧多粥少,这一批良种乃忠勇公府的私田所出,还有一批被送至了哭夜关。”
代明荣如何也未想到这重要的“辎重”竟然是一种从未见过的良种!
他立刻打开出自宫中的那封信,还不待他看完这封信,代明荣就神情激动地站了起来,看向员外郎。
“这良种在京城一亩可收6石?!”
员外郎也难掩激动地说:“回将军,确实!”
在各自军帐中的虎行关将领被紧急召至大帅处,听说又有辎重送来了不过不多,大帅叫他们过去做什么?
不会是有酒吧!
戴冒舔舔嘴,只觉得肚子里的酒虫在饥渴地哇哇哭叫。
结果这些将领进了帅帐后没多久,就爆发出了一阵阵震天的喊声,震得在外巡逻的士兵们都不由停下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