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一战落幕,鸿钧隐入紫霄宫,对外再无消息,天道虽然在正常运转,但也进入了短暂的隐退期。
而伏羲成圣的消息,却如同一道惊雷,在洪荒大能之间炸开了锅,原来无需鸿蒙紫气,仅凭人道气运与功德,竟也能登临圣境!
这一发现,让那些困在准圣巅峰无数岁月、苦寻圣路而不得的大能们看到了希望。
最先行动的是昆仑山中一位自龙汉时期就存在的散修大能。
他咬了咬牙,狠心斩去自身三成神魂,将其送入地府轮回,直奔人族而去。
消息传开后,洪荒彻底沸腾,越来越多大能效仿此举。
一时间,地府轮回台前排起了长龙,无数蕴含着道韵的残魂涌入轮回通道,目标只有一个,转世为人。
起初,地府众冥官还对这突如其来的 “轮回潮” 感到诧异,待摸清缘由后,也只能苦笑着手忙脚乱地引导。
而随着这些大能转世,人族的数量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暴涨,从原本聚居在黄河流域的部落,逐渐扩散到洪荒各个角落,形成了一个个新的人族聚居地。
那些转世的大能,他们虽说肉身是后天人族,失去了过往的修为和记忆,可神魂中沉淀的道韵却未曾消散。
他们自幼便展现出远超常人的天赋。
有的孩童三岁便能吟诵道诀,对天地法则有着天生的敏感度。有的少年刚及弱冠,便已领悟出适合人族修炼的功法,解决了人族肉身孱弱、难以修行的难题。
还有的大能凭借前世的见识,教导族人开垦大山、烧制陶器、冶炼金属,甚至摸索出观星象、辨节气的方法,让人族的生存能力大幅提升。
对于这种欣欣向荣之景象,现任大首领神农自然心中大喜。
不过他深知这些转世大能既是人族的机缘,也可能是隐患,若他们执着于过往身份,难免会引发人族内部的争斗。
于是,神农亲自走遍洪荒各地的人族部落,趁着那些转世仙人尚未觉醒记忆,以人族大首领的威压与包容之心,向所有族人传递人族一体的理念。
“无论尔等前世是谁,今生为人,便需守人族规矩,护人族气运。过往道果已成空,唯有携手共建人族盛世,方能在人道大道中寻得新的机缘。”
这番话,如同一剂定心丸,让那些已经觉醒前尘记忆的人族放下了过往的执念。
他们开始真正融入人族,将前世的修行感悟、见闻学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族人。在他们的推动下,人族的文明进程如同搭上了快车。
炼器、炼丹、布阵、符箓、纺织、星辰修炼法,各种各样的知识开始在人族内蔓延。
随着人族的繁荣,人道气运也愈发浓郁。
那股金色的气运之力萦绕在人族聚居地上空,不仅滋养着每一位族人,还吸引了更多洪荒生灵前来归附。
一些性情温和的妖族、灵族,见人族和睦繁荣,也主动加入人族部落,学习人族的文化与修行之法。
而这一切,都被隐于紫霄宫的鸿钧看在眼里。
望着身前水镜中展现的人族盛世,他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万万没想到,伏羲成圣竟会引发如此连锁反应,人道的崛起速度远超他的预料。
更让他忌惮的是,随着人族气运的增强,女娲对天道的排斥越来越明显,并且已经将一半天道法力都转换为人道法力,隐隐有与他这位 “天道之主” 分庭抗礼之势。
“哼,人道昌盛又如何?没有天道庇护,终究难以长久。”
鸿钧冷哼一声,指尖微动,试图引动一丝天道法则,暗中干扰人族的发展。
......
与此同时,在人族的核心聚居地,伏羲正与几位转世大能商议大事。
一位曾是上古大能、如今化为人族中年。
“圣人,如今人族虽强,却仍需一处稳固的根基。不如我们效仿妖族天庭,建立人族自己的都城,作为人道气运的核心?”
伏羲闻言,眼中一亮:“此言甚善!便以黄河之畔为基,建立人族圣都,汇聚人族气运,护我族人安康。”
消息传出,人族上下欢欣鼓舞,无数族人自发前往黄河之畔,参与都城的建设。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一座宏伟壮丽的都城拔地而起,城中矗立着一座高达百丈的 “人道圣坛”,坛顶悬浮着崆峒印,不断散发着金色的功德与气运之力,滋养着整座都城。
当 “人族圣都” 建成的那一刻,洪荒天地间响起一声无形的轰鸣,人道气运骤然暴涨,一道金色的光柱从圣坛直冲云霄。
伏羲望着身旁的已经有些老迈的神农,露出一丝愧疚。
“神农,崆峒印内的人道功德被我用光了。倘若这次天道不降下功德,你可能真的会死去。”
神农摆了摆手,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圣人无需愧疚,我本就为了人族甘愿付出一切。若能以我之身,换得人族的昌盛,死又何妨?何况,也不一定要天道功德。”
伏羲看向神农,没有明白他的意思。
“天皇伏羲,地皇神农,人皇轩辕……”
自从伏羲以天道人道功德成就圣人后,风衍便懂了一件事情。
那便是,人道,是连接天、地两道的桥梁。
天皇伏羲代表天人道,因此天降功德可以与人道功德相互融合,助其突破圣境。
而地皇神农代表地人道,他虽然需要人族功德,但并不需要很多,只要一些就足以。
只要地道给予他功德,那么那一些人道功德便如同导火索,两种功德应该是能帮助他成就圣境的。
而神农之后,第三任人皇,那时候崆峒印内积攒的人道功德应该足够了,只要统一人族气运,以人族气运加功德,人皇也能成就圣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