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珍最近心情不错,家里传来好消息,她哥哥王阳铮考上了进士,虽然是挂了一个尾车,那也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家里边还不知道怎么高兴呢。
王阳铮信一过来,阮青瑜回家就当着一家人的面说:“夫人,大喜呀!”
王慧珍还在看着摆饭,见他如此问:“二爷回来了,什么喜事,这么高兴?”
王氏阮二老爷也看过来,阮青瑜把手中的信递过去:“夫人,你看看,舅兄补上缺了,是南边,虽然远了点,那地方也不错。”
在时下人们的认知里,南边就是比北边好,因为有吃不完的稻米。
王慧珍接过信看起来,越看越高兴,王阳铮信中说了,因为缺人的缘故,自己很快补到缺了,是蜀地的一个县令,回家一趟就要赶紧出发,实在是离的远了。
阮二老爷边上看着问:“青瑜,亲家大哥补上哪里的缺了?这可是好事。”
对于阮家来说,当家夫人的娘家出息,以后也能跟阮青瑜守望相助,相互扶持,单打独斗总是不如抱团取暖容易。
“是,大哥补了蜀地的缺,是个不错的地方。”
王氏看了一眼还在看信的儿媳没吱声,怎么说有个给力的娘家还是让人顾忌三分。
王慧珍已经看完了说起来:“二爷,大哥说去赴任会从咱们这走一趟!”
完全是兴奋的口吻,距离上次见家人又有将近两年的时间了。
“对,大哥说来看看咱们,按着信上的日子,还要一个月。”
王阳铮把大概的日期写上了,阮青瑜记住了,已经交代木二早点过去候着。
“对了,等大哥到了就住咱们家。”
按常理来说家里亲人过来,就是要安排在家里,才符合礼数,阮青瑜主动提出来,王慧珍心里只能更高兴。
阮二老爷也说:“那是一定的要住在家里的,就是不知道亲家大哥能留几日。”
王慧珍这时候也接话了:“多谢父亲关心,大哥说要看哪日到,要是路上没什么事,那能待五日左右。”
王氏也不能一直不说话,这时候叮嘱:“青瑜媳妇,既然亲家大哥要过来,你就早点把院子收拾出来,别等人来了现收拾。”
这话说的有点没道理,不过王慧珍也不计较:“是,我知道了母亲。”
等吃完饭回了自己院子,王慧珍还有点不真实感:“二爷,大哥这就当官了?要不你掐我一下。”
从王阳铮读书开始,其实家里就没指望他真正的走读书人的路,当时就想着多读点书以后于家里生意上有帮助,老王家往前数都是泥腿子,也看不出来有读书人的基因,王阳铮读书又晚,也不是绝顶聪明的人,不过是有一份勤份在。
当王阳铮考上秀才的时候,王老四心中许是有了点期盼,只是没表现出来,考上举人的时候野心就有了,只是举人到进士之间犹如隔着天堑,走了许多年。
一年年的,王老四也怕给王阳铮压力太大,不敢表现出来,自打收到儿子做官的消息,晚上不睡觉跟拉着何氏说他压在心里的事,何氏最后困的不理他,自己还能乐半宿,年岁也不小了,第二天依然精气神十足。
“呀!”
突然的痛感让王慧珍回过神,讶异的看着阮青瑜:“”这是做什么?
“不是你让我掐你一下!”
阮青瑜说的理直气壮,他也没使劲。
王慧珍瞪他一眼,问:“二爷也不知道心疼,这就上手了?”
女人偶尔胡搅蛮缠的时候,男人最好别解释,那属于火上浇油,阮青瑜想着平时夫人还是很明理的,偶尔耍赖一次,他只能受着,试探的问:“要不夫人掐回来?”
王慧珍可不客气,拧了他一下,阮青瑜不敢喊疼,生受着,王慧珍也知道自己不讲理了,没用力气,差不多就松开了手,她还有事问。
“二爷,大哥去的那地方你知道吗?”
这也是王慧珍担心的,一个好地方,关系到以后的发展。
阮青瑜自打接到消息就开始查,不过手上资料实在是不算多,就把查到的说了:“那地方说是山地多,也是个上等县,想来差不到哪去。”
这个起点可比阮青瑜好多了,当初的蔚县可是中等县。
“就是大哥这个赶路的时候跟咱们当初不相上下!”
王慧珍也仔细看了信,信中并没有过多写上任之地的消息,想来王阳铮也不太清楚,只是这南边的上等县,怎么说也不差,这算是肥缺了。
“夫人这就想差了,咱们往北走,越走越冷,大哥往南,越走越暖和。”
阮青瑜纠正王慧珍的说法,王慧珍想想也对,不过怎么说这时候上路都不算好走。
“也不知道大嫂和孩子跟不跟着。”
信中没写几个人走,按理说大嫂是要跟着的,就是孩子说不好,一个是天气不好,另一个就是考虑到王老四和何氏。
王家的情况跟当初阮家不同,王慧珍是任上生的孩子,那没有送回阮家的道理。
阮青瑜于此事上不发表意见。
王老四家里因着这事也是苦恼,过了儿子当官的兴奋劲,就要面对现实。
王老四何氏一起看着孙子孙女玩耍,看的出神。
“悦姐还小,路上辛苦,要不跟儿媳商量一下,留在家里?”
王老四轻声问何氏,怕惊动孩子,何氏也舍不得孙女,不过还是摇头:“还是算了,孩他爹,这孩子离了爹娘以后可怎么办呢?还是跟着去吧。”
要说孩子走了,谁最伤心,那一定是非何氏莫属,哪一个都是从小她看到大的,就是王老四还有出去不在家的时候,她可是一天也没跟孩子分开过。
“那你舍得?”
何氏就是伤感,也是有理智的:“那以后悦姐跟爹娘兄弟生份,谁给他撑腰?咱们两个泥腿子,怎么教孩子,让她跟着她娘去,以后又不是见不到。”
说起来还是何氏心善,不忍母子分离,她也是当娘的,想一想孩子小的时候把孩子抱走,哪个母亲受的了?将心比心,儿媳这些年孝顺,她也不能做坏人。
“舍不得的,为了孩子好,你是不是嫌弃家里就咱俩?嫌弃我烦!”
何氏收拾好情绪,转而质问王老四,这些年何氏的脾气渐长,王老四习惯了,开始安抚人:“这说的什么话,我什么时候嫌弃你了,不留就不留,大不了过两年想了,咱们去看看,我也带你出去逛逛。”
王老四这话有些水份在,王家不比阮家,阮家就是人走了,还有兄弟帮着看着,他们走了,家里就没人管的住,再就是王家生意做的好,也有赖于主家看的紧,这人走了,初时可能不会犯错,那时间长了呢?谁能保证人能不动心。
再有一点王老四也要考虑,就是儿子的岳父为了儿子的事可是进了不少心,要不然以儿子的资质也不好说什么时候才能考上,自家也不能忘了恩情,转头就将人家闺女外孙分开,那就太不厚道了。
王阳铮快马加鞭回了家,这次去京城就他一个人去的,家里都交给媳妇管着,如今上路也轻快,等回了家,还有一堆事等着他决断。